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1病历介绍 例1:男,39岁,因发热、头痛1个月,抽搐1次入院。病期伴有微咳,尿频,小便颜色深黄,黑便,体质量减轻,经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入院查体:T39.9℃,BP80/50mmHg(1mmHg=0.133kPa),病危,重度贫血貌,皮肤黏膜苍白,双肺呼吸音粗,心音低钝,肝脾不大。中枢神经系统检查:颈抵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状况与病情轻重的关系,明确其血压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对247例OSAHS患者和116例原发鼾症患者进行整夜(>7h)睡眠呼吸监测,同时记录患者身高、体重、颈围、睡前、醒后血压,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OSAHS组醒后血压较睡前明显升高,睡前、醒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对照组升高,且OSAHS患者血压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最低指脉氧饱和度随病情加重逐渐降低。结论 OSAHS是引起或加重部分高血压的主要病因之一,血压增高的程度和发病率会随着病情加重而逐渐增高。随病情加重,睡时及晨间血压较白天高,OSAHS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呈“非杓形”改变。故应及时诊断,合理、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2003年2月~2005年10月住院的12倒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监测血气指标,氧饱和度心率和呼吸频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12例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明显改善,心率和呼吸频率降低。结论: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早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对改善和阻止病情恶化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9年2月-2005年10月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观察66例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PH值,PaO2,PaCO2),氧饱和度(SaO2),住院病程和病死率,并同以往未使用NIPPV治疗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6例NIPPV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住院病程缩短,住院死亡率明显降低,同非NIPPV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NIPPV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早期应用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CVD)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关系.方法 对68例脑血管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图(PSG)进行多项睡眠生理指标的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 脑血管病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类型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为主.脑卒中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低氧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夜间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睡眠血压曲线呈非杓状.结论 脑血管病与SAS关系密切,SAS是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可能与睡眠期间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引起的血压波动增大、脑血流量减少、血液黏滞度增高、动脉硬化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CVD)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关系.方法 对68例脑血管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图(PSG)进行多项睡眠生理指标的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 脑血管病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类型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为主.脑卒中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低氧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夜间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睡眠血压曲线呈非杓状.结论 脑血管病与SAS关系密切,SAS是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可能与睡眠期间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引起的血压波动增大、脑血流量减少、血液黏滞度增高、动脉硬化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中~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择570例经超声、X线胸片或CT片证实有中~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组270例,胸腔穿刺组300例。结果: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组较胸腔穿刺组并发症少,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综合费用减少。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彻底引流,明显缩短治疗时间,费用低,不影响患者活动,材料便宜,容易获取,特别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物诱发的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AASV)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临床、血清学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1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5例AASV合并DAH患者的临床、肺部影像学表现、血清学指标、治疗及预后。结果 5例AASV合并DAH患者中,丙基硫氧嘧啶(PTU)引起的2例,由头孢氨苄、阿托伐他汀、卡马西平引起的各1例。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短、咯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胸部CT检查示双肺片状浸润影、磨玻璃样变。血清学检查提示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均有不同程度增高。3例核周型ANCA(p-ANCA)阳性,1例胞浆型ANCA(c-ANCA)阳性,1例p-ANCA及c-ANCA均为阳性。所有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2例单纯口服泼尼松。2例予联合环磷酰胺治疗,1例联合血浆置换3次。结论 AASV合并DAH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有明确服药史患者新近出现气短、咯血和新发肺部侵润影,需考虑AASV合并DAH。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