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22篇
  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2.
借助信号内在的稀疏性或可压缩性,压缩感知利用随机投影实现以远低于奈奎斯特频率的采样频率下对压缩后数据的采集。结合压缩感知和低秩思想,可以加快心脏磁共振(CMR)图像的扫描速度,减轻患者不适,提高检查质量。本文提出CMR图像的多尺度低秩分解模型,并采用交替方向拉格朗日乘子法(ADMM)进行求解。以峰值信噪比(PSNR)和相对误差(RLNE)作为定量评价指标,结合人眼视觉感受以及局部区域放大,对比分析本文算法与L+S分解、kt FOCUSS、k-t SPARSE SENSE等主流算法的性能优劣。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尺度低秩分解模型,经过ADMM算法重构的效果在性能指标上明显优于其他对比算法,同时图像细节和边缘轮廓成像质量更佳。该方法将推动CMR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临床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高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同期处理左心耳的手术技巧及效果评价。方法纳入2013~2018年,84例OPCABG LVEF降低(<50%)的高龄(年龄≥70岁)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在我科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男54例、女30例,年龄70~82岁。将患者分为左心耳闭合组(n=56)和左心耳未闭合组(n=28),左心耳闭合组术后前3个月予以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三联抗栓”,3个月后改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左心耳未闭合组术后长期予以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三联抗栓”。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左心耳闭合组应用切割闭合器闭合左心耳44例,应用心耳夹闭合左心耳12例;左心耳闭合时间3~8 min,全组无桥血管及吻合口损伤现象。术后早期死亡2例(2.4%)。术后住院时间6~18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出院前复查心脏功能显示两组患者术后LVEF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无脑卒中及重要脏器出血表现。82例出院患者随访1年时,两组均无脑梗死发生,但左心耳闭合组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左心耳未闭合组(3.6%vs.18.5%,P=0.036)。结论LVEF降低的高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在OPCABG中同期闭合左心耳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及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且不会增加手术风险,正确合理的手术技巧可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医院服务设施管理分为“硬”设施管理和“软”设施管理两类。医疗服务设施管理应保证疾病诊疗、满足方便患者就医、便于医患交流、诊疗设施舒适的医学伦理要求,应遵循流程合理、提高效率和效益、无障碍设计和布置安全的原则。我院在实施人性化服务设施管理中,配备了现代化的医疗设施,设置了细致入微的就医设施,应用了自动化的智能设施,提供了方便的生活和陪护设施,完善了弱势群体的“无障碍”设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骨骼化或带蒂游离乳内动脉在冠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总结相关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心胸外科采用骨骼化(n=77)或带蒂(n=85)游离技术获取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的1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LIMA均端侧吻合到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分析两组患者的LIMA获取时间、术中LIMA桥血流量、术中LIMA桥搏动指数PI、术后前3天每日胸腔引流量及术后随访1年时的LIMA桥通畅率。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LIMA至LAD 的冠脉旁路移植手术。骨骼化组获取LIMA的时间略长于带蒂组(33.8±4.7 min vs 26.6±4.1 min,P<0.05);但骨骼化组术中LIMA桥血流量明显优于带蒂组(36.9±20.1 ml/min vs 28.6±17.2 ml/min,P<0.05)而两组术中LIMA桥搏动指数无明显差异(3.1±1.2 vs 2.9±0.8,P>0.05)。骨骼化组术后前三天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带蒂组(P<0.05)。术后随访到1年时的LIMA桥血管通畅率为100%。 结论:骨骼化游离乳内动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冠脉旁路移植术中,近中期效果满意。与带蒂游离乳内动脉相比,骨骼化组术中LIMA桥血流量更好,术后早期胸腔引流量也更少,但骨骼化组获取LIMA的时间略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和阿托伐他汀联合使用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实验,分为空白组、DMSO组、西罗莫司组(100nmol/L)、阿托伐他汀组(3μmol/L)和联合组(西罗莫司100nmol/L加阿托伐他汀3μmol/L)。实验各组细胞给予相应药物干预2h后,加入三丁基过氧化氢诱导氧化应激损伤,24h后检测各项指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DMSO组、西罗莫司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组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P<0.01)。与空白组和DMSO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上升和丙二醛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与空白组、DMSO组、西罗莫司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联合组iNOS mRNA和蛋白表达较阿托伐他汀组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在氧化应激状态下,西罗莫司和阿托伐他汀均能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抗氧化损伤,维持NOS系统平衡,联合应用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7.
自噬是细胞内的长寿命蛋白和大分子蛋白成分利用溶酶体进行降解的过程,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分解代谢途径,在能量代谢循环、促进细胞存活中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相互交叉学科的迅速发展,自噬在免疫、炎症、肿瘤等方面的地位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自噬与炎症感染、机体免疫及自身免疫反应之间的联系也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焦点。研究发现,通过自噬诱导适度的机体免疫对稳定生物体的正常机能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本文对自噬与免疫相关性自噬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15岁以下儿童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特点及中远期随访结果,探讨手术指征、瓣膜选择等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5岁以下29例行瓣膜置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2~15(10.66±3.55)岁.病因:先天性主动脉瓣发育异常2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5例.手术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主动脉瓣置换22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7例,均采用机械瓣膜.所有瓣膜置换均采用间断褥式缝合方法,术中采用Manouguian法行主动脉根部加宽5例;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2例.术后以华法林抗凝治疗,维持INR在2.0~3.0.结果 患者CPB时间(126.39±68.4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7.39±48.23)min.全组院内死亡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心律失常1例(窦性心动过缓、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呼吸衰竭l例,急性肾衰竭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随访1个月至8年,平均3.5年,随访期无死亡,所有患者机械瓣功能均良好,无再次手术,无抗凝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于儿童主动脉瓣疾病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术期及术后密切治疗,近期及中远期疗效均良好.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与治疗结果进行总结,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3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35.4±8.7)岁。瘘口起始于左前降支7例,右冠状动脉13例,双侧冠状动脉1例,左主干1例,钝缘支1例;瘘入肺动脉16例,右心室5例,右心房2例。12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施行手术,11例在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手术方法包括:心外带垫片缝扎、心内褥式缝扎、心内垫片修补瘘口、心内缝扎+心外修补等。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1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CPB时间(78.6±7.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9.0±5.9)min。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自觉症状消失,无心肌缺血及残余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门诊及电话随访12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6年,所有患者心功能均恢复良好,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无异常。无远期死亡,无心肌缺血及残余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天I生冠状动脉瘘一旦明确诊断均应尽早手术治疗。根据病变的病理特点、有无心内畸形决定手术方式。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对脾破裂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被确诊为脾破裂而入住我院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共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对照组共有50例患者,第二组为试验组共有50例患者,为两组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措施,其中对照组采用普通的临床护理,而试验组为患者提供围术期护理.对比二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试验组50名脾破裂患者中有100%的患者满意护理人员的工作,对其表示感谢,而试验组中超过一半的患者持有不满意态度,认为护理人员工作不作为,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试验组中有96%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而对照组中有56%的患者的治疗属无效.显然,围术期护理更好一些.结论 对脾破裂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围术期护理有利于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保持患者身心舒适,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值得我们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