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近年来,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内分泌变化对ED的影响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145例青年ED患者血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一株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机制.方法 用三维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产物测序方法确认耐碳青霉烯酶类抗生素的机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旋氧氟沙星的MIC值,应用棋盘格局法检测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联合抗菌效应,计算FIC指数.结果 三维试验显示该菌株产碳青霉烯酶,经分子生物学确认有blaOXA-23基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MIC值为64μg/ml,左旋氧氟沙星的MIC值为32μg/ml,两者联合使用后其MIC都下降一个梯度,计算得FIC=1.结论 该菌株产OXA-23碳青霉烯酶,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旋氧氟沙星联合使用后,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临床主要根据影像学检查加甲胎蛋白(AFP)定量测定作为诊断标准,但是影像学诊断很难鉴别良恶性,而AFP又有假阳性(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和20%~30%的假阴性。近年研究发现,良性肝病时肝细胞坏死后再生性AFP与恶性肝癌细胞产生的AFP在糖链结构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及其结合蛋白(IGFBP-3)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测定3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25例急性肝炎患者(肝炎组),35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IGF—Ⅰ、IGFBP-3水平,比较两者在3组中的浓度不同及在肝硬化不同Child—Pugh级别者中的变化。结果:血清IGF—Ⅰ、IGFBP-3水平肝硬化组显著低于急性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且在肝硬化组不同Child—Pugh分级中呈逐渐下降。而急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GF—Ⅰ、IGFBP~3水平下降是发生肝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联合检测IGF—Ⅰ、IGFBP-3水平可用来综合评估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相关的自身抗体检测项目逐渐增多,比如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聚角蛋白微粒蛋白抗体(APA)等,它们对RA的诊断都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并且可用于RA的早期诊断[1-3]。最新认为,上述几种抗体在化学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它们的表位都含有瓜氨酸[4]。2000年国外学者合成了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并利用ELISA在RA患者体内检测到了抗CCP抗体[5]。本文通过检测RA患者血清  相似文献   
6.
肺纤维化患者血清LN、HA、PC Ⅲ、C 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纤维化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肺纤维化组45例、肺炎组42例和正常对照组45例血清LN、HA、PCⅢ、CⅣ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纤维化组血清中LN(178.50±45.50)ng/ml、HA (162.50±50.00)ng/ml、PCⅢ(149.50±46.60)ng/ml、CⅣ(146.30±55.20)ng/ml水平显著高于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肺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CⅣ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外,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N、HA、PCⅢ、CⅣ检测可作为肺纤维化诊断较好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使用抗菌药的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收住呼吸科的9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使用抗菌药的种类、频率、疗程、联合用药、治愈率、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抗菌药使用率达100%,诊断前后的合理率分别为35.0%和50.5%;共涉及6大类21个品种,使用前5种分别是莫西沙星、阿奇霉素、阿洛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地嗪;联合用药以二联为主;超疗程占91.7%;用法用量不合理占4.1%.治愈率为66.0%.结论:本院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抗菌药使用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监管,严格按照治疗指南,规范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们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IGF-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水平,以初步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血清IGFBP-3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与DN发展的关系。方法:将135例糖尿病患者(DM组)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46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49例),分别检测其尿蛋白排泄率(UAER)、Cys-C、HCY水平,并与对照组(45例)比较。结果:DM组血清Cys-C、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DN病情的进展,血清Cys-C及HCY含量逐渐增高(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Cys-C、HCY水平分别与UAER呈正相关性。结论:血清Cys-C、HCY水平可作为DN患者早期肾损伤一个理想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本地区健康孕妇早、中、晚孕期的甲状腺激素参考值范围及变化规律。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测定碘充足地区单胎妊娠的健康妇女及年龄匹配的非妊娠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其中孕早期196例,孕中期209例,孕晚期233例,非妊娠妇女138例,分别建立甲状腺激素参考值范围。结果以中位数(M值)及双侧限值(P2.5和P97.5)表示甲状腺激素在孕早、中、晚期及非妊娠妇女的参考值范围,除孕早期FT4外,其余各孕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均与非妊娠妇女有统计学差异;各孕期比较,促甲状腺激素(TSH)在孕早期最低,孕晚期最高,各孕期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FT4水平在孕早期较中晚期升高(P<0.01);FT3水平在孕早期最高,孕晚期最低,3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TT4水平在孕早中期较孕晚期升高(P<0.01);TT3水平在孕中期最高,孕晚期最低,各孕期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孕妇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非妊娠妇女存在明显差别,各孕期之间亦存在明显差异,建立各孕期的甲状腺激素参考值范围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