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培养液在 pH值为 6 .8、7.3、7.6条件下rIL - 2、IFN -α2b、ADM及合用维拉帕米对人肝癌细胞 74 0 4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 MTT法于 96孔培养板上进行杀伤实验 ,测定培养液pH值分别为 6 .8、7.3、7.6状态下 ,rIL - 2、IFN -α2b、ADM、及与维拉帕米联合杀伤人肝癌细胞 70 4 0的差异。结果 pH值为 7.6状态下rIL - 2、IFN -α2b、ADM及合用维拉帕米杀伤效果最佳。pH值为 6 .8、7.3、7.6时 ,IFN -α2b都能增加ADM抗肿瘤作用 ,但pH值为 7.6时 ,IFN -α2b +ADM杀伤效果最佳。结论 在偏硷性环境下 ,rIL - 2、IFN -α2b、ADM及合用维拉帕米对肿瘤细胞杀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腹腔灌注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取接受胃癌根治手术、术后分期为pT_(1/2/3/4)N_(2/3)M_0的1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126例。对照组腹腔灌注药物为5-氟尿嘧啶1 g+顺铂70~90 mg,治疗组腹腔灌注药物为5-氟尿嘧啶1.0 g+顺铂70~90 mg+维拉帕米25 mg。2组静脉均使用多柔比星20~30 mg后3~5 h进行腹腔灌注化疗,灌注前30 min静脉使用亚叶酸钙0.1 g。第2天开始静脉使用亚叶酸钙0.1 g、5-氟尿嘧啶0.5~0.75 g共3~5 d。观察12月、24月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腹腔复发率、肝脏转移率、残胃复发率、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的12月、24月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较对照组显著较高,中位DFS、OS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区域淋巴结分期(N_2、N_3)、低分化腺癌、原发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12个月、24个月的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中位DFS、OS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治疗组的12月、24月腹腔内复发率、肝脏转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残胃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维拉帕米使用前后未增加化疗药物、心血管系统毒副作用发生率。其中8例患者出现轻度腹痛,3例患者出现不全性肠梗阻,对症处理后1周内好转。结论腹腔灌注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提高了胃癌术后患者12月、24月的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延长了中位DFS、OS,降低了腹腔内复发率、肝脏转移率。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RA患者易伴发高凝状态、高纤维蛋白原血症[1]。在一定的条件下,高凝状态这一病理过程又可加重原发病[2]。因此已引起基础和临床工作者的关注。RA患者血凝状态的变化国内报道较为少见。本文观察了65例RA患者的KPTT、PT、TT、纤维蛋白原(简称Fgn)、补体C3、ESR、RF及其变化,结合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度、晨僵作为临床指标,旨在观察[1]RA患者血凝状态[2]及化瘀通痹汤对RA患者血凝状态的影响和临床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文…  相似文献   
4.
试述微循环与肿瘤免疫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正> 肿瘤逃避免疫攻击的机制传统观念可归纳为:抗原调变、免疫耐受、免疫促进作用及封闭因子、免疫能力与肿瘤的比势、免疫抑制因子的释放。本文试图从肿瘤微循环的特点探讨在肿瘤免疫反应过程中、肿瘤相邻组织,实体肿瘤内流动的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的某些成份(简称肿瘤内环境),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影响的可能性及机制。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RA患者易并发高凝状态、高纤维蛋白血症,已引起基础和临床工作者的关注。RA血凝指标的报道少见,蝮蛇抗栓酶治疗RA高凝状态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见效快[1],但易复发。本文采用化瘀通痹汤治疗45例RA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的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纤维蛋白原(Fgn)、补体C3变化。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1989年4月~1997年4月间,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6月的标准确诊的65例RA患者,男21例,女44例。病程在2~20…  相似文献   
6.
靶动脉灌注维拉帕米对胰腺癌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靶动脉灌注维拉帕米对胰腺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靶动脉灌注维拉帕米+rIL-2+化疗药物,药物按一定比例稀释后灌注。介入治疗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15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中部分缓解10例、病情稳定3例、病情进展2例;15例患者均疼痛缓解、KPS评分、体质量稳定,未见心血管系统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经胰腺癌患者的靶动脉灌注维拉帕米可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腹水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胸/腹腔灌注维拉帕米及化疗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57例恶性胸/腹腔积液,胸腹腔联合灌注维拉帕米及化疗药物,1个周期治疗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胸/腹腔灌注的有效率(CR+PR)为89.5%,其中胸水的总有效率(CR+PR)为88.9%,腹水的总有效率(CR+PR)为90.0%。Ⅰ度胃肠道反应(42.1%),2例Ⅱ度消化道反应,灌注部位轻度疼痛(22.8%),发热(19.3%),白细胞下降(10.5%)。结论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胸/腹腔灌注可以提高胸腹水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靶动脉灌注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对晚期食管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4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靶动脉灌注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每个月介入治疗1次,每例介入治疗1~2次,判断其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24例晚期食管癌癌患者中23例获得部分缓解(PR),1例无变化(NC),有效率(CR+PR)为95.80%(23/24);所有24例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症状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4例患者治疗前伴有喉返神经麻痹导致的声音嘶哑症状,治疗后声嘶症状均完全缓解;11例患者KPS评分、营养状况及体质量均临床获益;治疗后主要毒副反应表现:其中出现白细胞下降6例(25.00%)、恶心、呕吐15例(62.50%)、腹泻3例(12.50%)、脱发1例(4.17%)、发热1例(4.17%)、肝功能损害3例(12.50%)等,均主要为I~Ⅱ度反应;以上不良反应均在短时间内缓解;所有患者行维拉帕米灌注治疗前、中、后均未见心率、血压、心功能的明显变化,也无相关不适临床表现。结论晚期食管癌患者经靶动脉灌注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可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同时改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提高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近期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水蛭胶囊对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20例原发性肝癌肿瘤符合高凝状态的患者,行原发性肝癌TACE术,出院后服水蛭胶囊,每次介入治疗前检测凝血象、血常规等指标,观察治疗前后不良出血事件及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水蛭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APTT、PT较治疗前有轻度延长,FIB值、D-二聚体有所下降,但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常规治疗失败的大肠癌肝脏或盆腔转移肿瘤经靶动脉灌注维拉帕米及化疗药物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对36例经常规治疗失败的大肠癌肝脏或盆腔转移患者,采用 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选择导管至靶动脉,依次灌注维拉帕米15 mg、抗肿瘤药物、维拉帕米10 mg。介入治疗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 2个疗程后36例大肠癌肝脏或盆腔转移患者的有效率(CR+PR)58.3 %,Karnofsky评分临床受益阳性91.7 %,体重临床受益阳性83.3 %,止痛药用量临床受益阳性80.6 %。所有患者未出现与心脏相关的不良反应,相关的化疗不良反应较静脉化疗轻。结论 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经靶动脉灌注,对常规治疗失败的大肠癌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