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肝癌患者的术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肝癌患者的术后应用张一心尤其汪晓莺作者从1993年5月~1996年6月对我院15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患者中的12例进行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回输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来自于我院...  相似文献   
2.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对CD4+Th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分离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rhIL-4(50 ng/ml)、rhGM-CSF(10 ng/ml)和rhTNF-α(100 u/ml)诱导培养DC。以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1a、CD83、CD80、CD86、HLA-DR分子表达情况。MTT法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免疫磁珠分离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PMA+Ionomycin刺激后胞内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内特征性细胞因子IFN-γ/IL-4以判断Th1/Th2分化。ELISA法检测DC或Th细胞培养上清中IL-6、IL-12、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的DC表达CD1a、CD83、CD80、CD86、HLA-DR分子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培养至第7天,慢性乙肝患者DC分泌的IL-12水平低于正常人(P<0.01),而分泌的IL-6水平增高(P<0.05)。与正常人相比,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较低(P<0.01),其Th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量也较低(P<0.01)。患者DC与同种异体的健康人Th细胞共培养,刺激Th1型细胞因子IFN-γ产生的能力低于正常人(P<0.01)。慢性乙肝患者体内DC功能的异常可能导致了外周血Th1细胞分化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菌脂多糖 (LPS)对正常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表面分子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离正常人 (n=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以 GM-CSF、IL-4联合诱生 DC,实验组在培养的第 2天加入LPS,正常对照组不加。于第 4、8天 FACS检测 DC表面分子 CD1a、CD14、CD83、CD80、HL A-DR的表达。同期检测 DC的增殖和刺激同种异体 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经 LPS刺激后 ,正常人 DC早期、晚期表面分子 CD1a、CD83、CD80表达增高 ,CD14表达降低 (P<0 .0 5 )。DC数量的增加及刺激同种异体 T细胞能力明显增强。结论 :GM-SF、IL-4和 L PS联合刺激能促进正常人 DC的成熟和免疫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汤伟  汪晓莺  朱俊  周跃  沈轶瑶  蒋道荣 《江苏医药》2003,29(6):401-403,F002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的状况。方法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含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500U/m1)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00ng/m1)完全培养基中培养诱导出DCs。在显微镜下观察DCs生长状况,并采用直接计数法以了解DCs的增殖速度。采用LDH法检测DCs诱导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杀伤能力。以MTT法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通过诱导培养所产生的DCs的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正常人群;慢性乙肝患者的DCs的增殖速度与正常人DCs无显著性差异,但细胞发育不良。慢性乙肝患者的DCs诱导CTL杀伤作用的能力明显弱于正常人;并且在经过体外培养3、6、9天后,慢性乙肝患者的DCs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均显著低于同培养时段的正常人DCs。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体内的DCs不仅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正常人,而且发育不良、功能低下。这可能是导致慢性乙肝患者抗HBV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者树突状细胞(DCs)的功能状态及机制。方法:以直接荧光法进行表型分析、CCK8法测定DCs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AnnexinV/FITC法测定细胞凋亡率进行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经诱导分化形成的DCs,与正常人相比,表达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水平均较低;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也低于正常人;DCs凋亡率明显增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的DCs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而HBV感染导致的DCs凋亡增多可能是引起DCs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孙强  汤伟  汪晓莺 《重庆医学》2012,41(7):658-66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血清IL-17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9例CHB患者(CHB组)及1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IL-17水平及HBV标志物;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同时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 CHB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HB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与其血清ALT水平正相关(r=0.582,P<0.01),而与血清HBV DNA载量无明显相关(r=-0.213,P>0.05)。结论 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CHB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人早期B细胞因子3 (EBF3)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EBF3,研究人EBF3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提取人胎盘组织总RNA,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人EBF3基因,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重组质粒双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定.将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细胞,Western blot确证EBF3-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流式细胞术分析转染细胞周期.结果:成功获得全长人EBF3基因,经双酶切和序列测定鉴定,真核表达质粒pEGFP/EBF3构建正确,将pEGFP /EBF3导入HepG2细胞24小时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EBF3-EGFP融合蛋白主要表达于核内.Western blot证实转染pEGFP/EBF3后24小时和48小时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检出相对分子质量(Mr)为87 000的EBF3-EGFP融合蛋白.转染pEGFP/EBF3后48小时和72小时,S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pEGFP-N1转染细胞组,表明EBF3基因的导入可诱导细胞从G1期向G2期发展,从而促进细胞增殖.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EGFP/EBF3,pEGFP /EBF3转染组S期细胞比例高于pEGFP-N1转染组,提示EBF3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0~2006年南通市人群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状况.[方法]对来自南通市的12 537例受检者血清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抗HEV IgG和抗HEV IgM,分析该人群中血清HEV抗体阳性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00~2003年南通市人群HEV感染率从20.03%逐步下降到4.85%,2003~2006年HEV感染率维持在4.40%左右的较低水平;不同年龄组人群中,15岁以下未成年人HEV感染率仅为1.39%,显著低于25~64岁成年人(平均为8.17%,P≤0.005);男女两性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000~2006年南通市HEV感染率逐渐下降并维持于较低水平,HEV感染率存在年龄差异,男女感染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肥胖小鼠的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和免疫系统功能,探讨肥胖影响乙肝疫苗预防效果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对WNIN/Ob肥胖小鼠(突变型)和正常体重小鼠(野生型)接种4μg乙肝疫苗(3,4月),第二针接种7d后,流式细胞检测脾脏细胞中总T细胞及T细胞亚群的比例,MTT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对刀豆球蛋白A(ConA)、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增殖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Bs浓度。脂多糖(LPS)刺激腹腔巨噬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浓度分别用ELISA和Griess法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小鼠脾脏中总T细胞和Th细胞比例下降(P<0.05)、血清抗-HBs降低(P<0.05)、脾脏淋巴细胞对ConA、HBsAg的增殖率都降低(P<0.05)。腹腔巨噬细胞上清液中NO、TNF-α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小鼠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受损,导致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降低。  相似文献   
10.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小鼠不同培养时期的TIL和LAK细胞中穿孔蛋白(PFP)mRNA的表达,并用显微图象分析系统处理检测PFP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TIL细胞的PFPMRNA表达在第14、21天时达高峰,28天时开始下降;而LAK细胞则在第67天时即达到较高水平,21天时开始下降,但TIL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LAK。将同时期的TIL及TAK细胞进行体内外抗瘤活性测定,发现两者的PFPmRNA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