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4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构建表达人细胞周期蛋白Dl及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4融合蛋白的重组体。【方法】用RT-PCR从HL-60细胞中扩增细胞周期蛋白D1及CDK4基因片段,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上。测序鉴定后切下相应的片段,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2b( )上,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L3),使之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及CDK4。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蛋白。【结果】 用PCR扩增得到了正确的目的基因片段并构建成pET-cyclinD1和pET-CDK4两个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大肠杆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了转化的大肠杆菌能表达细胞周期蛋白D1及CDK4融合蛋白。【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细胞周期蛋白D1及CDK4原核表达载体,后两在细胞内能正确表达细胞周期蛋白D1及CDK4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2.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Raji细胞和B95-8细胞EB病毒抗原的表达。结果显示无细胞毒浓度的茶多酚与亚硒酸钠联合对Raji细胞EBV-EA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优于单纯茶多酚或亚硒酸钠的抑制作用。两药显示相互协同增效的作用 。抑制率与药物浓度相关;单纯茶多酚对B95-8细胞EBV-VCA表达无抵制作用,但茶多酚能增强亚硒酸钠对B95-8细胞EBV-VCA表达的抵制作用,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3.
阿诺宁乳化剂的抗瘤作用和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阿诺宁乳化剂的抗瘤作用和急性毒性反应。方法用小鼠和裸鼠移植性肿瘤模型测定体内抗瘤活性,用Blliss方法计算小鼠给药的急性毒性的LD50。结果阿诺宁乳化剂在4,8和16 mg·kg-1,灌胃(ig)qd×10 d,对小鼠肝癌HepS 3批实验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39.2%,46.9%和55.7%;对小鼠肉瘤S-180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34.6%,47.3%和54.4%;对小鼠L2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37.5%,45.9%和56.5%。阿诺宁乳化剂在7.5,15,30和60 μg·kg-1腹腔注射(ip)×10d 剂量下,对小鼠肝癌(HepS)实验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31.0%,42.9%,50.2%和62.4%;对小鼠肉瘤S-180的平均抑瘤率依次为23.6%,39.4%,50.9%和61.2%;在15,30和60μg·kg-1,ip,每日1次,每周6次,共4周的剂量下,对人肝癌(Bel-7402)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32.0%,50.5%和60.2%;在上述3个剂量下,对人肺腺癌(GLC-82)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30.3%,41.9%和56.1%。结果表明,阿诺宁乳化剂ig,ip对上述5种肿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其抑瘤率与阿诺宁乳剂的剂量相关。用Bliss方法统计出阿诺宁乳化剂对小鼠ig一次的半数致死量(LD50)及其95%可信限为74.75 (58.67~5.26) mg·kg-1;ip的LD50)为1.12 (1.01~1.24)mg·kg-1),静脉注射(iv)的LD50为1.81(1.61~2.03) mg·kg-1。结论阿诺宁乳化剂对多种小鼠和裸鼠移植瘤均有明显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4.
抗肿瘤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药物均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能治疗疾病,另一方面又具有副反应,抗肿瘤药更是如此。因此,对新的抗肿瘤药物进行安全性评价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更正确地评价抗肿瘤药物的安全性,特提出抗肿瘤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基本要求和抗肿瘤药物毒理学研究中需要讨论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紫草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紫草为传统的中药,紫草的化学成份复杂,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是其中之一。天然紫草素类化合物由于抗瘤作用弱,仍未用于临床。为了减少它们的毒副反应和增强抗肿瘤作用,人们半合成了许多紫草素类衍生物。实验证明,天然紫草素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作用和抗肿瘤作用。初步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紫草素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激活促细胞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和DNA拓扑异构酶Ⅰ的活性,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代谢、增殖、分化、信号传递、基因表达等过程,阻碍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THEANTICANCEREFFECTANDANTI-DNATOPOISOMERASEIIEFFECTOFEXTRACTSOFCAMELLIAPTILOPHYLLACHANGANDCAMELLIASINENSISXieBinsfen;谢冰芬;LiuZ...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DNA引物酶抑制剂碘化-3,3′-二乙基-9-甲基-硫杂羰花青(DMTCCI)诱导人粒细胞性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DMTCCI处理培养于RPMI-1640培养基的HL-60细胞。采用MTT法检测DMTCCI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 Bcl-xL, Bad, Bax, Bcl-2, caspase-9, caspase-3, caspase-6, PARP, DFF45和lamin B的表达。采用ApoAlert Caspase-3分析试剂盒检测caspase-3的活性。结果DMTCCI具有抑制人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的作用,其IC50值为0.24 μmol·L-1。流式细胞仪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DMTCCI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在经DMTCCI处理的HL-60细胞中,survivin和Bcl-xL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Bad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无变化,caspase-9,caspase-3,caspase-6,PARP,DFF45和lamin B被分别裂解,产生相应裂解产物。在HL-60细胞中,caspase-3的活性在1 μmol·L-1 DMTCCI处理3 h时明显升高,在处理12 h时达到最高峰。结论DMTCCI可抑制人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发生细胞凋亡。Bcl-2家族蛋白、survivin和caspases家族蛋白可能参与了上述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神经酰胺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第二信使神经酰胺信号转导对鼻咽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神经酰胺对鼻咽癌细胞株 (CNE 2 )增殖的抑制作用。光镜观察、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改变。Westernblot法检测p2 1WAF1的表达。结果 神经酰胺在 6 2 5、12 5、2 5、5 0 μm浓度下 ,对CNE 2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亚G1峰出现 ,荧光染色可见核荧光强度增加、核片段化和凋亡小体。p2 1WAF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神经酰胺能诱导鼻咽癌细胞株CNE 2凋亡 ,且上调 p2 1WAF1蛋白表达。p2 1WAF1可能是神经酰胺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中起作用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免疫兴奋是试图用药物来提高宿主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用于预防感染和肿瘤。免疫兴奋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①抗原性极少或无。②不会诱发变态反应、自身免疫反应或其他副作用。③无致癌或促癌作用。④生物学降解迅速。⑤化学性质明确。免疫兴奋剂能从量上提高免疫反应。激活的巨噬细胞,不仅能增强吞噬作用,还能产生集落兴奋因子(CSF)。后者又能兴奋骨髓的干细胞,从而产生更多中性白细胞。其结果增强了抵抗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抗EB(Epstain Barr)病毒口服液对EB病毒转化人脐血B淋巴细胞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抗EB病毒口服液对脐带血B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用克隆形成法测定药物对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用 0 62 5、1 2 5、2 5 0、5 0 0和 10 0 0mg/mL的生药提取物浓度分别预处理EB病毒 1h ,药物对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率分别为 2 9 3 %、49 9%、65 3 %、68 2 %和 81 2 %。药物在上述 5种浓度下与EB病毒和B淋巴细胞共同作用 ,药物对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转化力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 2 7 4%、3 6 9%、46 5 %、5 6 6%和 69 9%。结论 :抗EB病毒口服液对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能力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