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8篇
  免费   667篇
  国内免费   431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63篇
妇产科学   92篇
基础医学   537篇
口腔科学   101篇
临床医学   2014篇
内科学   1045篇
皮肤病学   100篇
神经病学   384篇
特种医学   6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987篇
综合类   3487篇
预防医学   1501篇
眼科学   88篇
药学   1446篇
  14篇
中国医学   1459篇
肿瘤学   402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81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304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81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610篇
  2013年   554篇
  2012年   706篇
  2011年   713篇
  2010年   727篇
  2009年   700篇
  2008年   595篇
  2007年   688篇
  2006年   636篇
  2005年   625篇
  2004年   572篇
  2003年   528篇
  2002年   451篇
  2001年   549篇
  2000年   419篇
  1999年   309篇
  1998年   272篇
  1997年   286篇
  1996年   244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194篇
  1993年   174篇
  1992年   169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107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68篇
  1981年   46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1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ICC)病人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TO)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TO评分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八一医院收治的261例行肝切除术的ICC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TO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权重构建预测TO的评分模型。结果 261例ICC病人中,67例(25.7%)术后发生TO。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和T分期[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为术后TO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此4项因素构建的评分模型显示了较好的预测准确性,最佳截断值为-1.9分,其敏感度为67.2%,特异度为62.9%。一致性检验显示其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χ2=1.350,P=0.853)。结论 基于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T分期4个因素建立的评分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ICC病人术后TO的可能性,即手术时间短、无肝硬化、肿瘤直径<5 cm的年轻ICC病人肝切除后获得TO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包膜内切除和外分离术对垂体腺瘤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的154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77例采用神经内镜下包膜内切除(对照组),77例采用外分离术治疗(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肿瘤全切率(94.81%,73/77)明显高于对照组(79.22%,61/77;P<0.05),而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7.79%,6/77;P<0.05)。观察组GH型腺瘤术后生化缓解率(88.89%,16/18)和PRL型腺瘤术后生化缓解率(88.89%,8/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7.14%(8/14)、45.45%(5/11);P<0.05]。两组术中脑脊液漏、术后脑脊液漏、术后颅内感染、术后垂体功能低下及术后暂时性多尿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外分离术用于垂体腺瘤的治疗可有效实现肿瘤彻底切除,降低复发率,促进术后生化缓解,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优于包膜内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运用微信教学平台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微信是一款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交流的即时通讯工具,支持多人群聊,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交流方式,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通过多媒体及动态跟踪患者检查化验结果,使住院医师更直观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更好的学习、掌握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弥补了糖尿病临床教学的不足,增强了老师与学生教学的互动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成果,提高了住院医师的诊疗水平,可减少患者重复检查和不规范的诊疗和平均住院日,并且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赵新云  程永立 《中国校医》2020,34(4):280-281,314
目的研究布拉酵母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血清胃动素、胃泌素的影响。方法以某医院2017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n=45)、观察组(n=45)。对照组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对患儿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小剂量红霉素的基础上联合布拉酵母治疗。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嗳气、腹胀及疼痛评分[(7.68±1.78)分、(6.42±0.92)分、(8.21±1.25)分、(8.34±1.33)分、(7.24±1.63)分]均低于对照组[(10.34±1.09)分、(9.42±1.18)分、(12.71±1.43)分、(13.70±1.36)分、(15.39±1.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胃动素为(281.16±45.81)ng/L、胃泌素为(182.65±16.81)ng/L,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酵母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治愈率显著,与其提高患儿胃动素、胃泌素的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患者生存率是评价恶性肿瘤诊治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描述以医院登记为基础的20万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情况,以真实世界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之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恶性肿瘤并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共计202 542例。通过患者复诊病史资料、电话随访及死因数据链接等方式收集生存随访信息,随访统计时间截至2019年11月30日。应用寿命表法估计各个病种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以性别、年龄组、首次治疗时间分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绘制各病种的总体生存曲线。结果:患者总体的1年、3年、5年OS分别为89.8%、77.4%和71.0%;男性患者5年OS为58.8%,女性患者为78.7%。在常见的恶性肿瘤中,甲状腺癌患者的5年OS最高,为98.6%;胰腺癌患者最低,为11.4%。2013—2017年首次治疗的乳腺癌、肺癌和肾癌患者5年OS分别为90.0%、55.9%和80.7%,显著高于2008—2012年首次治疗患者,其他肿瘤未见显著上升。结论: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经规范诊治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预后,女性生存情况显著优于男性,乳腺癌和肺癌患者的生存改善可能归功于新的临床治疗和早诊手段。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富硒酵母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应用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5月收治的8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后病床单双号分为单号45例为对照组,双号4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TACE,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富硒酵母口服,2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血硒含量: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硒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水平: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硒酵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低硒状态,抑制血清VEGF水平,控制肿瘤进展,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4-2018年黄山市淋病的流行特征,为全市的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黄山市2014—2018年的淋病数据、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8年黄山市累计报告淋病病例761例,年均发病率为11.09/10万,年均增长率为29.14%,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112.29,P<0.05)。淋病的人群分布中,男女报告病例数之比为13.63:1,男女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13.18,P<0.05);15~49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占85.94%,职业以农民最多,占44.81%;以屯溪区、歙县报告病例数较多,分别占37.45%、23.26%。结论2014—2018年黄山市淋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淋病防控形势严峻,需进一步完善各项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的意义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