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西替利嗪片的含量、含量均匀度及溶出度。方法:ODS柱,0.1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pH值至3.7)-乙腈(64∶)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结果:盐酸西替利嗪在0.01075~0.2150m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4,平均回收率为100.60%,RSD为0.34%。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辅料对检测无干扰,可用于盐酸西替利嗪片含量、含量均匀度及溶出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冒群  马晓梅  沙红兰 《海峡药学》2010,22(8):155-156
目的观察硬膜外低浓度罗哌卡因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i00例ASAⅠ-Ⅱ坯要求自然分娩的足月产妇,均为单胎头位。随机分为硬膜外分娩镇痛组(A组50例),与对照组(B组50例)。A组在宫口开大2~3em时,开始硬膜外注射0.125%罗哌卡因辅以芬太尼(2μg·mL^-1)镇痛液.每45~60min注射一次,宫口开大8~9cm时停药,B组按常规处理。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和改良Bromage计分评价。记录产程时间和分娩方式。整个产程持续监测胎心、宫缩和血压、血氧饱和度、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分娩镇痛组用药后15min到胎儿娩出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运动不受影响,所有产妇均能下床活动,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镇痛组新生儿1min、5min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镇痛组对产妇的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结果0.125%罗哌卡因用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阻滞轻,不影响产程和新生儿,是一行之有效的分娩镇痛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预防性TACE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单纯行TACE治疗,观察组行TACE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肿瘤复发率、甲胎蛋白(AFP)转阴率和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随访率为95.7%。对照组术后复发22例,复发率为51.2%,观察组术后复发6例,复发率为25.0%,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胎蛋白转阴率为77.8%,对照组为1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ACE较单纯TACE治疗效果好,可减少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率,提高AFP转阴率,毒副作用与单纯TACE相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品管圈的手法,通过PDCA循环对本院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心(PIVAS)的抗菌药物不合理医嘱进行管控,提高其更正率。方法:统计出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间PIVAS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医嘱及更正的医嘱数,对未进行修正的不合理用药汇总分析,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并将改善前和改善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IVAS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医嘱更正率由41%提升到了65.4%。结论:本次活动提升了科室针对不合理医嘱的处理效果,保证了患者的安全用药,增强了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冒群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1):1040-1040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及时向职能科室反馈信息,以期改正。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处方,从中筛选出存在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药物的不合理配伍,药物的用法用量不合理,以及选药存在安全隐患。结论我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是由于医生的专业缺陷造成的,调剂药师也缺乏相应的审方能力。  相似文献   
6.
7.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致溶血反应是偶见的药品致敏的药物不良反应,该病例经及时处置,溶血反应得以治愈。对照其药品说明书及相关规定,单次超剂量的使用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介绍2例五水头孢唑林钠致溶血不良反应的分析与处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尼扎替丁分散片与尼扎替丁普通片在健康人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 12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均分为2组,分别单剂量口服尼扎替丁分散片与尼扎替丁普通片150 m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尼扎替丁的血药浓度。结果尼扎替丁分散片与尼扎替丁普通片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1614.8±106.2)μg/L和(1 311.7±89.5)μg/L,tmax分别为(1.0±0.6)h和(1.5±0.4)h,t1/2分别为(4.8±1.3)h和(5.3±1.1)h,AUC0∞分别为(4731.3±118.29)μg/(h.L)和(4518.6±108.3)μg/(h.L),AUC0t分别为(2216.7±106.9)μg/(h.L)和(2187.4±78.9)μg/(h.L)。结论尼扎替丁分散片的tmax、t1/2明显小于普通片,Cmax又明显高于普通片,说明尼扎替丁分散片具有良好的速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FGF-21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0例(治疗组)口服罗格列酮,4 mg,1次/d,疗程12周。另取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FBG、2hBG、HbA1C、FIns、2hIns、血脂、FGF-21等生化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GIR。结果治疗组治疗前FBG、2hBG、HbA1C、FIns、TC、LDL-C、FGF-2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FBG、2hBG、HbA1C、FIns、TG、TC、LDL-C、FGF-2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GIR为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罗格列酮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FGF-21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南通地区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性分析,并对其携带的质粒进行PCR检测、分类其上的耐药基因,从而阐明定位于质粒上的整合子介导的耐药性传播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2009-2011年间南通地区的食源性伤寒沙门菌67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确定其耐药谱;筛选出多重耐药性菌株,提取质粒;选择携带质粒的耐药性菌株,以大肠埃希菌为受体进行接合试验.结果 南通地区沙门菌74.6%的沙门菌株(50/67)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其中31.3%(50/67)对超过一种抗生素有耐药性,发展成为多重耐药性沙门菌.南通地区分离的株沙门菌仅少量携带质粒,且携带的质粒数量较少15%(10/67),质粒大小分布于DNA Marker的0.6~4Kb间,且1.4Kb大小的质粒出现频率较高(7/10).结论 本地区不同来源的沙门菌检出比率较高,且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等药物呈现较高的耐药性.本地区分离的株沙门菌携带质粒较少,且大小(<2Kb或>2Kb)出现频率有差异.但两者于耐药性传播都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