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①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再灌注 (LIR)后内皮素 - 1 (ET - 1 )含量的变化及BQ - 1 2 3的干预作用。②方法 采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 8组 ,即 :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再灌注 0 .5、2、4、6、1 0小时组与BQ - 1 2 3组 ,分别测定血浆LDH、CK活性、ET - 1水平及骨骼肌中MDA含量、ET - 1放免活性和组织湿 /干重比值。③结果 IR各组与对照组比较 ,血浆和骨骼肌的各项生化指标显著增高 (P <0 .0 1orP <0 .0 5) ;BQ - 1 2 3组与再灌注 4小时组比较 ,各项指标明显降低 (P <0 .0 1orP <0 .0 5)。④结论 ET - 1可能参与了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BQ - 1 2 3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对骨骼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学导式教学法在生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 ,发展教育和科学 ,培养适应 2 1世纪需要的开拓创新型医学专门人才 ,高等医学院校必须加快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已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而“学导式”教学法则是一种培养“智力型”、“创新型”人才的较好的教学方法。1 “学导式”教学法的目的和应用条件  “学导式”教学的目的是 :以学生学习为主 ,教师辅导为辅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目前部分院校某些基础理论课初步试行了这种教学法。在医学院校理论课教学中因多采用大班授课 ,应用起来比较困难。而…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探讨内皮素A(ETA)受体拮抗剂BQ123对其病理过程的保护机制。②方法实验用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缺血组(I),缺血再灌组(IR):包括IR 0.5、IR2、IR4、IR6、IR10小时5组,BQ123 IR4小时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浆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脑组织ET-1、MDA、XOD、SOD、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③结果LIR后血浆及脑组织ET-1含量增加,在IR4小时组达到最高,以后有所下降。脂质过氧化物MDA及LDH、CK和组织MPO增加,SOD活性降低,ET-1变化趋势能较好地反映组织的损伤性变化。给予ETA受体阻断剂BQ123后,血浆及脑组织中ET-1水平均下降,脑损伤减轻。④结论LIR后ET-1的增加可能是导致脑损伤发生重要因素,应用BQ123阻断其作用,可有效地减轻LIR所致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4.
黄芪和硫酸锌对肠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黄芪、硫酸锌对肠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肺脂质过氧化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夹闭兔肠系膜上动脉及松央再灌注,复制损伤模犁。将动物随机分成4组,观察黄芪、硫酸锌对人、出肺血及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丙二醛(MDA)及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含量的影响。结果:肠I/R过程中伴有急性肺损伤,静脉给予黄芪及硫酸锌可使再灌注后XO及MDA含量降低,且可防止SOD和PS减少。结论:黄芪、硫酸锌通过抗脂质过氧化能减轻或住一定程度上防止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1病历报告男,48岁。因腹痛,腹泻,消瘦1年余,双下肢水肿伴右颈部淋巴结肿大半年及腹泻加重4个月入院。卫年前无任何诱因出现脐周疼痛,腹泻,消瘦,双下肢水肿伴右颈部淋巴结肿大,曾在我院就诊。经抗结核和支持治疗好转。半年前无任何诱因出现腹部阵发性绞痛,病后有糊状及水样便,但无脓血及粘液,便次每d6~8次,半月后全身乏力,体重减轻,在当地医院拟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给予柳氮磺胺毗咛(SASP),同时服用强的松治疗4个月无效,再次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无发热及盗汗。20年前曾患颈部淋巴结结核,经手术切除及抗措治疗已痊…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 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心肌的损伤变化。②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control)、缺血组(1)、缺血再灌注0.5小时组(R0.5)、2小时组(R2)、4小时组(R4)、6小时组(R6)、10小时组(R10)。分别测定血象及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测定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活性。③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DA、LDH、MPO检测量在R0.5、R2、R4组依次增加,在R6、R10两组依次减少;SOD活性在R0.5、R2、R4组依次下降,在R6组有所恢复,至R10组又有所下降。④结论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后继发心肌损伤,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的竞争与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为其主流。良好的素质,不仅是指良好的文化背景、思想品德,还应包括健康的心理素质。当今大学生心理疾病罹患率明显提高,因此了解大学生的生理心理持点,因势利导,尤为重要。 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生理心理特点,就是生理成熟较早,而心理成熟较晚,身心发展不平衡。 生理早熟是现代青年的普遍现象。青春期开始于个体身体上的重大变化,即性生理的成熟。青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SMI)对实验性家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肾的脂质过氧化损伤保护作用。②方法 将24只 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缺血再灌注+参麦注射液组(I/R+SMI)。各组均经缺血4小时后再灌注4小 时取材,分别测定血浆、肾组织及出肾血、入肾血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测定血清肌酐(Cr)含量。③ 结果 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及肾组织中MDA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参麦注射液治疗组血 浆及组织中MDA含量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I/R组出肾血中MDA含量明显高于入肾血(P< 0.05),SOD活性明显低于入肾血(P<0.01);而Sham组和I/R+SMI组出、入肾血中MDA含量和SOD活性无显著差异;I/R组血清Cr较 Sham组明显升高,而I/R+SMI组与I/R组相比血清Cr明显降低,但仍高于Sham组。④结论 肢体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肾脏的脂质 过氧化损伤,参麦注射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肾脏脂质过氧化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 探讨内皮素-1(ET-1)对实验性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脑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②方法 实验用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Control),缺血组(I),缺血再灌组(IR):包括IR0.5、2、4、6、10小时5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浆ET-1、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脑组织ET-1、MDA、XOD、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湿干重比(W/D)的变化。③结果 LIR后血浆及脑组织ET-1含量增加,在IR4小时达到最高,以后稍有下降。血浆中MDA、LDH、CK和脑组织MDA、MPO、W/D增加,SOD活性降低。④结论 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发生与ET-1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胃癌术中腹腔灌洗液CA19-9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CA19-9在胃癌手术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5例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CA19-9的含量。结果 胃癌腹腔灌洗液CA19-9检测阳性率为40.0%(22/55),明显高于脱落细胞的检出率23.6%(13/55)。结论 腹腔灌洗液CA19-9检测比脱落细胞检查更准确、敏感,对判断胃癌腹膜隐性播散和患者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