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在生化法检测下胃蛋白酶原1和胃蛋白酶原2对胃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胃炎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再选择同时期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通过对两组对象的血清标本检测,并分析其血清胃蛋白酶原1(PG1)、胃蛋白酶原2(PG2)、胃蛋白酶原比值(PGR)的水平变化,以筛查胃炎患者。结果实验组患者的PG1、PGR水平均明显降低,PG2水平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中不同类型的胃炎患者,其PG1、PG2和PGR的水平变化均有所不同,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清胃蛋白酶水平检测与胃镜检测诊断胃炎患者的准确性差异不大。结论血清胃蛋白酶生化检测对胃炎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其检测方法简便、无痛,便于对患病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了胃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肾组织钠/二羧基转运蛋白1(hNaDC1)表达变化与肾结石发病的的关系.方法85例肾结石患者分为、尿枸橼酸正常结石组和低枸橼酸尿结石组.并设50例对照为非结石患者.采用RT-PCR及Northem印迹法检测其中部分肾结石患者肾组织的hNaDC1mRNA水平;免疫组化检测hNaDCl蛋白表达的变化;常规生化方法测定血、尿枸橼酸、草酸等生化指标.结果低枸橼酸尿结石组结石复发率(36.1%),显著高于尿枸橼酸正常结石组(16.3%,P<0.01).hNaDC1mRNA在正常肾组织中有表达,分布于近端肾小管刷状缘;低枸橼酸尿结石患者hNaDC1mRNA/18sRNA比值(0.65±0.21)显著高于对照组(0.36±0.11,P<0.01);而尿枸橼酸正常结石患者(0.4±0.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低枸橼酸尿结石组hNaDC1蛋白表达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尿枸橼酸正常结石组(P<0.01),而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低枸橼酸尿结石组尿pH值、尿钠水平显著低于尿枸橼酸正常结石组和对照组;尿钙、尿草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尿枸橼酸正常结石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肾组织hNaDC1表达上调可能是低枸橼酸尿的重要原因,与肾结石的形成和复发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4.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若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肾盂肾炎、胆囊炎等多种疾病,此情况在用药上有很大局限性,孙伟正教授单纯应用中药,通过对治疗1例合并多种疾病的再障患者进行跟踪,使该患者血象达到并维持在安全稳定的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说明单纯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为此类患者今后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DP、E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102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DP组(n=58)和EP组(n=44)。DP组静脉注射多西紫杉醇75mg/m2,dl;静脉滴注顺铂75mg/m2,d1~4;EP组静脉滴注依托泊苷0.1g/d,d1~5;顺铂用法同上。两组28d为1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化疗前后常规给予止呕类药物及对症治疗。检测两组临床疗效和血清VEGF水平。结果DP组、EP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14%和29.55%,DP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EP组。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降低。DP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EP组治疗后。结论DP治疗中晚期NSCLC临床疗效确切,有效率、生存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马钱苷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致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建立AGEs刺激巨噬细胞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氨基胍组,马钱苷低剂量组(1 μmol/L)和马钱苷高剂量组(10 μmol/L)。除空白对照组外,加入100 mg/L的AGEs刺激24 h后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促炎性细胞因子IL-12、TNF-α和抑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M1型标记蛋白CD86和M2型标记蛋白CD206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M1型标记蛋白iNOS和M2型标记蛋白CD206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RAGE和巨噬细胞极化相关蛋白RBP-J、IRF8表达。结果 AGEs可上调IL-12、TNF-α水平(P<0.01),促进巨噬细胞iNOS、RAGE、RBP-J和IRF8蛋白表达(P<0.01);而马钱苷预孵能够下调IL-12、TNF-α水平(P<0.01),上调IL-10水平,抑制RAGE、iNOS、RPB-J、IRF8蛋白表达(P<0.05~0.01)。结论 马钱苷可通过抑制RAGE/RBP-J/IRF8通路,抑制M1巨噬细胞极化,下调促炎因子IL-12、TNF-α水平,上调抑炎因子IL-10分泌,改善肾脏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红外期的yir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探讨疟原虫在红外期的抗原变异。方法针对yir基因家族的保守区设计特异引物,以约氏疟原虫BY265株红外期的m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克隆和测定插入片段,所得序列进行BLAST查询,证实其为yir基因,然后构建表达质粒pQE80L/YIR,并转染到宿主菌DH5α中,对获得的yir保守区进行原核表达,经IPTG诱导后,以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检测表达产物。结果从红外期获得了yir基因的保守区cDNA序列,证实红外期存在yir基因的表达;成功构建了表达质粒pQE80L/YIR,对YIR蛋白的保守区片段进行了表达。结论约氏疟原虫红外期存在yir基因的表达,该基因与红外期抗原变异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约氏疟原虫红外期yir基因保守区原核表达的成功,为疟原虫的红外期阻断疫苗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罗汉果根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葫芦科植物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根的脂溶性部位,分离并鉴定了2个三萜酸:;罗汉果酸甲和罗汉果酸乙,为葫芦烷型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约氏疟原虫感染后协同刺激分子B7.1、B7.2在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B7.1、B7.2分子在宿主抵抗疟原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约氏疟原虫感染大鼠的动物模型,分别在感染约氏疟原虫子孢子后2、12、24、48、72 h分离获得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定量分析B7.1、B7.2分子表达情况.结果 在宿主感染约氏疟原虫后巨噬细胞B7.1、B7.2分子表达增加;B7.1上调较缓慢,并在72 h后出现回落;B7.2上调非常迅速,在48 h达到峰值,从72 h开始略有下降;在所选时间范围内B7.2的表达水平始终高于B7.1(P<0.05). 结论 疟原虫子孢子感染大鼠后,B7.1、B7.2分子表达水平发生改变,提示协同刺激因子参与了宿主免疫系统活化,推测该现象与受疟原虫感染哺乳动物机体的免疫防御、免疫调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