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215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8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成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强烈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N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4至2013年接受化疗的1804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记录患者血常规、凝血检测和血液生化检测结果,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既往化疗次数、既往化疗方案中是否使用阿糖胞苷、临床症状、肠壁厚度、中性粒细胞最低计数、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NE的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探讨NE起病诱因、临床特征、腹部B超特点、症状的预后意义及化疗药物对发病的影响等。结果1804例患者中226例(12.5%)化疗后合并NE,化疗后10~19d起病,中位起病时间为化疗后第14天。发生NE后2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11.5%。化疗药物包括阿糖胞苷、临床症状≥4项、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超过7d以及B超下肠壁厚度≥10mm的患者病死率相对较高。结论NE是接受强烈化疗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严重的并发症,发生NE后患者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以及免疫组化特异性抗体及IgH基因重排检测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3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及其临床资料,用免疫组化孓P法标记LCA,CD20,CD79a,CD30及bcl-2抗体和用PCR方法检测15例IgH基因重排。结果 70%(21/30)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年龄在40~70岁,淋巴结内外都可累及。组织病理学:中心母细胞淋巴瘤占83.3%(25/30),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占3.3%(1/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占6.7%(2/30),及富于T细胞B细胞淋巴瘤占6.7%(2/30)。免疫标记LCA均表现阳性,CD20、CD79a、CD30、bcl-2表达率分别为86.7%(26/30),93.3%(28/30),6.7%(2/30),20%(6/30)。15例DLBCL中IgH基因重排阳性为66.7%(10/15)。结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必须结合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和特异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对一些疑难病例需做IgH基因重排检测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肠结核临床较为多见,是继发于肺外的一种结核。不典型者易误诊,我院曾收治肠结核误诊阑尾炎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24岁。以“右下腹痛3个月,伴腹胀、腹泻”为主诉。于2001年7月6日就诊于我院。曾外出务工3年。查体:T37.5℃,Bp16/10 kPa(120/75 mmHg)。P 80次/分,发育正常,消瘦,营养差。心肺无异常。右下腹压痛,反跳痛不明显。辅助检  相似文献   
5.
纤维支气管镜在急危重病人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纤支镜在急危重病人气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支气管镜对34例重症病人进行气道管理中的清理作用及治疗咯血,肺炎及肺不张等临床经验。结果 10例肺部感染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感染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其中6例痊愈出院;7例肺不张者,4例行纤支镜1次肺复张,1例行纤支镜2次后复张,余2例配合其它治疗措施后复张;大咯血9例患者,经纤支镜局部应用肾上腺素及凝血酶,6例咯血立即停止,3例明显减轻;机械通气患者4例,2例痰栓致肺不张,其中1例左肺不张纤支镜吸引冲洗后复张2例诊断气管插管球囊滑脱/破裂,指导换管成功。困难气管插管患者均因常规方法失败后经纤支镜引导插管成功。结论 支气管镜是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气道管理的极有价值的工具,即可用于协助气管插管,又可胜任气道的清理作用及诊治大咯血,难治性肺部感染及急性肺不张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山莨菪碱联合无创正压面罩通气(654-2+NIPPV)和传统机械通气(CM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评估山莨菪碱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在ARD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各种原因所致ARDS患者42例随机分为654-2+NIPPV组(21例)和CMV组(21例),在给予病因治疗同时分别实施654-2+NIPPV和CMV。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动脉血气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654-2+NIPPV组有8例(38.1%)治疗失败转为气管插管实行CMV,其中6例(28.6%)死亡。CMV组死亡7例(33.3%),两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有效的患者在分别接受654-2+NIPPV和CMV治疗后1h和6h动脉血气有相似的显著改善。654-2+NIPPV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CMV组(P〈0.05)。654-2+NIPPV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MV组(P〈0.05)。结论在经过选择的ARDS患者中,应用654-2+NIPPV治疗的临床效果与CMV相似。实施654-2+NIPPV可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654-2+NIPPV可作为经过选择的ARDS患者首选的通气支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用民间方酸麻汤治疗胆道蛔虫病30例,总有效率高达96.7%,较阿斯匹林疗法的疗效大有提高。具有高效,速效,无毒副作用,方法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耳显微外科的迅速发展,鼓室成形术逐渐推广,对听骨链重建材料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尽管自体或异体的听骨、皮质骨、软骨、牙齿都是可行的听骨替代材料,但近年来研制出以高分子合成材料、生物陶瓷、金属为代表的人工合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听骨链重建,现就国内外对听骨链重建材料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哮喘患者IgE高亲和力受体β链基因E237G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IgE高亲和力受体β链基因(FcεRI-β)E237G位点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扩增阻滞突变体系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对6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FcεRI-β链基因E237G位点突变检测,并与28名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在69名哮喘患者中共检测到8例E237G位点变异,概率为11.6%,其中EG型5例,占7.25%,GG型3例占4.35%.而28例正常对照组中检出1例EG型E237G位点变异,概率为3.57%.将哮喘人群E237G变异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IgE升高人群与IgE正常人群间E237G突变率亦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未能证实FcεRI-β链基因E237G位点变异与支气管哮喘或血清IgE升高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
无精子症患者精液检查与血清性激素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无精子症病因进行诊断分析.方法:对28例无精子症患者进行精液分析和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血清中性激素含量,并结合文献进行病因分析、讨论.结果:无精子症患者精液量、PH值、液化时间及果糖含量等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无精子患者的果糖含量与精液量、PH值之间呈正相关(P<0.01),随着果糖含量的下降,其精液量和PH值也会下降;无精子症患者血清以配子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睾酮(T)、雌二醇(E2)、催乳素(PRL)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精子症患者要依据果糖含量、精液量、PH值、液化时间以及性激素的高低等综合分析才能正确地诊断其产生无精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