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急诊感染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以本院急诊科2014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36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感染菌种以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436例重症患者中,66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5.1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36.36%;其次为胃肠道和泌尿道。(2)66例感染患者中共检测出8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7株,革兰阳性菌25株,真菌10株。(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或切开、留置导尿管、反复使用抗生素或激素、住院时间2 d、机械辅助通气时间2 d以及存在多部位病变等均对重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存在影响(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或切开、留置导尿管、反复使用抗生素或激素、机械辅助通气时间2 d以及存在多部位病变是重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问题不可忽视。医院应采取切实措施,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时白细胞介素-18(IL-18)与血小板数量的关系,研究其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血浆IL-18,对3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和36名正常对照组血浆IL-18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ITP组血浆IL-18含量为(538.31±111.33)pg/mL,正常对照组血浆IL-18含量为(489.44±49.07)pg/mL.IL-18含量与血小板数量呈显著性负相关(r=-0.395,P〈0.05).结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时患者血浆中的IL-18因子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IL-18含量增高时血小板数量减少,IL-18在ITP发病机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测定和控制IL-18及其它Th细胞因子反应有可能成为免疫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消毒供应中心口腔科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9年12月起,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开始通过FMEA对口腔科器械实施管理。于FMEA实施前后所使用的口腔器械中随机选取1638件,对其展开FMEA分析,对比实施前后的失效模式危急值(Risk Priority Number, RPN)、器械管理效果及服务满意度。结果 FMEA实施后的口腔器械交接数目不符合、器械损坏、器械包装名称错误、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不合格的RPN值明显比实施前低(P<0.05);FMEA实施后的口腔科器械清洗、包装合格率比实施前高,器械耗损率、湿包发生率比实施前低,及时发放率比实施前高(P<0.05);实施后的服务满意度总分实施前高(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对口腔科器械展开管理时,应用FMEA并针对分析结果制定相应措施可有效降低口腔科器械管理中的风险,提升器械管理效果,并且有助于提升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毛媛 《浙江临床医学》2012,(12):1591-1592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个体化、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它作为整体护理的过程和追求的目标,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悦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的水平。本科在全面开展整体护理的同时学习舒适护理理念,把舒适护理融人腹膜透析初始治疗的全过程,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对腹膜透析的77例患者(男37例、女40例,年龄16~86岁;原发性肾脏疾病58例,糖尿病肾病19例;均有不同程度水肿)应用舒适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梅毒感染率制定治疗预防措施。方法对来我院产前检查,并建立围产期保健卡的孕妇进行梅毒螺旋体快速血清反应实验(RPR),阳性者再进行梅毒补体试验确诊(TPPA)。结果53528名围产期孕妇进行RPR筛查试验,58例孕妇确诊梅毒感染,感染率为1.08%,9。结论孕期开展RPR筛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进展期胱抑素C与视黄醇结合蛋白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肾小球肾炎40例,其中急性进展期20例纳入急性组,慢性期20例纳入慢性组,并选择同期志愿者20例纳入对照组。记录和比较3组受试者的胱抑素C与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结果:血胱抑素C、尿中胱抑素C、血视黄醇结合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均按照急性组、慢性组、对照组的顺序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依次为50.4747、54.6075、17.5348、66.0024,P均<0.05);血胱抑素C、尿中胱抑素C、血视黄醇结合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阳性率均按照急性组、慢性组、对照组的顺序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依次为33.6000、32.9700、32.5695、27.2150,P均<0.05)。结论: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具有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期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孕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及其药敏情况。方法:对92例不孕患者进行解脲支原体培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不孕患者感染解脲支原体阳性率30%,药敏结果显示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最为敏感,而耐药性最强的为司帕沙星,其敏感率仅为13.33%。结论:解脲支原体在不孕患者中感染率较高,阳性患者对司帕沙星等抗生素耐药"诊治不孕应将支原体检查及其药敏试验作为常规检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支原体在人类泌尿生殖道中的感染率及耐药性。方法:采用支原体分离培养技术对大庆市人民医院400例门诊和妇科住院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支原体总感染率为88.05%,UU阳性280例,MH阳性74例。UU和MH混合感染68例。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罗红霉素、阿齐霉素、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7.90%、91.61%、88.81%、67.83%、58.04%、18.18%、17.48%、14.69%和6.99%。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为主,MH次之,UU和MH混合感染的治疗首选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