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级与微米级珍珠粉对大鼠深Ⅱ度烫伤的药效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纳米级与微米级珍珠粉对大鼠烫伤皮肤的愈合效果。方法:建立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分别以纳米级珍珠粉高低剂量(30 m g/d,10 m g/d)、微米级珍珠粉高低剂量(30 m g/d,10 m g/d)以及阳性和阴性对照共6组进行对比治疗,测量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伤痕面积以及各组的痊愈时间;并采用配对t检验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米级珍珠粉对烫伤皮肤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相应的微米级珍珠粉;纳米级高剂量组(30 m g/d)效果最好,与阳性药物相当;纳米级低剂量组(10 m g/d)的疗效与微米级高剂量组(30 m g/d)相当。结论:珍珠粉纳米化后能显著提高其对烫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药学实验对于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校开展了药学多学科综合性实验,将药学相关的二级学科实验进行有机地结合,提高了本科生对药学专业多学科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比较纳米级与微米级珍珠粉对大鼠烫伤皮肤的愈合效果。方法:建立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分别以纳米级珍珠粉高低剂量(30 m g/d,10 m g/d)、微米级珍珠粉高低剂量(30 m g/d,10 m g/d)以及阳性和阴性对照共6组进行对比治疗,测量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伤痕面积以及各组的痊愈时间;并采用配对t检验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米级珍珠粉对烫伤皮肤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相应的微米级珍珠粉;纳米级高剂量组(30 m g/d)效果最好,与阳性药物相当;纳米级低剂量组(10 m g/d)的疗效与微米级高剂量组(30 m g/d)相当。结论:珍珠粉纳米化后能显著提高其对烫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吴锦雯  张莹  田吉来 《药学研究》2019,38(7):412-418
白细胞介素-6(IL-6)参与慢性炎症的发生、自身抗体的产生以及血管通透性改变等过程,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作期间最高表达的炎性介质之一,成为药物治疗的靶点。不同来源的白细胞介素-6可以通过与白细胞介素-6Rα和gp130结合,经经典信号转导或转移信号转导或聚类信号转导模式,介导JAK-STAT、ERK-MAPK和PI3K-AKT 3种途径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炎症发生。针对白细胞介素-6/gp130的靶向药物逐步被开发,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良反应和副作用,靶向给药途径或局部给药途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被看好。本文总结了以白细胞介素-6及其受体为靶标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研发与使用情况,讨论了新型给药系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研究中的优势,期望能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8.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给药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具有促进血管生成、促进创伤修复的功能,在临床上应用较广。已有的酸性和碱性FGF都对肝素有高度的亲和力。此文从FGF的肝素调控释药以及FGF不同给药途径,例如微球、脂质体、凝胶等角度,对近年来FGF的给药技术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总结及展望。  相似文献   
9.
仿生纳米颗粒给药系统在高效递释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作为天然纳米颗粒,具有高效运输性、高度安全性、特异靶向性和极强穿透性等特点,具有作为药物载体应用的潜能。仿生HDL的纳米药物传输系统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HDL的组成、结构、代谢等生物学基础及人工重构的HDL作为药物载体结构设计、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现状,以期为HDL药物载体材料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生理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分别从引入文学素材、渗透药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等角度阐述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适时采用问卷星、雨课堂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增进师生良性互动;进一步列举了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下的主题讨论活动。通过对多种教学方法的介绍和探讨,期望达到训练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