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介绍陈明岭教授运用经方从“寒热错杂”辨治难治性皮肤病。难治性皮肤病常因多种慢性复发性皮肤病经失治误治后,迁延难愈,反复发作而成,如银屑病、玫瑰痤疮、慢性荨麻疹等。临证时,陈教授认为其病因病机为多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寒热错杂并见,法崇仲景,运用经方,具体辨治如:寒热中阻证,治以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以甘草泻心汤加减;上热下寒证,治以清上温下、调畅气机,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表寒里热证,治以宣表清郁,调和营卫,以桂枝汤合升降散加减。并附验案3则。  相似文献   
2.
燥与湿反映了自然界气候的变化,于人体而言,则可概指津液盛衰的两种状态。两者看似相反、互制,实则相关、共存,并能够相互转化。临床上,鱼鳞病的鳞屑颜色和部位可以反映燥极似湿、湿极似燥的皮损特点,此为“燥湿同形”;鱼鳞病的临床特征可以反映燥湿夹杂的病理状态,此为“燥湿同病”。从“燥湿同形同病”论治鱼鳞病,认为鱼鳞病核心病机为外燥内湿,或湿郁燥生,或燥壅湿阻,或燥湿互化。治法上若单纯养阴则碍湿,若过用温燥则阴亏更胜,必润燥相济,相反相成,方可奏效。故内湿以运脾调气祛湿,斡旋中焦;外燥以开玄养阴润燥,布散津液。本文从“燥湿同形同病”论治鱼鳞病,临证予以润肤饮合化裁异功散加减治之,以期为临床治疗鱼鳞病提供又一思路。  相似文献   
3.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病情缠绵易反复发作,其中湿热夹瘀型较为常见。《内经》有云:"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提示湿性胶着,易稽留于血脉分肉,久滞不去则蕴而化热,湿热阻滞经脉则为瘀血,从而出现湿热内蕴夹瘀的病理状态。茵陈、生茜草、络石藤药组具有清热利湿、祛瘀通络之效,可应用于湿热夹瘀型湿疹。  相似文献   
4.
结节性痒疹是以结节为典型皮损,剧烈瘙痒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认为此病主要与风、湿、热、虫毒等相关,中医外科名家艾儒棣教授善从“湿热生虫”理论辨治该病,认为其病机为脾虚湿蕴,外感风邪或蚊虫叮咬,风毒湿邪胶结,郁而化热,湿热内生,化而为虫,治以健脾除湿、杀虫止痒,方选四君子汤合杀虫方加减。文章通过对艾儒棣教授基于“湿热生虫”理论论治结节性痒疹的经验介绍,以期为临床治疗结节性痒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明岭教授认为面部皮肤屏障疾病临床辨证多为少阳胆热、太阴脾寒,提出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面部皮肤屏障疾病.活用此方上清少阳之郁热,下温太阴之寒湿,调节少阳枢机,临床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分析,研究高血压病患者的先天禀赋。[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并且出生日期明确阳历和阴历的高血压病患者691例,根据出生日期推算出患者所属五运(年运、主运、客运)、六气(主气、客气、司天在泉之气)以及运气相合情况,并对五运六气不同之年与时段的患者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运的患者数不同,由高至低依次为土运、金运、木运、水运、火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主运病例数由高至低依次为金(四)运、土(三)运、水(终)运、火(二)运、木(初)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时段患者数最多,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时段次之,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最少,与最高时段病例数相差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主气病例数由高到低依次为阳明、太阴、少阳、太阳、少阴、厥阴(P=0.017),最高病例数为147例,最低为98例,相差49例。运气相合中,顺化、天刑高于理论患者数,岁会、同天符、天符、同岁会低于理论患者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高血压病易罹患者的出生日期运气特点为:主运为金运不及,主气为阳明燥金,司天为太阳寒水,在泉为太阴湿土,运气相合为顺化。  相似文献   
7.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出自《素问》,列于病机十九条之首。抽动障碍,为现代儿童一常见症,本文基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理论,探讨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认为儿童抽动障碍由“风”引发,关键在“肝”,治疗上重视调肝,注重风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缓解期患者多无典型的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症状,导致在诊疗过程中出现无证可辨的困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临床诊治工作。“五辨”思维是一种融合辨病、辨症、辨证、辨机和辨人为一体的辨证论治体系。通过辨病掌握疾病特点,以实现辨病论治,提倡使用专病专方;通过辨症剖析病理表现,以制定用药原则;通过辨人推断缓解期病机,以实现因人施治;通过辨机明确缓解期内在机理,以指导临床用药;通过辨证了解缓解期动态性质,以随证治之。“五辨”之间相辅相成,临床治疗UC缓解期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疗效确切。本文旨在以“五辨”思维为基础,全方面、多角度地阐释UC缓解期疾病状态及治疗策略,希望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总结艾儒棣教授治疗阴证皮肤溃疡的临证经验。根据阴证皮肤溃疡腐肉难脱、肉芽暗淡、脓质稀薄、迁延难愈的皮损特点,认为本病乃正虚不复、湿腐凝聚、血脉阻滞、余毒留恋而发,以虚、瘀、毒、腐为基本病机,采用内外并治四步法进行治疗。第一步提脓祛腐,内治以托里消毒散合二术煎,外治以七星丹;第二步解毒生肌,内治以补血解毒汤,外治以漏芦猪蹄汤;第三步生肌收口,内治以加味乳没散合补中益气汤,外治以皮粘散;第四步敛皮平肌,内治以加味异功散,外治以敛肌散。此四步在临床中既可单独应用,也可联合应用或序贯应用。  相似文献   
10.
总结基于“玄府-肺络”系统辨证治疗肺癌靶向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的经验思路。玄府为肺络之枢纽门户,肺络为玄府之濡养通路,二者充肌表,联脏腑,相附依存。结合肺癌靶向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特点为皮疹、皮肤瘙痒、干燥等,提出其核心病机为玄府郁闭,肺络瘀虚。以久病虚实夹杂,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久病多瘀入络,络虚不荣,玄府郁闭为病机特点。临证时谨守病机,分期论治,内外并治,以开玄通络为基本治则,治以宣散开玄透邪、祛瘀荣络固本,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