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人工胶体液行急性超容血液稀释(AHHD)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5例ASA Ⅰ~Ⅱ级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6%羟乙基淀粉组(H组)及4%琥珀酰明胶组(G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输液或扩容:C组输入林格液15 ml/kg,H、G组输入林格液15 ml/kg和胶体液20 ml/kg,均在40 min内完成.监测3组术前、麻醉诱导后、输液或扩容20 min、输液或扩容40 min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的变化.监测H、G组患者扩容前后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结果 H、G组在扩容末,Hct下降,H组由术前0.385±0.043降至0.304±0.045,G组由术前0.395±0.035降至0.312±0.038.H、G组HR、MAP、CI、CVP、SVR术前值和麻醉诱导后值与C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或扩容20 min、输液或扩容40 min时H、G组HR、CI、CVP、MAP高于C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扩容20 ml/kg后H组CVP增高达(13.13±3.51)cm H2O(1 cm H2O=0.098 kPa),G组增加达(14.88±1.33)cm H2O.结论 在40 min内静脉输入20 ml/kg的6%羟乙基淀粉、4%琥珀酰明胶,是一种有效的超容血液稀释方法.但会造成心脏负荷的显著增加,使用异氟醚和硝酸甘油能有效地减轻心脏前负倚.  相似文献   
2.
患者 ,女 ,5 7岁。主诉绝经 2年、阴道不规则出血 4个月 ,于 2 0 0 1年 11月 12日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心肺腹无异常。妇科检查 :外阴无异常 ,阴道粘膜光滑 ,宫颈原形不见 ,见菜花样肿物 6 cm× 6 cm× 5 cm,质脆、触血少许 ,宫体中位、常大、活动 ,双附件未触及 ,左宫旁软 ,右宫旁稍增厚。宫颈肿物活检病理 :鳞癌 级 (0 1-6 84 )。入院诊断宫颈鳞癌 Ib期菜花型 ,行铱 192腔内放疗肿物消除量为 30 Gy。停止放疗 10天在全麻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 +双附件切除术 +盆腔淋巴切除术。术中见 :腹主动脉旁及盆腔淋巴结无肿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在位内膜中免疫细胞CD45RO、CD3、CD4、CD8、CD56和CD68阳性细胞数量表达,探讨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变化以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采用CD45RO、CD3、CD4、CD8、CD56、CD68单克隆抗体对45例EMs患者在位内膜中的阳性细胞进行标记,测定其在EM患者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数量。同期选取16例宫颈原位癌非EMs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EMs组和对照组在位内膜中均有CD45RO、CD3、CD4、CD8、CD56和CD68阳性细胞表达,EMs组在位内膜中的CD45RO、CD8、CD68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阳性细胞数量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56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泌期内膜中CD45RO、CD3、CD4、CD8、CD56、CD68阳性细胞数量较增殖期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s患者在位内膜中免疫细胞的数量变化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十堰市茅箭区人民医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钙尔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鲑鱼降钙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骨密度指标〔骨密度( BMD)、血骨钙素( BGP)、甲状旁腺素( PTH)〕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34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5%(43/46);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1.7%(33/46),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MD、BGP、PT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BMD、BGP均高于对照组,PT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能显著提高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并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的骨密度指标。  相似文献   
5.
抗炎镇痛药治疗问题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临床常用抗炎镇痛药主要为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NSAIDs已广泛用于类风湿病病人和非风湿性疾病病人的镇痛 ,包括急性手术后的疼痛、慢性疼痛、胆绞痛及肾绞痛等腹部疼痛和月经痛。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物因用药剂量、疗程和病人年龄的增加 ,不可避免地出现胃肠道、凝血功能和肾功能方面的损害 ,制约了它的应用范围。最近有研究表明 :选择性环氧化酶 2抑制剂和特异性环氧化酶 2抑制剂的相继问世 ,以及通过复合其他类的镇痛药可减少NSAIDs引起的不良反应及伴随的高危因素 ,为消除疼痛和不良反应带来了新的希望。1 NSAIDs的发…  相似文献   
6.
江楠  张洪峰  王乐  陈晨 《药品评价》2014,(18):45-46
1例70岁女性患者,因急性胰腺炎给予泮托拉唑注射剂(泮托拉唑4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在滴入液体约50mL,10min时出现过敏性休克。本文对泮托拉唑致过敏性休克的机制和处理措施进行了讨论并对此药的临床应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将需要检测的铸坯表面图像输入计算机,通过专用的图像处理软件对所得的图像进行处理,得出图像中是有否缺陷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比较了双管喉罩(LMA-ProSealTM,PLMA)的三种插入方法:徒手置入法、工具置入法和弹性探条引导下置入法的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择期手术患者1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Ⅰ组用徒手法,Ⅱ组用器械法,Ⅲ组用探条法。用纤维支气管镜观察PLMA的到位情况。记录拿起喉罩到插管成功到建立气道的时间以及插管次数。记录喉罩上有无染血。术后2h随访,记录咽痛、发声、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结果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徒手法85%,器械法88%,探条法100%。探条法的一次插管成功率较其他两组高(P〈0.05);3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徒手法95%,器械法97%,探条法100%;3次的总成功率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插管时间探条法的时间较短(P〈0.05);3组的染血率和咽痛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喉镜在弹性探条引导下置入双管喉罩(LMA-ProSealTM)的方法比徒手法和器械法更加可靠快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基于SBAR[Situation(现状)、Background(背景)、Assessment(评估)、Recommendation(建议)]的医护康一体化管理模式在促进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 选取揭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3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11例, 女19例, 年龄(63.77±13.26)岁, 实施传统医护康一体化管理模式;选取揭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21例, 女9例, 年龄(59.20±17.20)岁, 实施基于SBAR的医护康一体化管理模式。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简易三级平衡评定及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0.23±28.63)分比(31.63±23.31)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2周及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坐、站立平衡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疗配合同步放化疗配合治疗中晚期巨块型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同时评价影像学在放射治疗中随访的作用。方法 73例病理确诊Ⅱb~Ⅲb巨块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试验组(热放化疗组)43例,对照组(放化疗组)30例。外照射采用6~18MVX射线前后野对穿或四野合式照射。DT 45~50Gy后。盆腔淋巴结转移DT56~60Gy。Ir-192 HDR腔内后装放疗,总处方剂量28~35Gy。每周1次,共5~6次。放疗开始同时配合3~4周TP方案的化疗。热疗每周2次,共6~8次在3~4周内完成。结果热放化疗组完全缓解(CR)30例(69.8%),部分缓解(PR)10例(20.9%)。治疗总有效率90.7%(CR为70%,PR为20.9%),放化疗组总有效率80.0%,完全缓解(CR)17例(56.7%),部分缓解(PR)7例(23.3%)。鳞状细胞相关抗原(SCC)明显下降63例。治疗结束及治疗后3个月复查B超、MRI或CT复查提示肿瘤明显缩小,完全退缩率100%。其中4例SCC升高影像检查提示肿瘤远处转移。急性毒性反应:Ⅲ度的骨髓抑制和急性胃肠道反应5例(12%)。结论中晚期巨块型宫颈癌放化疗及热疗联合应用,患者耐受性好,是一种有效可行的综合治疗方法。同时能提高晚期宫颈癌局部消退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