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研究注射锌离子到鼠脑室所诱发的动物行为学变化及神经元凋亡。生理盐水溶解ZnCl2 (5 .2g/L) ,10 μl缓慢输注。第 5、第 10d重复输注。Morris水迷宫测定行为变化。用AnnexinV -FITC染色细胞 ,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比及AnnexinV -FITC染色细胞的荧光强度。正常组 ,锌离子处理组间平均发现时间、游泳总距离差异显著。锌离子组AnnexinV -FITC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 (10 .12± 2 .2 ) %显著高于对照组 (3.2± 0 .19) %。考虑到行为学障碍及神经元凋亡是AD的特征性病变。认为 :脑脊液中高浓度锌可能是散发性AD病因之一。通过脑室注射锌离子可能建立AD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椎动脉第三段的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椎动脉第三段(V3)的形态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0例(20侧)成人尸头标本,解剖观察V3段形态结构,测量椎动脉和枕动脉长度、外径等解剖数据.结果 V3段有明显而连续的多个弯曲,V3段全长(50.93±8.23)mm,未见明显解剖变异.结论 V3段的连续弯曲可适应头颈部复杂的运动,V3段的显露常采用枕下远外侧入路,枕下三角是术中暴露识别V3段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自纤维支气管镜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其对肺部疾病的诊断、治疗价值日益被认识,在临床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脑外伤手术后发生肺感染、肺不张是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1].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早期、定期进行呼吸道清理,可明显降低昏迷病人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有缩短病程、降低医疗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靳峥  金奕 《天津护理》2014,(2):104-105
目的:探讨将临床路径模式应用于颅骨修补术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3至9月收治的颅骨修补术患者33例,为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与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颅骨修补术患者31例,接受传统治疗和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实施临床路径前后护理工时、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临床路径应用于颅骨修补术患者在护理工时、住院时间及费用方面均有明显降低。结论:在颅骨修补术中实施临床路径可缩短护理工时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有利于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颅骨修补前后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情况,探讨颅骨修补前后影响患者睡眠及引起焦虑的各种因素,以期指导临床康复及护理干预。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Beck焦虑量表(BAI)随访调查颅骨修补前后患者睡眠质量及焦虑情况。结果:Ⅱ期颅骨修补术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提高,患者焦虑较术前缓解;术前女性患者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术前涉及额部大面积颅骨缺损患者焦虑发生率高于未涉及额部颅骨缺损患者。结论:颅骨修补术后,患者睡眠治疗较术前明显改善,焦虑情绪较前缓解;女性患者及伴有额部颅骨缺损患者术前焦虑情绪发生几率大,应积极行心理护理干预,以缓解焦虑,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网络重塑作用并与临床疗效建立联系, 从脑网络重塑的角度探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神经机制。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招募2018年8月-2019年10月上海市闵行区中西结合医院神经内科的13位急性脑梗死受试者,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醒脑开窍"针法治疗, 1次/d, 连续治疗10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对患者进行临床量表评估, 同时在首次针灸治疗过程中(进针前、留针时和拔针后)采集患者脑电数据。基于相锁值构建脑网络并对其聚类系数(CC)、特征路径长度(PL)和小世界指数(S)等特征参数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采用Pearson系数检验脑网络拓扑特征变化与临床量表评分改善的相关性。结果首次"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过程中, 进针前与留针时比较, 患者脑网络CC在delta频段(稀疏度为0.10时:t=3.306, P=0.006;0.12:t=2.909, P=0.013;0.14时:t=2.331, P=0.038), PL在delta频段(稀疏度为0.12时:t=3.236, P=0.007;0.14时:t=2.754, P...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浓度铁对大鼠行为学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其与阿尔采默末病(AD)病因学间的关联.方法:用在大鼠侧脑室埋管、经脑室给药的方法向实验组大鼠脑室注入FeCl3 10 μL;向对照组注入人工脑脊液10 μL,第5、10天重复给药1次,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其行为学改变,用Annexin V-FITC染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早期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行为学实验组大鼠寻找平台时间、距离和均大于对照组;实验组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本实验证明向脑室内注入铁离子可引起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行为学改变及神经元凋亡,这正是AD的特征性临床病理改变,因此推测脑脊液中高浓度铁离子可能是与引起散发性AD的病因有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脑脊液中微量元素锌离子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从而进一步探讨金属离子与阿尔采末病 (AD)病因学的关联。方法 :在大鼠侧脑室埋管 ,经脑室给药的方法向实验组大鼠脑室分别缓慢注入ZnCl2 (5 .2 μg/ μL) 10 μL ;向对照组大鼠脑室注入人工脑脊液 10 μL ,第 5天、第 10天各重复给药 1次 ,用Morris水迷宫测定行为学改变。结果 :行为学变化 :锌离子组平均寻找平台时间长于对照组 ;锌离子组寻找平台距离长于对照组。结论 :本实验证实向脑室注入锌离子可引起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行为学改变 ,这正是AD的特征性临床改变 ,因此推测脑脊液中锌离子可能是与引起散发性AD的病因有某种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浓度铁对大鼠行为学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其与阿尔采默末病(AD)病因学间的关联。方法:用在大鼠侧脑室埋管、经脑室给药的方法向实验组大鼠脑室注入FeCl3 10μL;向对照组注入人工脑脊液10μL,第5、10天重复给药1次,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其行为学改变,用Annexin V-FITC染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早期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行为学实验组大鼠寻找平台时间、距离和均大于对照组;实验组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本实验证明向脑室内注入铁离子可引起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行为学改变及神经元凋亡,这正是AD的特征性临床病理改变,因此推测脑脊液中高浓度铁离子可能是与引起散发性AD的病因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