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PAD)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及缺血样修饰蛋白(IMA)的变化与下肢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淮安市中医院200例住院患者分为3组:PAD组60例,非PAD糖尿病组14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OPG、sRANKL水平;蛋白钴结合试验(比色法)测定血清IMA水平;并对所有PAD组患者进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根据彩超结果对下肢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分析二者血清水平与下肢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PAD组血清OPG、IM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及非PAD糖尿病组(P<0.05),且随下肢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P<0.05);与之相反,血清sRANK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及非PAD糖尿病组(P<0.05),且随下肢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而减低(P<0.05); 2型糖尿病患者OPG、IMA水平与下肢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分水平呈正相关(P<0.05); sRANKL水平与下肢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OPG、sRANKL及IMA水平与下肢动脉病变程度有关,提示OPG系统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参与了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辅助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LEPA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2型糖尿病LEPAD早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健康教育,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及营养神经、扩张血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足浴,每次浸泡双下肢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2周。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最大无痛行走距离、足趾皮肤温度、下肢动脉血管管径、下肢动脉血管血流量、踝肱指数(ABI)、血压(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血清脂联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2.22%(37/45),对照组为68.89%(31/4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Z=-2.099,P=0.036)。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BP、FBG、Hb A1c及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最大无痛行走距离、足趾皮肤温度、下肢动脉血管管径、下肢动脉血管血流量及ABI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最大无痛行走距离、足趾皮肤温度、下肢动脉血管管径、下肢动脉血管血流量及ABI、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足浴辅助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LEPAD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表达,进而抑制血管炎症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在一般情况下,人体正气旺盛,足以抗御邪气的侵袭,即使受到邪气的侵犯,也能及时消除其不利影响,因此不会发生疾病。反之,当人体正气不足,即正气相对虚弱,无力抗御邪气侵袭,又不能及时消除其造成的不利影响时,便会导致人体物质结构的损伤和功能活动的紊乱,发生疾病。即《黄帝内经》所说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相似文献   
4.
<正>严冰,江苏省名中医、淮安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学术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遣方用药不拘一格,自成一家。笔者有幸随其出诊,耳濡目染,收获颇丰,择取严师验案3则如下,以飨读者。1水肿(慢性肾炎)案何某,女,26岁。2017年7月8日初诊。患者因"面部浮肿2年,加重3天"来诊,既往有"慢性肾炎"病史2年,平素服用"强的松40mg,每日1次"治疗,经常感受外邪而致病情加重,多方求治,症状反复。尿常规示:蛋白++、潜血+。刻诊:面部及眼睑水肿,前额有少许粉刺,色红,中间可见白色脓头,面颊潮红,神疲乏力,形体丰满,脘腹胀满,纳谷不香,夜寐尚安,尿泡沫多,大便尚调。  相似文献   
5.
消风散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一江 《河北中医》2008,30(2):162-162
皮肤瘙痒症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尤其在寒冷干燥的冬季,特别容易出现瘙痒的症状,也有一些女性患者可表现为阴道、外阴瘙痒干燥,或表现为外阴潮湿、阴道瘙痒、带下量多、色黄、腥臭,或为糖尿病皮肤病变。患者常因瘙痒而心烦意乱,难以入睡,甚则影响原发病的治疗。2006-10—2007-09  相似文献   
6.
于一江 《陕西中医》2013,34(8):962-963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肾阴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6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肾阴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单用西药治疗,治疗组3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黏度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黏度水平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肾阴亏虚证患者,临床疗效好,可有效减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玉女煎加增液汤化裁方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补液、持续小剂量胰岛素静滴等西医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去除诱因,防治各种并发症。使用胰岛素时注意采用小剂量正规胰岛素加生理盐水持续静滴:当血糖降至13.9mmol/L时改用5%葡萄糖加胰岛素,并逐渐调整为皮下注射以控制血糖);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玉女煎加增液汤化裁方(组成:生石膏15 g,知母10 g,生地15 g,山药20 g,黄连10 g,荔枝核15 g,鬼箭羽15 g,薏苡仁30 g,玄参10 g,麦冬10 g,天花粉10 g。加味法:恶心呕吐者加生姜10 g、吴茱萸6 g;脾虚湿盛者加苍术10g、白术10 g、藿香15 g、佩兰15 g。用法:中药配方煎水300 mL搅匀,日1剂,早、晚分次温服,昏迷患者则留置胃管注药。疗程1周)。观察两组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控制血糖、降尿酮、纠正酸中毒的时间、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及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88%vs78.13%,χ2=5.318,P=0.021);控制血糖、降尿酮、纠正酸中毒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分别为18.47±6.62h vs23.63±8.14h,t=2.508,P=0.015;31.38±10.18h vs37.19±9.64h,t=2.113,P=0.039;58.69±8.27h vs65.18±10.34h,t=2.499,P=0.016);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2.14±1.28)mg/L vs(12.73±3.86)mg/L,(2.14±1.28)mg/L vs(5.31±2.37)mg/L,均P<0.05],而其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13.67±2.79)μg/mL vs(7.89±2.34)μg/mL,(13.67±2.79)μg/mL vs(11.91±3.01)μg/mL,P<0.05)。结论:在补液、持续小剂量胰岛素静滴等基础上加用玉女煎加增液汤化裁方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更好;其机制不明,可能与显著改善机体的炎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考察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和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因子(PDX-1)在实验大鼠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制成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盐酸吡格列酮组、补脾健膵饮高剂量组、补脾健膵饮中剂量组、补脾健膵饮低剂量组,4周后检测补脾健膵饮对STZ致大鼠糖尿病IRS-1以及PDX-1表达的影响。结果:补脾健膵饮对STZ致大鼠糖尿病模型可使PDX-1表达量明显上调及有效抑制IRS-1表达。结论:补脾健膵饮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信号转导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运用补脾健脺饮治疗脾虚湿盛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确诊的脾虚湿盛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合用补脾健脺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候变化情况,以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38%(81/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04%(49/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脾健脺饮治疗脾虚湿盛型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联合曲美他嗪对2型糖尿病阴虚血瘀证患者心肌病变及脂联素、TNF-α及TGF-β1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及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予曲美他嗪口服;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口服。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5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FBG、Hb Alc、炎性细胞因子脂联素、TNF-α及TGF-β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显著降低FBG、Hb Alc;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著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及降低血清TNF-α以及TGF-β1水平。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曲美他嗪可以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阴虚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变化,其作用机制除了与血糖控制有关外,还可能与调节炎性细胞因子脂联素、TNF-α及TGF-β1水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