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比较不同糖耐量者空腹、糖负荷后30min及120min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各时间点游离脂肪酸与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3组间空腹及糖负荷后游离脂肪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腹、糖负荷后30min及120min游离脂肪酸水平与胰岛素分泌功能以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呈负相关。提示游离脂肪酸对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存在负面、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成人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黎红 《广东医学》1999,(3):199-200
目的 探讨成人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该院1987 ̄1997年诊断为成人型原发性甲减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57.1%有轻至中度贫血,75%有血脂异常,11例患者TGA有TMA明显升高。结论 成人型原发性甲减多在中老年女性中起病,易误诊。主要病因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治疗上予甲状腺激素,从小剂开始,以TSH水平为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瘦素(leptin)水平与胰岛B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性(insulinresistance,IR)的关系。方法:检测45名正常糖耐量者、33例糖耐量减低者及36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清瘦素水平,用30分钟特异胰岛素增值与血糖增值的比值(△SI30/△G30)评估胰岛B细胞初期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并应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eostasismodelassessment,HOMA)评估胰岛B细胞功能(HOMA-B)和胰岛素抵抗性(HOMA-IR),分析不同糖耐量者瘦素水平与胰岛B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性的关系。结果:不同糖耐量者的瘦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瘦素与性别和体重指数在3组中均呈正相关(r=0.348~0.661,均为P<0.01);瘦素与△SI30/△G30、HOMA-B和HOMA-IR只在2型糖尿病组呈正相关(r=0.321~0.348,均为P<0.05)。结论:不同糖耐量者的血瘦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不同糖耐量者的血瘦素水平均与性别和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仅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瘦素水平与胰岛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已知血管紧张素Ⅱ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核因子κB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有调节作用。目的:观察抑制核因子κB活性与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mRNA表达的关系。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材料:实验于2000-03/04在中山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51只纯种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方法:①对其中39只大鼠进行造模,采用链脲佐菌素溶于枸橼酸缓冲液穴0.1mmol/L,pH=4.5雪,按60mg/kg腹腔内注射,制备糖尿病模型,空腹血糖维持在13.9mmol/L以上则模型制备成功。随机将造模后39只大鼠分为3组:模型组穴n=17,未给予其他干预措施,正常饲养雪和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核因子κB活性抑制剂)干预组眼n=22,腹腔内注射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剂量20mg/kg),2次/d演。其余12只为正常对照组,未造成糖尿病模型,正常饲养。②各组饲养18周后取出肾脏,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技术检测核因子κB活性,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Ⅰ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37℃水浴后的血管紧张素Ⅰ水平减去4℃检测的血管紧张素Ⅰ水平则为肾素活性。③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经正态转换后再作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Ⅰ,Ⅱ含量和肾素、核因子κB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干预组大鼠各脱失1,6,13只,进入结果分析11,11,9只。①核因子κB活性: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干预组(P<0.01),正常对照组与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干预组相近。②肾组织肾素活性:3组相近。③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Ⅰ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组(P<0.01)。④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近,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活性增加,抑制核因子κB活性后可导致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5.
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一般来讲,痰菌体外药敏试验全敏感的初治肺结核患者在规则化疗下,痰菌能如期阴转。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部分患者痰菌不能如期阴转,导致化疗失败。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未阴转的可能影响因素,从而为临床制定合理的个体化化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抑制NF-kB活性对SD大鼠系膜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SD大鼠系膜细胞分为下列3组:正常葡萄糖培养组(5.6 mmol/L D-葡萄糖),高葡萄糖培养组(25 mmol/L),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yrrolidinedithiocarbamate, PDTC) + 高葡萄糖培养组。以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检测NF-。资B 活性,RT-PCR方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蛋白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培养液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结果】 NF-kB活性在高葡萄糖培养组(20 ± 7)显著高于正常葡萄糖培养组(8 ± 4,P < 0.01)与PDTC + 高葡萄糖培养组(8 ± 3,P < 0.01),正常葡萄糖培养组与PDTC + 高葡萄糖培养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1)。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在高葡萄糖培养组(0.60 ± 0.26)与正常葡萄糖培养组(0.50 ± 0.22)及PDTC + 高葡萄糖培养组(0.45 ± 0.23)均无显著性差异;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蛋白质表达,在高葡萄糖培养组(0.54 ± 0.22)与正常葡萄糖培养组(0.37 ± 0.14)及PDTC + 高葡萄糖培养组(0.40 ± 0.13)均无显著性差异。培养液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在高葡萄糖培养组(9.8 ± 2.1)显著高于正常葡萄糖培养组(7.5 ± 1.5,P < 0.05),PDTC + 高葡萄糖培养组(7.8 ± 1.7,P > 0.05)与正常葡萄糖培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高葡萄糖可激活SD大鼠系膜细胞NF-kB,伴随血管紧张素Ⅱ产生增加,但是不影响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抑制NF-kB活性似乎可降低血管紧张素Ⅱ产生但不影响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的糖尿病饮食教育方式对患者饮食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共12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糖尿病饮食指导,试验组参加糖尿病中心饮食实践课。结果(1)试验组患者更容易接受低血糖指数(GI)的概念,更多选择低GI食物;(2)试验组的患者在教育后其FPG、2hPG、HbA1c、BMI、WHR体脂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实践课是糖尿病饮食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MEN2A)家系的临床表现和RET原癌基因突变方式.方法 对一个MEN2A家系成员进行临床调查,提取其中3例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及15个家庭成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对RET原癌基因的第8、10、11、13~16外显子进行DNA测序分析,并对发现突变的PCR产物进行亚克隆测序.结果 该家系先证者系30岁起先后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和甲状腺髓样癌的男性,其一姐患有嗜铬细胞瘤、一弟患有甲状腺髓样癌.在这3例患者及另外2例未发病的家庭成员中,发现了RET原癌基因第11号外显子存在相同的杂合突变,即1893-1895delCGA,系一种新的突变类型.结论 RET原癌基因第11号外显子1893-1895delCGA杂合突变,是一种新突变,可能为该MEN2A家系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脂联素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脂联素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实验于2003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以带有小鼠脂联素基因的质粒peDNA3.0-Ad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克隆脂联素基因,并将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定向克隆于pAAV-MCS载体,重组AAV-MCS-Ad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随后采用磷酸钙转染法将pAAV-MCS-Ad、pAAV-RC,pAAV-Helper质粒共转染AAV-293细胞,包装得到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Ad)。回收病毒原液,采用PEG8000和氯仿纯化浓缩病毒。SDS-PAGE及透射电镜鉴定纯化的病毒,并采用Southern blot测定重组腺相关病毒的滴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rAAV-Ad转染H4IIE细胞后脂联素蛋白的表达。 结果:①重组质粒AAV-MCS-Ad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将脂联素基因已正确插入。②SDS-PAGE和电镜均证实rAAV-Ad病毒已构建成功。③Southern blotting测定病毒滴度约为约2.5&;#215;10^14L^-1,通过rAAV-LacZ转染细胞后X-gal染色计数,病毒的感染滴度在(0.83~1.2)&;#215;10^10转导单位/mL。(少Western blotting证实rAAV-Ad转染H4IIE细胞后在30ku处见特异的阳性蛋白条带,证明能有效表达脂联素蛋白。 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小鼠脂联素基因的rAAV-Ad载体,经纯化浓缩后具有较好的纯度和较高滴度,能有效转染H4IIE细胞,并表达脂联素蛋白,具有良好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其茁真核细胞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小鼠骨髓干细胞有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可能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鼠骨髓干细胞有无被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培养小鼠骨髓干细胞,采用含 GLP-1和 nicotinamide的无血清培养液诱导分化,在培养过程中,检测有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培养的小鼠骨髓干细胞具有与文献报道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在诱导分化第 7天,有 ngn3和 pdx-1基因表达;在诱导分化第 14天,有 nkx2.2、 pdx-1和 ins2基因表达.[结论] 小鼠骨髓干细胞有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可能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