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3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9篇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离心淘洗技术分离纯化大鼠肝非实质细胞亚群.方法通过原粒肝脏酶灌注,准备肝非实质细胞悬液,离心淘洗,收集不同流速(20和40ml/min)的细胞群.结果经培养鉴定,流速21ml/min获得的为肝窦内皮细胞,40ml/min的为库普弗细胞,细胞纯度均大于95%.结论在本实验室,离心淘洗技术已能成功应用于肝脏细胞分离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肝再生增强因子(rALR)、苦参素和丹参对大鼠肝脏星形细胞(HSC)株IG12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以研究其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利用DNA重组、转导、诱导及纯化等一系列方法制备肝再生增强因子重组蛋白,利用胶原酶灌注及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肝星形细胞,用有限稀释法建立大鼠HSC株IG12;于体外观察rALR、苦参素和丹参作用于IG12后IG12酸性磷酸酶活力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改变. 结果rALR、苦参素和丹参均可显著抑制IG12的增殖,并选择性地抑制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 结论rALR、苦参素和丹参均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IG12对于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筛选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沈兰兰  邱德凯 《上海医学》1997,20(10):559-561
分别用两种方法研究了人原发性肝细胞癌基因组及特定癌基因片段的DNA甲基化情况,并进行对比研究,以^3H-SAM掺入法研究总基团DNA甲基化水平,以限制性内切酶切,South-ern吸印法对c-myc,c-N-ras两种癌基因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人肝细胞癌区和癌旁区组织内c-myc,c-N-ras癌基因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低甲基化,且有癌区总基因DNA甲基化水平明显下降,本文结果提示,两种方法检测均  相似文献   
4.
熊去氧胆酸(UDCA)是一亲水性二羟基胆酸(化学结构:3α,7β-二羟基-5β-胆烷酸),在人体中作为次级胆酸少量存在(约占整个胆酸池的1%~3%),是鹅去氧胆酸在结肠细菌的作用下形成的7β-异构体.UDCA是中国黑熊胆汁中主要的胆酸,中医很早就将其用于治疗肝病.近年来,UDCA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UDCA是美国FDA批准用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治疗的唯一药物.UDCA主要通过下列三种机制发挥作用:(1)替换或清除内源性胆酸,亲水性胆酸UDCA可防止其他疏水性胆酸导致的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的坏死及凋亡,从而保护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2)刺激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分泌胆汁;(3)通过抑制线粒体膜通透性转变(MMPT)减少胆酸诱导的肝细胞凋亡(见表1).  相似文献   
5.
王绮夏  邱德凯  马雄 《肝脏》2012,17(7):512-516
一、背景介绍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肝病,若不采取治疗常可进展至肝硬化、肝衰竭甚至死亡.2011年英国胃肠病学会(British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BSG)进一步更新了AIH诊断和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6.
血清胆碱酯酶诊断脂肪肝价值的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比色法检测41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活力.并以18例肥胖症和/或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25例正常人分别作为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结果显示.脂肪肝组血清ChE活力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ChE活力与其肝/脾CT比值和脂肪肝程度密切相关;脂肪肝组中,伴明显肝功能损害者,其ChE活力显著低于肝功能损害轻度或肝功能正常的患者;疾病对照组血清ChE活力也增高.但与其它两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血清ChE检测虽有助于了解脂肪肝患者肝内脂肪浸润程度,但对脂肪肝的早期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7.
李海  徐军  俞愉  陈婷  冯怡燕  章鹏  邱德凯 《胃肠病学》2008,13(6):345-348
背景: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TNF)-α联合化疗药物对肿瘤的疗效较单独应用更佳,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目的:对裸鼠人肝癌移植瘤模型行脂质体介导的TNF-α基因瘤内转染,研究肝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情况及其机制。方法:经脂质体介导,以真核表达质粒pSVK3-TNF-α分别转染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裸鼠皮下SMMC-7721细胞移植瘤。测定SMMC-7721细胞的TNF-α浓度,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测定细胞杀伤率,流式细胞仪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TNF-α转基因治疗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结束第5d,移植瘤体积为(75.28±35.35)mm^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6.45±103.64)mm^3(P〈0.05)。TNF-α基因体外转染SMMC-7721细胞24、48、72h后,基因转染组每106个细胞的TNF-α表达量分别为(1680±187)pg、(1702±205)pg和(1650±164)pg,细胞杀伤率分别为(37.1±2.4)%、(79.4±4.3)%和(84.2±4.6)%。基因转染72h后,SMMC-7721细胞增殖指数为(30.5±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1±3.9)%(P〈0.05);凋亡指数为(10.0±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0.4)%(P〈0.01)。结论:脂质体介导的TNF-α基因转染裸鼠人肝癌移植瘤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为影响肿瘤细胞生长周期以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肝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TUNEL)和细胞凋亡促进因子Fas的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 10例AIH肝组织和 3例正常肝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所有AIH患者的肝组织中均见到不同程度的TUNEL染色阳性和Fas抗体染色阳性肝细胞。正常对照肝组织中未见到TUNEL阳性肝细胞 ,Fas表达微弱或缺如。在AIH肝组织中 ,凋亡指数 (AI)与炎症坏死分级有显著相关性 (r =0 .4 5 ,P <0 .0 5 ) ,而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以及组织学纤维化分期无显著相关。结论 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参与了AIH的肝细胞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9.
冬虫夏草多糖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多糖(CP)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1例,口服CP15mL,3次/d,连服3mo,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活性的变化.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CP治疗后,血清ALT(U/L,61±35vs35±15)及rGT(U/L,169±85vs118±5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血清HA(μg/L,293±109vs214±96)、PⅢP(μg/L,143±48vs114±42)及CⅣ(μg/L,245±98vs188±87)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005及<005);CD4(364%±66%vs410%±56%)、CD4/CD8(114±040vs143±022)、NK(167%±46%vs197%±42%)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而CD8(326%±47%vs289%±37%)则明显降低(P<005);血清胆红素略减、清蛋白略增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冬虫夏草多糖可以增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善肝功能,并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脂肪肝患者临床特点初步探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265例B超和/或CT确诊的脂肪肝患者病例分析显示,上海市脂肪肝患者以肥胖症和/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为主(占781%),多数患者同时并存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酒精性脂肪肝只占72%。脂肪肝的程度以轻度为主,临床表现多不明显,肝功能及血清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肽和层粘蛋白)多无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临床表现、肝功能改变模式及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变化主要与脂肪肝的病因有关,而与其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