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药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预认证要求,推动我国药品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方法:从预认证实验室应遵循的质量管理原则出发,对照我国实验室ISO/IEC 17025体系要求,分析药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在质量管理中的不足。结果:预认证实验室更多地采纳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质量管理理念,而我国药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在记录与数据可靠性、基于风险的变更控制和偏差调查等方面的应用与实施还存在较大差距。结论:我国药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应学习和借鉴国内外GMP的质量管理经验,不断更新理念,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更多地以风险评估方式保障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药品无菌检查中微生物污染的鉴定和污染溯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结合无菌药品受微生物污染的案例,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分析药品微生物污染情况,保证药品无菌检验结果判断的准确性,对药品微生物污染追踪溯源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从无菌检查阳性样品和实验环境中分离得到14株革兰氏阳性球菌进行鉴定和分型,采用VITEK2 Compact、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RiboPrinter系统以及DiversiLab系统等手段对微生物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无菌阳性样品中分离出的微生物经鉴定为3株溶血葡萄球菌、4株沃氏葡萄球菌和5株表皮葡萄球菌,从环境中得到2株表皮葡萄球菌。由同源性分析可知,来源于不同产地的样品中分离出来的同种微生物亲缘关系较远,来源不同,与环境中收集到的微生物不相关。若仅考虑现有收集到的环境监控菌,污染源是样品在加工或运输过程中引入的,与无菌检查环境无关。结论:通过对14株葡萄球菌的鉴定和溯源分析,综合评价多种技术手段的分型效果,以完善药品无菌检查过程控制,为药品微生物污染的溯源调查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满足基于风险评估的微生物控制体系及药品质量全过程控制的要求,建立更加完善的药品微生物鉴定溯源标准化分子生物学技术体系。方法:总结各国药典中分子生物学标准体系的构成,并分析《中国药典》中收载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及该技术在药品微生物鉴定溯源中的应用。结果与结论:分子生物学技术是进行药品微生物鉴定溯源的重要标准,不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需要根据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方法,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ITS序列相似性分析、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和形态分类方法对无菌检验样品检出的两株真菌F162(GU724349)和F927(GU724350)进行了种类鉴定,并与实验室的环境真菌407(GU724347)、413(GU724348)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对样品的DNA进行扩增和测序,获得真菌ITS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中相应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真菌F162(GU724349)和F927(GU724350)的ITS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Penicillium sp.的序列相似性均为100%,与实验室的环境真菌407(GU724347)、413(GU724348)的ITS基因序列相似性均分别为93.80%,93.80%,93.63%,93.63%。以NJ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无菌抽验样品检出的两株真菌与本实验室环境真菌同源性低,两者位于不同亚组。结论:根据ITS序列相似性分析、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和形态特征观察的结果,将无菌检出菌鉴定为Penicillium sp.。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10种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情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一灵  李琼琼  房蕊  杨美成 《中草药》2015,46(13):1908-1913
目的考察上海地区生产的10种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情况。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3公示稿微生物相关检查方法,对94份样品进行微生物计数、耐热菌计数和7种致病菌的检查,初步了解各类中药饮片的生物负载水平。结果样品需氧菌总数计数结果介于10~108 CFU/g,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结果介于10~107 CFU/g,耐胆盐革兰阴性菌(MPN法)和耐热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2.3%(21/94)和76.6%(72/94),有1批样品检出大肠埃希菌(100N103 MPN/g)。样品中均未检出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志贺氏菌(GB 4789.5)和溶血性链球菌(GB 4789.11)。按《欧洲药典》8.0版、《日本药典》16版和《美国药典》37版相关限度标准判断,本实验考察的中药饮片样品中微生物项目不合格率分别为5.3%、18.1%和23.4%。结论中药饮片极易受到多种微生物的污染,需要开展更深入的风险评估工作,完善中药饮片检验方法和评价标准,降低患者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国产胰酪胨大豆培养基(TSB)和改良马丁培养基(MMB)对微生物的促生长能力,为〈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培养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法和菌数平皿计数法,以BD公司生产的TSB为对照,对微生物的促生长情况进行考察.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所用国产TSB和MMB培养基在两种方法中对代表性微生物促生长能力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国药典〉无菌检查用培养基应与国际先进国家药典保持一致,采用TSB替代MMB培养基用于需气菌和真菌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含有药品基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力验证样品,开展药品微生物能力验证计划,了解我国药品微生物检验行业的技术水平.[方法]制备2种含活菌的药品微生物能力验证样品,并开展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估,对63家参与能力验证计划的实验室提交的检测结果和调查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制备的能力验证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均符合CNA...  相似文献   
8.
目的:电子天平的期间核查和日常核查均为保证实验室量值溯源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有效手段。研究希望通过实施方法的介绍,为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电子天平期间核查和日常核查的展开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对电子天平工作原理的认识,梳理使用和核查时的注意事项和相关参数,并根据本实验室的实践经验,介绍了天平期间核查和日常核查的具体实施方法。结果与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对电子天平实施期间核查和日常核查,降低因天平不稳定对实验室造成的风险和成本,更有效地维护和保障实验室自身和客户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采用平板沉降法收集制药企业车间生产现场环境微生物,以了解药品生产环境微生物的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经过API生化鉴定方法、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分离到的微生物进行鉴定.本次共收集沉降微生物106株,分为16个属19个种.其中,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结果显示,属的准确率为100%(19/19),有68.4%(13/19)的微生物菌株可直接鉴定到种.根据细菌16S rRNA基因同源性,初步判断在工厂万级环境中,从应隔离的配料间和洗瓶间的采样点监测到的藤黄微球菌同源性较高,分析该工厂十万级环境可能随人流或物流受到同一株微生物交叉污染.  相似文献   
10.
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核心区微生物污染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地区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微生物污染情况,评价企业微生物污染控制隔离体系的有效性,探索建立适合于我国实际的药品生产企业环境微生物鉴定和分型技术,为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完善微生物监控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生化鉴定和16SrDNA测序技术,对上海地区13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的核心生产环境(A/B或A/C级洁净区)的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收集到药品生产环境微生物分离株共计265株,经过对不同洁净级别和微生物种类的分析,发现葡萄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和微球菌属细菌分别占全部分离株的52.7%、11.7%和10.5%。结论空气净化和物理隔离可以有效阻断大部分微生物的传播,但接触和操作引起的污染仍是生产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加强对无菌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