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妇女更年期生理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更年期是妇女绝经前后卵巢功能衰退至消失而出现的以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证候群,中医又称“绝经前后诸证”。在这个阶段,患者会出现头痛、心悸、潮热、出汗等躯体化症状,同时伴有抑郁、焦虑、烦躁易怒等心理反应。随着现代社会来自各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人们承受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更年期妇女身上的体现尤其明显,严重的影  相似文献   
2.
栀子标准汤剂量值传递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窦志华  许波  居宇峰  周荣荣  戴莹  倪丽丽  周云中 《中草药》2021,52(23):7162-7175
目的 研究栀子饮片到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 收集23批栀子饮片,制备标准汤剂,测定出膏率,建立饮片和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triple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Triple-Q-TOF/MS)技术对标定的共有峰进行成分鉴定,对采用对照品比对确认的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以出膏率、指纹图谱共有峰传递数及峰面积比值变化、成分转移率为指标,分析栀子饮片到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结果 栀子饮片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26个,其中25个传递到了标准汤剂,共有峰个数传递率96.15%,26个共有峰的成分均得到鉴定,其中7个环烯醚萜类成分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羟异栀子苷、山栀苷、京尼平苷酸、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DAAME)、鸡矢藤次苷甲酯(SME),2个西红花苷类成分西红花苷I、Ⅱ,2个黄酮类成分芦丁和异槲皮苷,1个单环单萜类成分jasminoside B,1个有机酸类成分绿原酸共计13个成分采用照品比对确认,标准汤剂和饮片共有峰面积比值与成分转移率呈现较好的正向直线关系,7个环烯醚萜类成分合计平均转移率70.90%,其中主要成分栀子苷平均转移率77.16%,西红花苷I、Ⅱ、芦丁、异槲皮苷、jasminoside B、绿原酸平均转移率分别为47.09%、39.56%、63.25%、51.95%、61.42%、75.70%,标准汤剂平均出膏率为28.91%。结论 阐明了栀子标准汤剂量值传递规律,为栀子配方颗粒及含栀子经典名方制剂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法测定日照绿茶中5种微量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日照绿茶的品牌提供技术支持,对绿茶中微量元素含量调查提供简便、可靠的检验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检品,以原子吸收法测定绿茶中Mg、Fe、Mn、Cu、Zn等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该方法在各元素的线性范围内均有较好的精确度和准确度.结论:该方法适合大批量绿茶检品的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日照市2009年麻疹、风疹病例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特点,为该病的预防和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日照市2009年麻疹疑似病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获法同时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并根据检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予以分析。结果:2009年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210例,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0.0%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4.3%。麻疹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21岁~40岁(42.4%)和7岁~10岁(23.8%);风疹确证病例集中在7岁~30岁之间,有免疫史的仅占24.3%。结论:加强麻疹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的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和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当归-大枣”角药补气养血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收集黄芪、当归和大枣的化学成分,并预测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获得关键靶点。借助DAVID数据库对筛选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构建气血两虚小鼠模型,灌胃“黄芪-当归-大枣”水煎剂,检测各组PTGS2 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完成验证实验。结果 筛选得到“黄芪-当归-大枣”角药化学成分47个,预测作用靶点43个,关键靶点10个,生物功能主要定位在内质网膜和线粒体,通过介导癌症信号通路,TNF、P53、Foxo、HIF-1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等发挥补气养血作用。动物实验显示“黄芪-当归-大枣”角药可调控气血两虚小鼠中PTGS2 mRNA表达,降低TNF-α释放,进而抑制TNF信号通路的激活,进一步证实了预测的可靠性。结论 本研究深入诠释“黄芪-当归-大枣”角药补气养血作用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复杂机制,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和功能食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药质量标志物是中药质量控制的新概念、新模式,将引领中药质量发展新方向。其中,如何表征中药整体质量属性及其生物学效应,是质量标志物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针对此关键科学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整合药理学的中药质量标志物发现与确证的研究思路,即通过"化学指纹-代谢指纹-网络靶标-生物效应-中医功效"多维关联系统筛选候选中药质量标志物,在此基础上,基于"肠吸收-活性评价-数据挖掘"体系建立中药质量标志物与生物活性之间精确定量模型并明确其贡献度。以元胡止痛片和心速宁胶囊为案例,介绍基于整合药理学的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该文在总结芍药在心系疾病应用的文献记载和现代应用的基础上,通过中药整合药理学计算平台对其药物与疾病的作用靶点进行预测,进而阐述芍药治疗心系疾病的分子机制,为芍药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参考。古籍有载芍药具有"除血痹,破坚积,止痛,利小便,利营气"等功效,多次被用于治疗心系疾病,有些组方流传至今仍被医者青睐;随着科学发展,芍药治疗心系疾病真正发挥作用的化学成分和这些成分与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研究热点。为了进一步揭示芍药治疗此类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分子机制,借助整合药理学平台分析得到芍药治疗心系疾病的多个靶标以及通路。其中药物和疾病的共性靶标ATP1A1与能量相关、HDAC2与心肌肥厚相关,主要的药物靶标GCK,CHUK,PRKAA2间接调控心血管疾病;得到的多个疾病通路,通过影响能量代谢、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等途径干预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肥大等多种疾病。综上所述芍药既能通过直接作用心肌细胞调控其基因表达,保护心脏;又可以干预其他疾病通路间接影响心功能,发挥治疗作用。该文对芍药治疗心系疾病的分子机制探讨在计算机预测分析水平,具体作用机制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消渴病方高频药物,通过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挖掘其核心药物及其组合;基于整合药理学平台挖掘药物-疾病关系,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并富集分析关键靶点的基因功能、代谢通路,对其"核心药物-作用靶点"关联性进行挖掘分析,从而探讨其防治消渴病的分子机制。收集、整理并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341首消渴病方剂,药物频次统计甘草最常用,其次是麦冬、茯苓、人参、黄连等,药性偏于寒、温、平,药味偏于辛、苦、酸,归肺、胃、脾等经;其中17味药关联密切,人参、麦冬、茯苓、甘草为核心中药,麦冬是黄连、天花粉与核心中药联系的关键节点;应用整合药理学平台分析获得"人参、茯苓、甘草、麦冬"核心药物组合防治消渴病的10个关键核心靶点,包括已知疾病靶点(PLCD1,PIK3R1,ENPP1)、潜在药物靶点(GNB1,ADCY1,AKT1,RAC1,PRKAA1,RHOA)、共同靶点(GCK)。与"麦冬、黄连、天花粉"药物组合存在7个相同靶点(PLCD1,PIK3R1,ENPP1,ADCY1,AKT1,PRKAA1,GCK)。这些靶点基因功能主要定位于胞质液、质膜等,参与三磷酸腺苷结合、蛋白质结合、血小板活化等;主要参与内分泌系统、信号转导、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代谢通路,推测这些基因与消渴病(糖尿病)有潜在的关联关系。该研究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与整合药理学平台分析消渴病方剂的组方规律,挖掘获得其"核心药物-作用靶点"的关联性,为中医方剂防治消渴病的方剂筛选及其开发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出现,在VTE的诊治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理念,如急性PTE的危险分层的进一步细化,提出高危患者的处理意见,血浆D-二聚体更加适合于除外急性PTE的诊断,中危患者治疗的精准把握,低危患者的早期出院或家庭治疗等,本文就上述问题,结合最新肺栓塞诊治指南中的指导意见进行进一步解读,以使临床医生追踪PTE诊治领域的最新学术前沿,为PTE患者制定最佳的诊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