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预防侧胸壁、腋窝及上臂后内侧感觉异常提供解剖学基础认识。方法解剖30具成人尸体的60侧腋区,观察肋间臂神经(ICBN )及其毗邻关系,详细测量并记录其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交通支。结果本组60侧中侧胸壁以第三肋间神经(50侧)和ICBN(29侧)分布为主,未观察到臂内侧皮神经(MBCN)分布至此;腋窝区第三肋间神经、ICBN和MBCN均有分布,但以ICBN分布为主(42侧);上臂后内侧ICBN(42侧)和MBCN(44侧)的分布基本持平,未观察到第三肋间神经分布至此。81.7%(49侧)的ICBN与臂丛存在交通支。63.3%(38侧)的ICBN穿出胸壁时存在伴行血管。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找到ICBN及相关神经及其间的交通支,并完整保留,可能更有利于预防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感觉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3年6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429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组112例(ICBN保留组),切除肋间臂神经组317例(ICBN切除组)。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差异,并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感觉障碍发生率的差异,以及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相近[ICBN保留组∶ICBN切除组:(96.7±25.8)min比(99.4±23.9)min,t=-1.00,P=0.320;(121.3±29.0)ml比(126.8±30.9)ml,t=-1.65,P=0.099;(19.6±7.5)枚比(18.9±7.1)枚,t=0.95,P=0.342]。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ICBN保留组患者感觉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ICBN切除组[42.9%(48/112)比83.9%(266/317),χ2=71.09,P<0.001;18.8%(21/112)比63.4%(201/317),χ2=66.10,P<0.001]。中位随访36个月(6~3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发生率均相似[ICBN保留组∶ICBN切除组:16.1%(18/112)比19.2%(61/317),χ2=0.55,P=0.457;11.6%(13/112)比15.1%(48/317),χ2=0.85,P=0.357]。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4年7月-2009年7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廊坊市人民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共有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均在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60例,均在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观察二组患者临床资料、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远期生存率.结果 二组患者术中情况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6个月感觉障碍在疼痛、烧灼、麻木、感觉减退或消失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87,8.08,8.68,9.31,P<0.05;x2值分别为11.70,9.00,18.22,9.40,P<0.05);术后5年出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10,0.44,1.29,P值均>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能够明显降低患侧上肢的感觉障碍,不明显延长手术时间,也不会增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的发病率以惊人的速度上升,严重威胁着全世界女性的健康。在美国,每100位女性中约有12人会患乳腺癌[1]。在中国,乳腺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比例也高达7%~10%[2]。在这种大环境下,研究自然聚焦在乳腺癌的治疗和疗效上。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已成为国内外大部分学者公认的标准乳腺癌治疗模式,其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仍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1]。随着人们生活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乳腺癌手术不断进行改良,以期给患者带来高质量的术后生活。但不管选用何种术式,不少患者仍抱怨术后腋窝及上臂内侧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研究发现术中损伤或切断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与这一现象的发生有关,笔者复习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杨乐天  杨晨  颜晓飞  石畅  左庚鑫  陈芳 《药学研究》2022,41(5):287-291,315
目的 探究鱼腥草总黄酮对小鼠结肠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纤维素酶协同超声波法提取鱼腥草总黄酮,以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为模型,通过分析小鼠体重、疾病指数、结肠系数、结肠病理切片、炎症因子等变化,阐明鱼腥草总黄酮对小鼠结肠炎防治的有效性。结果 鱼腥草总黄酮可有效改善DSS诱导性结肠炎造成的小鼠体重下降,并降低疾病指数、结肠系数和肝肾系数,有效抑制炎症因子的提高。结论 鱼腥草总黄酮可以改善结肠炎小鼠的结肠粘膜损伤,促进结肠粘膜结构修复,对小鼠结肠炎有显著的防治作用,可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85例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完整保留ICBN的患者43例,切除ICBN的患者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1个月、2个月、6个月观察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区的皮肤感觉异常、疼痛的发生及转归。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组与非保留组比较,手术时间(Z=-0.0314,P=0.754)、出血量(Z=-1.068,P=0.285)、淋巴结清扫数目(Z=-0.477,P=0.6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留组及非保留组在术后第3天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的感觉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0)。而术后腋窝及上臂内侧区的皮肤感觉异常术后1个月(P=0.000)、术后2个月(P=0.000)、术后6个月(P=0.000),术后1个月、2个月、6个月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区皮肤感觉异常的完全缓解率均为P=0.000,患侧上肢疼痛发生率术后1个月(P=0.000)、术后2个月(P=0.005)、术后6个月(P=0.006),术后6个月患侧上肢疼痛的完全缓解率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术式不增加手术难度,减少了患者术后患侧上臂的皮肤感觉异常及疼痛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