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5篇
  免费   324篇
  国内免费   351篇
耳鼻咽喉   44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233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759篇
内科学   438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154篇
特种医学   274篇
外科学   644篇
综合类   1520篇
预防医学   414篇
眼科学   70篇
药学   416篇
  3篇
中国医学   556篇
肿瘤学   11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6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
【摘要】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与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胸廓切开术后急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该研究在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进行全身麻醉下计划进行胸廓切开术的61例患者被随机分配两组,前锯肌阻滞组32例,胸段硬膜外阻滞组29例。前锯肌阻滞组患者在术后气管导管拔除前进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浅层肌间隙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30 mL,而后在肌间隙泵注0.125%左旋布比卡因5 mL / h;胸段硬膜外阻滞组通过术前清醒状态置入胸段硬膜外导管,在术后气管导管拔除前在导管内推注0.25%左布比卡因15 mL,随后泵注的0.125%左旋布比卡因5 mL/h。在术后24 h内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和VAS疼痛评分以及使用吗啡的剂量。 结果 前锯肌阻滞组术前与术后相比,患者平均动脉血压没有显著变化(P = 0.147),而胸段硬膜外阻滞组则显著下降(P = 0.002);两组的VAS评分以及消耗吗啡的总剂量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 前锯肌平面阻滞相对于胸段硬膜外阻滞是治疗急性胸廓切开术后疼痛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院随机的分为对比组(n=52例)、分析组(n=48例)。对比组采取红霉素治疗,分析组则采取阿奇霉素治疗。对两组患儿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分析组患儿疗效相比于对比组较高,数据差异较大(P0.05);分析组患儿不良反应相比于对比组较低,数据之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采取阿奇霉素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症状,促进疾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合补阳还五汤在肥胖T2DM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肥胖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七味白术散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分别对两组的FPG、2hPPG、Hb A1C以及HOMA-IR进行检测,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低糖血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FPG、2HPPG、HOMA-IR及Hb 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用药期间,观察组的低糖血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的低糖血症发生率为1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七味白术散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肥胖T2DM患者疗效较好,且用药期间低糖血症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丁香苦苷固体脂质纳米粒(S-SLN)冻干粉的体外释放规律,为丁香苦苷体内药物释放行为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应用动态透析法,测定各时间点丁香苦苷累积释放率,绘制释放曲线,并将结果数据进行模型拟合。结果 S-SLN冻干粉的体外释放规律与Higuchi方程的释放模型基本一致,与丁香苦苷单体累积释放百分率比较,S-SLN冻干粉36 h的累积释放量与丁香苦苷单体4 h相近。结论 S-SLN冻干粉的体外释放具有较好的缓控释及长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撞击伤后腹腔镜CO2气腹状态下胃血流量的变化及胃粘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 建立肝撞击伤动物模型,按从股动脉抽血量的不同(6、12ml/kg)以及CO2气腹压力的不同(5、10、15mmHg),将4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6组(Ⅰ~Ⅵ)。采用彩色微球法检测气腹前、气腹30分钟、气腹2小时以及撤去气腹后30分钟共4个时相点的胃血流量的变化,并在实验结束后取胃黏膜作病理检查。结果当失血达6ml/kg、CO2气腹压力达5mmHg,气腹2小时以及撤去气腹后30分钟的胃血流量较气腹前呈明显下降;当失血达6ml/kg、CO2气腹压力达10mmHg、在气腹30分钟以及气腹2小时时胃血流量呈显著下降(P〈0.05),当撤去气腹后胃血流量逐渐恢复正常。当失血量达6ml/kg和12ml/kg,CO2气腹压力在10mmHg时,虽然气腹30分钟,胃血流量无显著下降(P〉0.05),但6ml/kg组胃血流量在气腹2小时时则显著下降(P〈0.05),撤去气腹后胃血流量逐渐恢复。而当失血达6ml/kg和12ml/kg,CO2气腹压力达15mmHg时,胃血流量在气腹30分钟时即显著下降(P〈0.05)。当失血量相同,在不同的CO2气腹压力下,胃血流量在气腹30分钟时均无显著差别(P〉0.05)。本组胃组织病理学显示,胃缺血后胃黏膜间质呈现明显水肿,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肝撞击伤后,在CO2气腹状态下胃血流量的变化受失血量、气腹压力以及气腹持续时间3因素的影响较大。胃血流量减少均导致各组胃黏膜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7.
MATERIALSANDMETHODSSourceofspecimenAllspecimenscamefromtissueremovedinoperationfrom2000to2002andprovedbypathologicalcheck.Accordingtointernationalpathologicalgrading:highdifferentiationtype,9cases,middledif-ferentiationtype,13cases,lowdifferentiationtype,18cas-es.Accordingtoclinicalstagingofhepaticcellcarcinoma,stageI,6cases,stageII,9cases,stageIII,25cases.Specimensfrom15casesofhepaticcirrhosistissuewereselectedincontrolgroup.Sliceswerefixedwith10%formalin,embeddedwithparaffinroutin…  相似文献   
8.
面部创伤性文身34例分析南通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邢元龙顾晓林面部创伤性文身(traumatictatoos)是指外伤后细微的异物颗粒埋于真皮内所形成的永久性色素斑,它程度不同地影响患者的面容。1临床资料自1988年12月至1996年12月间,作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模型。方法 根据Yu Weiming介绍的方法经以简化建立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模型。阐明手术操作技巧和术前术后处理等因素对肝移植大鼠的成活率的影响。结果 在30例异位辅助性肝移植大鼠中,供肝热缺血时间为1-2min,安装袖套时间约为4min,肝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12min,供肝冷缺血时间为30min,1wk存活率为80%(n=30)。结论 成功复制大鼠辅助性肝移植模型。同时,大鼠的质量,术前状态和精细的手术操作及管理是决定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和探讨新生儿出生信息的分布态势及规律。方法:对本院2006年1~6月间所有新生儿出生信息进行样本分析。结果:半年间分娩的新生儿共1075例,其中死亡19例,双胞胎15例,以1028例单胎活产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及产妇年龄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统计数据与传统意义上的正常胎龄和新生儿体重基本相符,胎龄、体重均值均有所提高。结论:孕产妇的健康状况和新生儿的体质均有所改善,随胎龄的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亦随之增加,并且,目前新生儿的整体统计体重要大于现有的临床指标,因此,应对现有的临床指标进行适当调整,重新确定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