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皮肤损伤中Src同源序列酪氨酸磷酸酶-1(SHP-1)和Src同源序列酪氨酸磷酸酶-2(SHP-2)的不同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诊断人类乳头瘤病毒(HPV)6/11相关CA,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40例HPV6/11阳性CA患者皮肤损伤、20例健康对照皮肤(包皮)中SHP-1和SHP-2的表达及分布.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CA患者皮肤损伤中SHP-1和SHP-2表达阳性细胞主要位于棘细胞层,棕黄着色,阳性反应定位胞质;而健康对照包皮少数阳性着色主要定位于基底层细胞的胞质,呈浅黄着色.CA患者皮肤损伤和健康对照中SHP-1阳性率分别为80%和35%(X2=11.87,P<0.01);SHP-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和30%(X2=18.15,P<0.01).CA患者中SHP-1和SHP-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1.0,P>0.05).结论 CA中SHP-1和SHP-2在HPV6/11感染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中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在带状疱疹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分别对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ICAM-1(CD54)及血清可溶性ICAM-1(sICAM-1)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带状疱疹患者CD54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其较高水平测定值主要分布在病程第3~7天;患者sICAM-1的表达未升高.带状疱疹患者经对症处理,局部水疱结痂愈合、神经痛减轻后复查显示,患者CD54的表达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带状疱疹患者CD54表达可能与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场和夏季皮肤病的"战争".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要我们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又有专家"军师"支招,自然能够在这场战斗中稳操胜券.  相似文献   
5.
昆虫的种类多,毒性有大有小,而人体的反应也有强有弱,所以被昆虫咬或蛰伤后,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6.
阿莫仙即羟氨苄青霉素(Amoxycilin)胶囊,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广谱抗生素。由于它改变了青霉素要做皮试的特性,应用方便。但在服用过程中仍然会在一部分患者中产生皮疹。本文通过对1992年以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1例阿莫仙所致药疹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图进一步了解此类药疹的皮肤表现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LA-PDT)联合高频电离子治疗肛周尖锐湿疣(CA)的疗效。方法将138例患者随机编入分三组,分别接受单纯高频电离子烧灼(电离子组)、ALA-PDT治疗(ALA-PDT组)和烧灼联合ALA-PDT治疗(联合治疗组)各46例。进行疗效判定,观察复发率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97.83%,复发率12.5%;电离子组有效率100%,复发率57.14%;ALA-PDT组有效率71.73%,复发率17.64%。结论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优于ALA-PDT组(χ^2=12.13),复发率低于电离子组(χ^2=17.86),5-ALA-PDT联合高频电离子治疗CA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9问抗过敏药     
有一些人,吸入、食入或接触某些物质(抗原物质),如尘螨、花粉、动物皮毛、油漆、寄生虫、虾、蟹以及药物像青霉素类、磺胺类等,会引起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即过敏反应,也称为变态反应.这些人便是具有过敏体质的人.过敏体质可以与生俱来,也可以与环境变化、饮食结构改变、年龄增长及健康状况异常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NB-UVB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NB-UVB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以窄波UVB照射配合常规疗法;对照组只用常规疗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为76.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波UVB治疗湿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PV6/11,16/18,31/33型和酪氨酸磷酸酶2(SHP2)在尖锐湿疣(CA)组织重构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CA组织中HPV6/11,16/18,31/33型和磷酸酪氨酸、SHP2的水平及分布,并以正常人皮肤(包皮)10例、宫颈鳞癌13例作为对照。结果CA和宫颈鳞癌组HPV6/11,16/18,31/33型的阳性率分别为80.5%,38.9%,36.1%和69.2%,38.4%,53.8%。CA、宫颈鳞癌与正常包皮组比较均P<0.05。CA和宫颈鳞癌组磷酸酪氨酸和SHP2在胞浆和胞核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7.2%,22.2%和100%,0。正常包皮组SHP2在胞浆和胞核中的阳性率为0和80.00%,CA和宫颈鳞癌组在胞浆和胞核中的阳性率比较P<0.05。结论尖锐湿疣和宫颈鳞癌组细胞磷酸酪氨酸和SHP2的表达较正常皮肤组显著增强,提示CA组织重构中存在细胞信息通路的异常激活与HP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