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了解BRAF基因在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6例胰腺癌标本取自胰腺癌手术患者,3例正常胰腺组织取自外伤性胰腺损伤需切除部分胰腺者。用Trizol法抽提每份组织的总RNA,分别进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琼脂糖凝胶电泳及Lab on ch ip检测,对总RNA进行质控;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组织BRAF的mRNA水平;应用W estern b lot检测BRA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RAF mRNA水平在正常胰腺组织中为0.001 016 7±0.000 25,胰腺癌组织中为0.002 606 2±0.001 09,上调2.56倍;W estern b lot显示,正常胰腺组织BRAF蛋白表达为6.70±2.50,胰腺癌组织为21.23±5.60,上调3.17倍。结论:胰腺癌组织中BRA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其可能的调控机制及生物学效应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3.
P物质及其受体在慢性胰腺炎组织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P物质及其受体NK-1R在正常胰腺和慢性胰腺炎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慢性胰腺炎时疼痛发生的关系。方法 25个慢性胰腺炎标本取自慢性胰腺炎手术,男性18例,女性7例,正常胰腺组织取自20个器官捐献者,男性11例,女性9例。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整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正常胰腺和慢性胰腺炎组织中P物质和NK-1R的mRNA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K-1R的蛋白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NK-1R的组织学定位。将P物质及其受体NK-1R mRNA水平与疼痛的程度,发作频率和病程进行分析,寻找其中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胰腺相比,慢性胰腺炎组织中P物质和NK-1R mRNA和蛋白都过度表达,NK-1RmRNA水平与疼痛的程度,发作频率和病程明显相关。免疫组化检查显示,NK-1R的表达主要位于胰腺腺泡,胰腺导管,神经纤维和炎性细胞。结论 慢性胰腺炎组织中P物质和NK-1R的表达水平都明显上调,扰乱了神经激肽的作用环节,NK-1R的过度表达与疼痛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神经激肽-2受体(NK-2R)在正常胰腺和慢性胰腺炎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表达与慢性胰腺炎疼痛发生的关系。方法:25个慢性胰腺炎标本取自慢性胰腺炎手术, 男性18例, 女性7例, 正常胰腺组织取自20个器官捐献者, 男性11例, 女性9例。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检测正常胰腺和慢性胰腺炎组织NK-2R的mRNA水平, 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K-2R的蛋白水平,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NK-2R的组织学定位。将NK-2R mRNA水平与疼痛的程度、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进行分析, 寻找其中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胰腺相比, 慢性胰腺炎组织中NK-2R mRNA和蛋白都过度表达, NK-2R mRNA水平与疼痛的程度(r=0.59, P<0.01)、发作频率(r=0.51, P<0.05)和持续时间(r=0.53, P<0.05)明显相关。免疫组化检查显示, NK-2R的表达主要位于胰腺腺泡、胰腺导管、神经纤维和炎性细胞。结论:慢性胰腺炎组织中NK-2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都明显上调, 扰乱了神经激肽的作用环节;NK-2R的过度表达与疼痛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3例Mirizzi综合 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确诊仅3例(23%),其余10例均在术中确诊,13例中Csendes I型8例,Ⅱ型3例,Ⅲ型2例,无Ⅳ型病例。行胆囊切除术4例,2例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探查术,3例行胆囊切除及直接瘘口修补术,1例行胆囊切除及胆囊瓣瘘口修补术,3例行胆囊切除及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3例术后均治愈无并发症。结论:B超结合ERCP检查可以提高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确诊率,治疗方法应根据病理变化决定。  相似文献   
6.
胰体癌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芮宗道  石欣  卫文俊  高乃荣 《江苏医药》2004,30(11):853-854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胰体癌手术切除率和手术效果。方法对1980年以来收治的63例胰体癌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以1992年为界,将病例分为前期组和后期组。结果两组在中位年龄、性别比、临床表现、病理类型等方面,无显性差别。术前检查:B超检查率,前期组为50%,后期组为100%。CT检查率,前期组为12.5%,后期组为58.1%。CA-199检查率,前期组为0,后期组为64.5%。两组比较均有显性差异。手术切除率:前期组32例,行胰体尾切除术2例,切除率为6.3%。后期组31例,行胰体尾切除术18例,切除率为58.1%,根治性切除12例,根治性切除率为38.7%,前后组比较具有显性差异。结论及早诊断、手术态度积极、娴熟的手术技巧是提高胰体癌手术切除率的重要原因。防止术中癌细胞经血行转移、保证胰腺断面无癌细胞残留、廓清胰周淋巴结和腹膜后神经丛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显微镜下用紫外激光微切机将单个胰岛从胰腺切片中切下,提取RNA后逆转录成cDNA并在实时定量RY—PCR中得到有效的扩增,其表达量与细胞数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南京市外科住院患者感染的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相关基因进行检测,以更好地控制病原菌耐药性,减少外科感染。方法从南京市多家医院外科住院患者各类临床标本分离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0株,经纯培养获单菌落后进行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然后对耐药基因进行PCR测序,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并记录。结果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于头孢噻肟和红霉素100%耐药,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小依次为: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氨苄西林>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四环素>利福平。PCR检测耐药基因,3株只携带mecA 1种耐药基因。15株携带2种耐药基因,分别为:ermA+mecA、aac(6′)/aph(2′′)+mecA和aph(3′)-III+mecA和tetM+mecA。29株携带3种耐药基因,携带方式分别为:ermA+aac(6′)/aph(2′′)+mecA、aph(3′)-III+ermA+mecA、ermA+tetM+mecA、aac(6′)/aph(2′′)+aph(3′)-III+mecA、aac(6′)/aph(2′′)+tetM+mecA和tetM+aph(3′)-III+mecA。20株携带4种耐药基因,携带方式分别为:aac(6′)/aph(2′′)+tetM+ermA+mecA、aph(3′)-III+tetM+aac(6′)/aph(2′′)+mecA、aph(3′)-III+tetM+ermA+mecA和aph(3′)-III+aac(6′)/aph(2′′)+ermA+mecA。有3株携带5种耐药基因,即ermA+aph(3′)-III+tetM+aac(6′)/aph(2′′)+mecA。结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普遍较高,5种耐药基因在菌株中出现的频率不同,但所有病原菌都存在mecA基因,因而该菌的耐药性可能与mecA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我院近10年来手术治疗的66例胆囊癌的治疗情况,探讨如何提高胆囊癌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66例胆囊癌的手术治疗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根据病情将手术分为意外胆囊癌、肝脏型、胆道型、肝胆型和其他型5种类型。结果:本组共行根治性切除术18例,包括胆囊、肝脏楔型切除术9例,半肝切除术/肝三叶切除术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均进行了相应淋巴结清扫。活检包括单纯活检、活检加胆囊造瘘或胆管T管引流术,姑息性切除包括单纯胆囊切除、胆囊切除加胆管T管引流术或胆肠吻合术。结论:对胆囊癌患者根据肿瘤累及范围,可以采取规范的根治术、积极的扩大根治术和及时的再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激肽-1受体(NK-1R)拮抗剂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肺损伤的作用,了解ANP时阻断该受体对肺损害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9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NP组和拮抗剂组各30只。正常对照组开腹后只翻动胰腺,ANP组和拮抗剂组胆胰管恒速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成ANP大鼠模型。拮抗剂组在制模成功后经尾静脉注射NK-1R拮抗剂spantide(0.001 25%)0.5 ml。检测不同时间点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LCP)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NK-1R的组织学定位。结果:ANP组6 h后肺组织MPO活性和LCP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持续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的各个时间点相比,拮抗剂组肺组织MPO活性和LCP没有明显变化(P〉0.05)。免疫组化检查显示,NK-1R的表达主要位于肺泡隔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及部分肺泡Ⅰ、Ⅱ型上皮细胞表面等处。结论:ANP时,P物质通过与NK-1R结合发挥作用,NK-1R拮抗剂阻断了P物质的作用路径,对ANP肺损伤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