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散血明目片对兔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raumatic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tPVR)玻璃体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浓度的影响及防治PVR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抽取32只,造成外伤性PVR模型,随机分成活血利水组、活血化瘀组、利水明目组和模型组,其余8只为空白组.连续灌胃1月后,观察眼底PVR分级情况,检测玻璃体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含量.结果活血利水组中玻璃体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浓度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活血化瘀组与利水明目组也能降低ICAM-1浓度,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活血利水组ICAM-1浓度低于另两个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活血利水法是活血化瘀和利水明目两者作用的协同,能明显降低玻璃体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浓度,防治PVR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无晶状体眼硅油充填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行巩膜扣带术及巩膜扣带术先后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40眼。A组:单纯硅油充填组;B组:术前预置环扎带+硅油充填组;C组:硅油充填后再进行外加压组,术后2wk内对各组硅油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A,B,C组高眼压的发病率分别为17.5%,12.5%,52.5%,硅油溢入前房的发病率分别7.5%,10.0%,30.0%。C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组与E组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7.505,P<0.01。结论:硅油充填术后早期并发症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适当改进手术技巧,能降低硅油充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活血利水之散血明目片对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raumatic proliferative vitmoretinopathy,tPVR)玻璃体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s growth factors,bF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浓度的影响及防治PVR的作用机理。方法50只家免随机抽取40只,造成外伤性PVR模型.随机分成散血明目片组、桃红四物汤组、猪苓散组、模型组,另10只为空白组。连续灌胃1月后,检测玻璃体中bFGF、EGF和ICAM-1的含量,检眼镜眼底检查并取眼球壁标本作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散血明目片组玻璃体中bFGF、EGF、ICAM—1含量低于模型组,2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散血明目片组EGF含量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FGF含量高于空白组(P〈0.05),桃红四物汤组与猪苓散组bFGF、EGF、ICAM-1浓度均低于模型组,且均高于空白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桃红四物汤组与猪苓散组bFGF、EGF、ICAM-1浓度高于散血明目片组,有显著差异(P〈0.01)。各治疗组ICAM-1含量高于空白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活血利水之散血明日片有可能通过降低玻璃体中bFGF、EGF和ICAM-1的浓度,抑制增殖细胞的过度增生从而防治PVR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总结ICU病房仪器科学管理的护理经验,包括健全设备档案,对仪器进行数字编号,建立树枝状分级管理小组和完善的仪器管理制度,各级管理人员明确分工,定期培训,"1对1拉手"负责仪器的保养。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加强了人人参与仪器管理的理念,责任到人,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及延长了使用寿命,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源性念珠菌属眼内炎(ECE)患者的临床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表现的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4例6只眼确诊为ECE患者,总结其临床及FFA的表现.结果 4例患者眼底病灶表现相近,眼底后极部均有1个或多个团块状黄白色病灶.FFA眼底黄白色病灶表现为视网膜前团块状或纱状遮蔽荧光;造影后期有视乳头及血管壁渗漏.结论 ECE眼底特征性表现为后极部黄白色病灶,在FFA中表现为对应的遮蔽荧光.  相似文献   
6.
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间行泪囊鼻腔吻合术12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各60例,A组行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B组行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随访6个月~2 a,从手术时间等对2组进行比较.结果 A、B 2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4.43±3.71)min、(74.97±10.92)min,2组比较,P=0.0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A组治愈58例、好转2例、无效0例,B组治愈50例、好转6例、无效4例,2组比较,P=0.0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操作简便省时,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治疗慢性泪囊炎.[眼科新进展 2008;28(2):143-144]  相似文献   
7.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rhy,PVR),是指在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或视网膜复位术后,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和收缩,又造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变。由于眼球穿通伤后的眼内纤维组织增生,称为外伤性.PVR。外伤性PVR在中医学归属于云雾移睛、视瞻昏渺等眼病的范畴。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采用有活血通脉、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0岁。因双眼视力下降伴阵发性头痛1个月于2008年6月首次就诊于我院眼科。既往身体健康。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0.3;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双眼底视盘水肿(图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结果提示为缺血性视盘病变(图2);中心视野不规则向心性缩小(图3)。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学已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不少眼科疾病与社会-心里-生理因素密切相关,眼科医生应该紧扣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不仅要贯穿于整个医疗行为的始终,而且也是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是调节细胞基因转录的关键因子,参与多种细胞增殖、凋亡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1-2],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atoma,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近年来化疗逐渐成为一线疗法应用于眼内Rb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