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约有一亿多人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其中约1/4人的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改变,男性多于女性,农村高干城市。本病主要通过血液及日常密切接触而传播。如新生儿与HBSAg阳性母亲密切接触而被传播。HBV属嗜肝DNA病毒科。其发病机制目前认为HBV主要侵犯肝脏,在肝内繁殖复制,但对肝细胞无明显的直接损伤。肝细胞病变主要是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可能出现的自身免疫相互关联参与发病所致。不同的免疫反应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疾病类型。临床常以检测血清HBV标志物来判断HBV在人体内复制感染状态(表1)。病毒的基…  相似文献   
2.
200例重症肝炎医院感染调查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传染科,武汉430030陈丽嘉,齐俊英,宋佩辉关键词肝炎.病毒性.人;交叉感染中图法分类号R512.6,R51重症型病毒性肝炎(简称重肝)由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临床预后差。医院内感染是重症肝炎...  相似文献   
3.
监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 ,为临床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的感染提供依据。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 (改良 )及纸片扩散法对 12 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 ,并用 Nitrocefin纸片法测定其 β-内酰胺酶。 MRSA检出率 72 .6 5 % ,产 β-内酰胺酶 83.70 %。对青霉素 G、克林霉素、红霉素、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在 10 0 %~ 92 .47%之间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对所有菌株的抑菌率达 10 0 %。多数药物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作用良好 ,头孢唑啉、利福平、亚胺培南和异帕米星的抑菌率均在 94.3%~ 10 0 %之间。MRSA对多数 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及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呈多重耐药性。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对其显示最强的抗菌活性 ,利福平、壁霉素、异帕米星亦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 ,提示上述抗菌药物可用于 MRSA所致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4.
应用[14C]-青霉素对5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了青霉素结合蛋白亲和力及与膜通透性、β-内酰胺酶、药物敏感性间关系的研究,并对液闪同位素计数法测定青霉素蛋白结合率进行了尝试。结果表明①亚胺培能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致死靶位蛋白为PBPs2。②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能耐药率达14%;所有敏感株的膜通透率(35.0%)与PBPs结合率(46.58%)均高于耐药株(23.61%、34.50%,P<0.05)。③耐药株中高产酶株(~)可达28.59%远高于敏感株13.95%(P<0.01),其β-内酰胺酶产酶量越高则膜通透率及PBPs结合率越低。④无论膜通透率是0还是100%,PBPs结合率无明显改变。结果提示耐碳青烯类抗生素的铜绿假单胞菌,其耐药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与细菌膜通透性改变及β-内酰胺酶水解有关,而与PBPs无关。  相似文献   
5.
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呋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呋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 )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乙肝患者 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0例 ,治疗组给予氧化苦参碱注射液 40 0mg ,im ,qd ,拉米呋定 10 0mg ,po ,qd ;对照组单用拉米呋定 10 0mg ,po ,qd。两组疗程均 12~ 2 4周。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乙肝病原学血清标志物、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肝功能均有较明显的改善 ;治疗组和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 90 .0 % ,85 .0 % ;HBeAg转阴率分别为 47.5 % ,2 7.5 % ;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肽 (PⅢP)、Ⅳ型胶原 (C Ⅳ )和层黏蛋白 (LN)浓度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组在HBeAg转阴率、HA、C Ⅳ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呋定治疗慢性乙肝能有效改善肝功能 ,抗病毒方面有协同作用 ,并能增强抗纤维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因“乏力、纳差、黄疸2月”入院。外院按“亚急性肝炎,戊型,重症”治疗,病情无好转,转入我院。既往有血吸虫感染史。入院体检:生命体征稳定,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肝肋下2cm,质软,脾未触及,腹部闻及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ALT)124U/L、谷草转氨酶(AST)220U/L、白蛋白(ALB)32.3g/L、总胆红素(TBil)476.4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319.3μmol/L、凝血酶原时间(PT)19.0s、凝血酶原活性(PTA)43.8%。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舒肝利胆排石丸及其不同提取部位对家兔的胆道括约肌紧张性的影响.方法:以60只家兔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10组:高、低剂量的舒肝利胆排石丸组、甲醇提取物组,石油醚提取物组、乙酸乙酯提取物组,阴、阳性对照组,观察对每一组动物兔的胆道括约肌紧张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舒肝利胆排石丸高剂量组,甲醇提取物的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石油醚提取物的高、低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舒肝利胆排石丸高剂量组,甲醇提取物的高剂量组与石油醚提取物的高、低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舒肝利胆排石丸原料(水提物)、舒肝利胆排石丸甲醇提取物、舒肝利胆排石丸石油醚提取物有促进家兔胆道括约肌松弛的的作用.其中舒肝利胆排石丸原料(水提物)、舒肝利胆排石丸甲醇提取物作用最强、石油醚提取物次之,而乙酸乙酯提取物无作用.  相似文献   
8.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Bx gene on the apoptosis of the cell lines (L02, HepG2)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Bx and 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XIAP), the apoptosis of pcDNA3.1-HBx transiently transfected cell lines (L02, HepG2)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the mRNA expression of XIAP was assayed by real-time RT-PCR. Our study showed (1) the mor- phology of L02/pcDNA3.1-HBx was changed and the appearance of the cells mimicked that of HepG2 cells; (2) HBx gene could be detected in L02/pcDNA3.1-HBx and HepG2/ pcDNA3.1-HBx; (3) the apoptosis rate of L02/pcDNA 3.1-HBx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L02 cells (P<0.01) and the apoptosis rate of HepG2/pcDNA3.1-HBx was lower than that of HepG2 cells (P<0.05); (4) the XIAP expression in L02 was about 3 times that in L02/pcDNA3.1-HBx cells (P<0.01), and the expression of XIAP in HepG2/pcDNA3.1-HBx was about 4 times that in HepG2 (P<0.01). It is concluded that HBx gene may promote the apoptosis of normal hepatocytes and inhibit the apoptosis of cells of he- patic carcinoma by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XIAP.  相似文献   
9.
目的 扼要介绍得一治疗数及其阈值. 资料与方法 通过Medline检索有关英文文献, 以叙述性综述的方式汇集获得全文的文献中的有关内容. 结果 为预防一例次目标事件的发生而需给予治疗的患者数目称为得一治疗数(NNT), 治疗的收益与支出相等或治疗的利弊相当时所对应的治疗患者的数目称为得一治疗数阈值(NNTT); NNT=1/AR, NNTT=1/(VAE1*RAE1+…+V AEn*RAEn), NNTT=Ctarget/(Ctreat+ CAEn*RAEn), NNTT=(Ctarget+Vtarget) /(Ctreat+CAE1*RAE1+…+CAEn*R AEn+VAE1*RAE1+…+VAEn*RAEn); 得一治疗数与基线危险度、相对危险度降值成反比, 得一治疗数阈值受纳入的因素、参数估计值的精度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结论 得一治疗数及其阈值作为表达治疗效果的指标不仅贴近临床, "直观"地反映了治疗的结果, 易于应用, 而且进一步丰富了临床决策的思路和临床决策分析、药物经济学分析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