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使用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仪(FODT),比较三个厂家提供的四种肠溶胶囊壳性能.方法 以甲硝唑为填充物,分别于盐酸溶液(9~1000 ml)中277 nm处和磷酸盐缓冲液(pH 6.8)中320 nm处使用FODT对所提供的胶囊壳肠溶性进行考察.结果 4号胶囊壳中甲硝唑在酸中溶出.1号、2号和3号胶囊壳中甲硝唑在酸中未溶出且在缓冲液中45 min后全部溶出.本实验选用3号胶囊为参照根据溶出曲线计算相似因子f2,分别为58.3和46.1.结论 以f2因子在50~100范围内则溶出曲线相似为标准,通过结果可以看出,1号囊壳和参比囊壳对甲硝唑的溶出情况相似,而2号囊壳具有与参比囊壳不同的溶出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豆腐果苷油水分配系数、溶解度和pKa值等理化常数。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版)相关方法测定豆腐果苷在不同水溶液及不同有机溶剂中的近似溶解度;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豆腐果苷的pKa值;采用摇瓶法测定豆腐果苷在不同的pH下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豆腐果苷属微溶药物,且在乙醚、乙酸乙酯和氯仿等有机溶剂中几乎不溶;豆腐果苷显弱酸性,pKa值为5.65±0.13。豆腐果苷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且符合logP=-0.0211pH-1.0174的函数关系。在生理条件pH7.4时,豆腐果苷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0.067。在(25±0.1)℃条件下,豆腐果苷真实油水分配系数为0.0834。结论:豆腐果苷是一种脂溶性较差的弱酸性微溶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2种他达拉非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的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按单中心、开放、随机、单次给药、两制剂、两序列、两周期、交叉试验研究设计方法,空腹和餐后条件下分别入组28例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单次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5 mg,用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他达拉非的浓度,用Phoenix WinNonlin(6.4版本)软件计算他达拉非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者服用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空腹组血浆中他达拉非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99.84±29.62)和(106.80±27.40)ng·mL^(-1);AUC_(0-t)分别为(2609.66±877.13)和(2617.84±967.29)ng·h·mL^(-1);AUC_(0-∞)分别为(2779.56±1043.90)和(2803.44±1281.10)ng·h·mL^(-1)。餐后组血浆中他达拉非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104.93±23.51)和(106.79±19.96)ng·mL^(-1);AUC_(0-t)分别为(2657.78±1096.81)和(2799.12±1074.22)ng·h·mL^(-1);AUC_(0-∞)分别为(2826.60±1321.58)和(3003.94±1352.96)ng·h·mL^(-1)。2种制剂的Cmax、AUC_(0-t)和AUC_(0-∞)经对数转换后90%可信区间分别为空腹状态下82.46%~100.42%、91.86%~108.48%、93.09%~110.40%;餐后状态下92.70%~104.48%、89.33%~98.95%、88.48%~98.42%。结论2种他达拉非片在中国健康男性受试者中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清瘟败毒饮对急性肺损伤小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14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脂多糖(LPS),5 mg·kg-1]、地塞米松组(5 mg·kg-1)、清瘟败毒饮低、中、高剂量组(14.105、28.21、56.42 g·kg-1),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5 d。末次给药1 h后,气管内滴注LPS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分别于造模后6 h和24 h取材。分析小鼠肺动脉血气指数;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总蛋白含量、总细胞数、伊文思蓝(EBD)含量和肺组织湿重/干重(W/D);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酪氨酸激酶-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干扰素调节因子1(JAK1/STAT1/IRF1)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动脉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O2)及肺组织W/D明显减少(P<0.05,P<0.01),而二氧化碳分压(pCO2)、BALF总蛋白含量、总细胞数、EBD含量、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趋化因子CXC配体1(CXCL1)、趋化因子CXC配体2(CXCL2)、趋化因子CXC配体9(CXCL9)和趋化因子CXC配体10(CXCL10)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肺组织出现肺泡壁增厚、肺泡腔融合和炎性细胞浸润;M1型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和肺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5);JAK1、磷酸化酪氨酸激酶-1(p-JAK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STAT1、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p-STAT1)、IRF1、Gasdermin蛋白D(GSDMD)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瘟败毒饮明显增加pO2、SO2及肺组织W/D(P<0.05,P<0.01);显著改善肺组织病理变化;明显降低pCO2、总蛋白含量、总细胞数、EBD含量、IFN-γ、TNF-α、IL-1β、CXCL1、CXCL2、CXCL9和CXCL10的含量、M1型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及JAK1、p-JAK1、iNOS、STAT1、p-STAT1、IRF1、GSDMD和MLKL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 清瘟败毒饮可通过抑制JAK1/STAT1/IRF1信号通路,改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肺部炎症反应,减少肺细胞凋亡,从而发挥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蒜氨酸/蒜酶二元释药体系的配比以便在体内产生大蒜辣素,考察天然来源大蒜中提取的高含量蒜氨酸和蒜酶催化裂解反应的比例关系。分别采用蒜氨酸含量测定(外标法)和大蒜辣素含量测定(内标法)方法,通过HPLC测定反应体系中蒜氨酸的转化率以及大蒜辣素生成率。当蒜氨酸(含量≥90%)与蒜酶质量比为1∶1且蒜酶活力≥1 000 U/g时,蒜氨酸转化率为(95.7±1.2)%,大蒜辣素生成率为(87.4±1.3)%。研发蒜氨酸/蒜酶二元释药制剂时,可采用蒜氨酸(≥90%)与蒜酶(≥1 000 U/g)质量比为1∶1的配比。对于不同活力的蒜酶可采用蒜氨酸与蒜酶1 mg∶1.3 U的配比。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新型糖肽类抗生素B7011对临床分离致病菌所致小鼠败血症的体内抗菌作用。方法 以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an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 VRE)、甲氧西林敏感金葡球菌(methicillin 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 MS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感染败血症小鼠为动物模型,经尾静脉注射B7011及万古霉素,比较两药对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 B7011对MSSA、MRSA、VRE感染小鼠败血症模型有明显保护作用。其ED50分别为0.722、0.193和0.395mg/kg。与万古霉素比较,在MRSA和VRE感染的小鼠败血症模型保护试验中,两药的ED50参数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在对MSSA感染的小鼠败血症模型保护模型中,两药的ED50参数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B7011对革兰阳性菌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可以显著降低耐药菌急性感染败血症小鼠的死亡数量,其保护作用明显优于万古霉素。结合体外试验结果,说明B7011有望成为临床上应用于耐药菌感染的,具有较好疗效的新型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豆腐果苷口腔崩解片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微晶纤维素(MCC),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和泡腾剂(碳酸氢钠与枸橼酸比例为1∶1.2)为崩解剂制备豆腐果苷口腔崩解片。方法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运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行处方优化,并对药物体外溶出进行评估。结果以MCC,PVPP和泡腾剂含量为自变量,体外崩解时间为因变量进行二次多项式拟合,结果表明,拟合的效果较好,较优处方为MCC 5.4%、PVPP 5.8%、泡腾剂12%。与市售普通片比较,口腔崩解片具有明显速释效果。结论将豆腐果苷制成口腔崩解片能显著提高其体外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究左金丸(ZJW)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借助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初步明确ZJW治疗UC的活性成分与潜在机制,将4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300 mg·kg-1)和左金丸低、中、高剂量组(1.82、3.64、7.28 g·kg-1),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构建UC模型,造模第3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7 d,每日观察小鼠一般状态并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水平,并以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分子机制。结果 网络药理学预测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可能是ZJW调节UC的关键途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ZJW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均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动物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长度显著缩短(P<0.01),DAI评分、脾脏指数、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与血清中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肠组织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与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血清IL-10水平与结肠组织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金丸各给药组小鼠UC症状明显改善,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显著下调(P<0.01),结肠组织PI3K、p-Akt与Bax蛋白表达明显抑制(P<0.05,P<0.01),血清IL-10水平与结肠组织Bcl-2蛋白表达显著提高(P<0.01),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佳。结论 ZJW可有效缓解DSS诱导的UC,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