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8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探索牵引增隙辅助拔除紧邻下牙槽神经管和舌侧骨板低位阻生智齿的效果.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显示紧邻下牙槽神经管和舌侧骨板的垂直阻生智齿8例,微种植钉增强支抗,NiTi悬臂梁颊向牵引智齿4~6周,当牵引点颊向移动距离>2 mm后转外科拔除.所有智齿拔除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牵引增隙可有效降低拔除紧邻下牙槽神经管和舌侧骨板垂直阻生智齿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可视麻醉喉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会厌囊肿的临床疗效及特点。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2月-2020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会厌囊肿婴幼儿15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并观察随访半年以上。结果 15例先天性会厌囊肿患儿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22.67±7.99)min;术中出血量(3.47±1.60)mL;术后会厌创面轻度水肿3例,中度水肿2例;术后半年无1例复发。结论 可视麻醉喉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先天性会厌囊肿具有可行性,为先天性会厌囊肿患儿提供了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一种枳实药材中醇浸出物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运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采集枳实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以热浸法测定的含量为参考值,结合PLS建立枳实药材中醇浸出物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并用未知样品验证该模型。结果:所建醇浸出物定量分析模型的校正集内部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和校正均方差(RMSEC)分别为0.984 89,0.417 89和0.153;验证集预测相关系数(r)与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948 4和0.18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枳实药材中醇浸出物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筋骨痛消丸中醇浸出物的含量进行快速测定.方法 测定100份筋骨痛消丸醇浸出物的含量,采集所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采用光谱处理方法为偏最小二乘法(PLS)+二阶导数(SD),用TQ 8.0软件结合PLS建立醇浸出物的近红外光谱(NIR)定量模型.结果 建模范围为8 116.04~11 983.82 cm-1,主因子数为7,校正集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为0.99 778,校正集均方根偏差(RMSEC)为0.0 376,交叉验证集均方根偏差(RMSEP)为0.547,预测集平均相对误差为2.39%.结论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的模型对筋骨痛消丸中醇浸出物的含量测定是可行的,该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6.
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病(recurrent laryngeal papillomatosis,RLP)是儿童喉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于病变易复发、生长迅速,患儿往往需要在短期内接受多次手术。手术治疗的重点是尽可能切除乳头状瘤的根部,以降低复发率。长期以来根除RLP一直是治疗过程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多种辅助治疗方式逐渐应用于RLP的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可以延长患者手术治疗间隔,减少麻醉次数,显著改善RLP患者的预后。本文对RLP在儿童患者中发病的病因、流行病学和治疗方法做一综述,探讨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和辅助治疗方式,突出阐述全身或局部注射α-干扰素、病变内注射西多福韦和近年来推出的四价HPV疫苗接种及静脉注射贝伐珠单抗等辅助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逍遥丸(浓缩丸)中水分含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应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一种逍遥丸(浓缩丸)中水分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 利用烘干法测定样品中水分含量,并以其作为参考值,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水分含量与近红外光谱之间的多元校正模型,对未知样品进行含量预测。结果: 所建水分定量分析模型的相关系数(R2),校正均方差(RMSEC),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953 52,0.132,0.177。结论: 方法操作简便,无污染,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逍遥丸(浓缩丸)中水分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放射前后的转基因细胞Tca8113/TNF α的TNF α的分泌情况 ,为转基因细胞经致死剂量的放射线灭活作为“瘤苗”应用于临床前TNF α基因的有效表达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基因转染技术 ,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肿瘤坏死因子基因 (TNF α基因 )转导入人舌癌Tca8113细胞 ,并获得表达 ;在此基础上 ,通过ELISA法分析转基因细胞Tca8113/TNF α在60 Co放射组及未放射组的TNF α分泌量的变化以及经液氮储存 4 8h、一周复苏后的TNF α分泌量的变化。结果  (1) 60 Co放射组转基因细胞Tca8113/TNF α的TNF α的分泌量 (x±s) (pg/ml/ 10 6细胞 /2 4h)平均高达 (110± 5 6 2 ) ,而未转基因的Tca8113细胞的上清液中未检测到TNF α ,统计学上有明显的差异性 (P <0 0 1) ;(2 )经频率为 4 39 5cGy/min ,总剂量为 10 0 0 0cGy的60 Co放射后TNF α分泌量降低 ,但在 4~ 6d时有一分泌高峰 ;(3)转基因细胞Tca8113/TNF α经60 Co放射后在经 4 8h及一周的液氮内储存后TNF α能够分泌 ,其分泌量的变化趋势同储存前。 4 8h组和一周组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转基因细胞Tca8113/TNF α作为“瘤苗”应用时 ,目的基因的表达可初步评价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微种植钉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长距离内收上前牙、关闭间隙过程中控制“过山车”效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双颌前突成人患者16例,男5例,女11例,平均年龄(25.1±2)岁。所有患者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且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所有病例均采用G6设计,其中实验组(8例)在治疗初始即采用微种植钉进行牙的三维控制,对照组(8例)采用常规G6方案,出现明显的“过山车”效应时植入微种植钉辅助解决。采用 Graphpad Prism 6.0 软件包对治疗前、后数据及组间数据进行配对 t 检验。结果: 所有拔牙间隙均顺利关闭,面型获得明显改善。治疗中,实验组前牙转矩控制良好,未出现“过山车”效应;对照组6例在治疗中前牙明显舌倾(P<0.05),后牙开,前牙区微种植钉施加压低力后,咬合关系改善。结论: 微种植钉能有效预防、消除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长距离关闭间隙过程中发生的“过山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