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可使血清肌酸激酶 (CK)和同功酶 (CK MB)显著升高[1 ] ,血清CK水平可达横纹肌溶解症 (RM )的诊断标准[2 ] 。AOPP患者心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象显示 ,心肌内存在明显的灌注缺损区[3] 。为进一步研究AOPP对横纹肌组织的损害及意义 ,笔者对 2 4 5例患者血清CK、CK MB、肌红蛋白 (Mb)等指标进行了监测 ,对 13例并发呼吸肌麻痹者进行了颈屈肌活检 ,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AOPP患者 2 4 5例 ,均系口服途径中毒 ,其中男 83例 ,女16 2例 ;年龄 14~ 73岁 ,平均 4 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和单克隆抗体测定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与37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和凝血酶敏感蛋白(thrombin-sensitive protein,TSP)的阳性表达率,并与45例冠脉造影正常者相对照。结果FCM可简单、迅速地检测血小板的活化功能。ACS患者支架置入后CD62p,CD63和TSP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支架置入前;ACS组治疗前亦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伴随血小板活化,介入治疗进一步加强血小板的活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C-反应蛋白 ( CRP)与冠心病 ( CHD)的关系。方法 :观察 6 9例冠状动脉至少单支狭窄≥6 0 %的 CHD患者及 35例正常对照者的 C-反应蛋白 ( CRP)浓度及 CRP浓度的高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CHD患者的 CR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 P<0 .0 1 ) ,CRP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 P<0 .0 1 )。结论 :CRP浓度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年内患者服用双抗血小板的依从性,调查停药的原因。方法通过对东营市人民医院自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术后的207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了解术后双抗血小板药物服用情况。并对39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停用双抗血小板药物的停药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停药最常见的原因是惧怕药物不良反应,12例(30.8%);其次是听信广告宣传改用其他不可靠治疗方法的代替药物,8例(20.5%);因症状缓解而自行停药,6例(15.4%);合并消化道出血,5例(12.8%);高龄老人因家属及陪护人员原因造成停药,4例(10.3%)。其他原因停药者8例(20.5%)。结论过分惧怕药物不良反应,虚假广告错误引导,单纯因症状缓解误认为疾病彻底痊愈而自行停药,经济原因,无人监督的高龄低文化程度老年人是造成停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0月~1998年5月,我们用黄芪注射液治疗46例急性期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效果满意。一般资料:本组46例均符合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15~48岁,平均31.5岁。发病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院内外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转运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实施院内外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以来“120”出车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8例,选择同期由院外至我院患者40例采取急诊-病房-导管室模式,即患者经急诊进入病房,由病房心血管专业医生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检查确诊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后,联系导管室及介入组成员行急诊PCI术作为对照组.结果 一体化组明显缩短再灌注时间,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减少近期病死率及心力衰竭发生率.结论 院内外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的实施可以节省心肌梗死患者在诊断、转运、治疗过程中的时间,增加转运过程的安全系数,使心肌梗死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9.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几乎达 10 0 % ,是引起心肌梗死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快速型心律失常较多见。严密监测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 ,积极处理恶性心律失常 ,是降低心肌梗死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1 窦性心动过速其发生率为 30 %~ 40 % [1 ] 。心肌梗死早期由于疼痛、焦虑、血容量不足 ,使交感神经兴奋 ,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致使窦性心动过速。多为一过性 ,无须抗心律失常治疗。可针对病因予以镇静、止痛及补充血容量等治疗。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见于大面积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患者 ,过快心律增加心肌耗氧量 ,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参附强心丸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心功能及对脑钠素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7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强心丸6 g 1次,2~3次/d。疗程8周。观察两组心功能、左心功能、中医证候积分、N末端B型尿钠肽(NT-proBNP)、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增加心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浆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浆CRP,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附强心丸能显著改善CHF患者心脏舒缩功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其血浆NT-proBNP水平,其作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