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右旋糖酐铁静脉注射治疗尿毒症致肾性贫血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速立菲200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右旋糖酐铁100 mg,每周1次,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0周,并同时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9 000U/周。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但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铁蛋白(FT)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Hb、Hct、TSAT、FT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P<0.001)。两组治疗后的Hb、Hct、TSAT、FT对比,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01)。结论静脉注射铁剂能有效补充EPO治疗中所需要的铁储备,疗效优于口服,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透析液钾浓度对血液透析患者血钾和心律的影响,总结钾浓度3.0mmol/L透析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5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先后应用钾浓度为2.0mmol/L(第一阶段)、3.0mool/L(第二阶段)的透析液各进行3个月血液透析,分别记录并比较临床症状及透析前和透析后血钾、心电图。结果第二阶段患者透析前和透析后血钾水平较第一阶段升高(P〈0.05),血液透析中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第一阶段[(第一阶段429例次,第二阶段137例次)](P〈0.05)。两阶段透析前高血钾出现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钾浓度3.0mmol/L透析液能明显减轻血液透析中和血液透析后的低血钾,避免或减轻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发生。透析间期未发现危及生命的高血钾症。使用钾浓度3.0mmol/L透析液预防血液透析相关心律失常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基础上出现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延缓CKD进程提供依据.方法 将127例CKD患者根据有无合并AKI分组,未合并AKI者60例(CKD组),合并AKI者67例(A/C组),再将MC组患者按年龄分组,其中<60岁35例(非老年组),≥60岁32例(老年组).就其原发病、诱发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CKD患者诱发AKI的病因有不同特点;CKD基础上出现AKI相关危险因素如严重感染、血容量不足、心力衰竭、使用肾毒性药物的OR值分别为5.236、5.083、8.283、5.246,P<0.05.结论 CKD患者易受多种因素影响,重视CKD基础上出现AKI的高危因素并及早发现,争取在短时间内纠正危险因素和保护肾功能,对延缓CKD的进程和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KD)氧化应激水平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5粒/次,3次/d,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肌酐(Sc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活性,内皮素(ET-1)以及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UAER)。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9%、69.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4周、12周的m Alb、24 h UAE、ACR及Scr均较同时间点对照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1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MDA、ET-1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OD、GSH-PX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葵胶囊可有效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从而延缓DKD进展,可能与其调节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程度和保护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赵晋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5):2332-2334
血液透析(HD)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积极、有效措施.随着HD适应证的扩大及透析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尤其老年及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增多,在透析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心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期间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及防治办法。方法:收集9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分析在血液透析中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其原因。结果:在92例中共血液透析3468例次,出现心律失常636例次,发生率18.34%,心律失常类型以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和心房纤颤多见。初步发现伴有年龄偏大、透后低血钾、每次超滤脱水量≥3kg、贫血、有基础心脏疾患等因素的透析相关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结论:透析相关心律失常发生与患者基础心脏疾患、透后低血钾、年龄、超滤量和贫血等多种因素有关。若能积极纠正诱发透析相关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可以避免或减少透析相关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旋糖酐铁静脉注射治疗尿毒症致肾性贫血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速立菲200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右旋糖酐铁100mg,每周1次,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0周,并同时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9000U/周。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但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铁蛋白(FT)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Hb、Hct、TSAT、FT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P〈0.001)。两组治疗后的Hb、Hct、TSAT、FT对比,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01)。结论静脉注射铁剂能有效补充EPO治疗中所需要的铁储备,疗效优于口服,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与替米沙坦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DN患者5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一般治疗,包括使用降血糖药及替米沙坦。治疗组另给予黄芪注射剂20Hd加生理盐水250ml,1次/d静脉点滴,1个疗程为14d,停用5d后开始第2疗程,共用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血压(sBP/DBP)、24h尿蛋白、尿毒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糖、HbA1c、血脂。结果两组SBP、DBP、eGFR、血Tch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eGFR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与替米沙坦联合应用治疗DN,在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单用替米沙坦组,提示两药合用可有效的控制和延缓DN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黄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肾损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重要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损害.并危及患者生命。肾脏是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的重要脏器并具有多种内分泌功能,既是血压调节的重要器官.同时又是高血压损害的主要靶器官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骨化三醇和阿法骨化醇是治疗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的重要药物,本研究旨在比较两药口服冲击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血磷影响的特点。方法将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骨化三醇组及阿法骨化醇组,比较两组口服冲击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iPTH、血钙、血磷的变化。结果骨化三醇组和阿法骨化醇组在治疗16周后,iPTH较治疗前分别下降42.5%±9.9%和38.0%±10.5%(P=0.203),iPTH靶目标(150~300 pg/mL)达标率分别是94.4%和88.9%(P=0.55),血钙较治疗前分别上升10.7%±7.9%和5.9%±4.1%(P=0.03),血磷较治疗前分别上升7.1%±5.7%和8.2%±8.4%(P=0.644)。结论骨化三醇与阿法骨化醇口服冲击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CKD-MBD的疗效相当,但阿法骨化醇高钙血症的发生率小于骨化三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