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亨特综合征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80例亨特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自我效能感、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brief form questionnaire, WHOQOL-BREF)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增强亨特综合征患者自我效能感,促进焦虑等负性情绪消退,同时提高生存质量,赢得患者认可与好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遂川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科学的防控策略.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遂川县2009年全年通过疫情网络直报的201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年遂川县共报告了201例手足口病,无死亡病例,该病以散发为主,年龄主要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7.51%,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为主占98.01%.性别分布为男148例,女53例.发病时间全午除1~2月外,其余月份均有病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于4~10月占全年发病的97.51%.结论 遂川县手足口病以散发为主,多为轻症,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尤其3岁以下幼儿为主.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儿童个人、家长和托幼机构教师的卫生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的趋势,因上消化道疾病而行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2007年2月-2008年3月我院共进行电子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193例,均顺利检查,现将有关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高危人群的疗效,评价中医辨证治疗对乳腺癌高危患者生存率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将接受规范化中医辨证治疗作为暴露因素,以ⅡA~ⅢC期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受试者分为中西医结合队列(中药+内分泌治疗)、中医队列(中医治疗)、西医队列(内分泌治疗)和观察队列,比较4队列累计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情况。结果 中西医结合队列、中医队列、西医队列1、2、3年累计无病生存率均高于观察队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队列的累计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随访结束,354例受试者中共有65例乳腺癌术后高危患者发生复发转移、8例死亡,中西医结合队列、中医队列、西医队列、观察队列复发转移患者的中位DFS分别为17.00个月(95%CI:13.97~25.41个月)、16.87个月(95%CI:9.8~40.8个月)、13.93个月(95%CI:10.9~25.61个月)、12.61个月(95%CI:10.41~14.45个月),4队列复发转移患者的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队列中ⅢB~ⅢC期患者的累计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西医结合队列、中医队列、西医队列患者的累计无病生存率均高于观察队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队列各肿瘤分期患者累计总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可提高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高危患者的累计无病生存率,尤其是肿瘤分期为ⅢB~ⅢC期的高危患者。无论接受何种治疗方法,尚不能在短期内明显延长乳腺癌高危患者的DFS和OS。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针刺、推拿分别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疗效及Ashworth、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针刺组(40例)、推拿组(30例)和康复组(30例)。其中康复组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推拿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推拿治疗。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上、下肢Ashworth、ADL和NDS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  针刺组总有效率(92.50%,37/40)高于康复组(63.33%, 19/30,χ2=10.513,P<0.05);但康复组与推拿组(86.67%, 26/30)、推拿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3组患者上、下肢Ashworth评分、ADL评分及N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62、0.118、0.025、0.002,均P>0.05);相较于治疗前,3组治疗后上、下肢Ashworth及NDS评分均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升高,且康复组、推拿组、针刺组依次更优(F=16.303、21.294、18.291、36.720,均P<0.05)。  结论  针刺和推拿分别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效果较好,且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疗效更佳,可有效缓解肢体痉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高危人群肿瘤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对210例乳腺癌术后高危人群从发病年龄、月经情况、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乳腺癌组织激素受体及治疗手段(化疗方案、化疗周期、内分泌药物选择、是否接受中医治疗)等因素对3年复发转移率进行单一因素影响分析。结果乳腺癌术后3年复发转移率与年龄、月经情况、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情况、病理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临床分期分析显示,与IIa及IIb期比较,Ⅲc期复发转移率明显增高(P0.05或P0.01),且肿物越大、淋巴结转移越多,3年复发转移率越高(P0.05)。治疗因素中,与非中医治疗比较,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案治疗患者3年复发转移率明显下降(P0.01)。分层分析显示,临床分期Ⅲc期、淋巴结转移9个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患者,中医治疗患者3年复发转移率明显下降(P0.05或P0.01)。而辅助化疗方案、化疗周期、不同内分泌药物选择等因素与3年复发转移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是否接受中医辨证治疗是影响肿瘤复发、转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产科致病因素导致的一种血管内凝血的严重病理过程,起病急,病情复杂凶险,母婴病死率高,及时诊治可降低病死率[1].我科自1997年10月~2006年2月收治产后急性DIC 12例,经积极抢救与护理,除1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1例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浓度胺碘酮静脉泵入与静脉炎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静脉泵入胺碘酮与静脉炎的关系,找出最佳的静脉泵入途径、方法及时间,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方法:选择我院静脉泵入胺碘酮的住院患者共60例,分析静脉炎的例数、程度及发生时间。结果:应用高浓度胺碘酮时,从中心静脉给药静脉炎发生少于从外周静脉用药(P<0.01);高浓度胺碘酮外周静脉泵入时间的长短与静脉炎发生呈正态分布关系,静脉炎多发生于泵入21.3-47.17h。结论:高浓度胺碘酮静脉泵入时,以中心静脉给药为宜。从外周静脉用药时,应注意控制用药的时间和浓度。  相似文献   
9.
傅莹  孙自芬  林碎钗  林曦  孔海燕 《护理研究》2005,19(18):1654-1655
[目的]探讨康惠尔透明贴在深静脉置管口防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4例深静脉置管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康惠尔透明贴保护深静脉置管口,对照组采用灭菌透明膜保护深静脉置管口,并进行连续观察.[结果]试验组皮肤的水疱、发红、红肿、深静脉导管相关发热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康惠尔透明贴在深静脉置管口护理中的作用明显优于灭菌透明膜.  相似文献   
10.
傅莹  傅虹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4):178-178
随着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的普遍开展,其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的优势和良好效果,从手术治疗方面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手术前进行的肠道准备、腹腔镜术中所使用的CO2气体及药物麻醉作用,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术后胃肠道功能从抑制到恢复需要一段时间。为减少患者的痛苦,促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早期恢复,我们将2005年1—12月住院手术的198妇科患者分为两组,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常规护理和早期床上锻炼两种方法进行观察和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