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明确荷叶对高脂血症(HLP)模型大鼠水通道蛋白(AQPs)及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饲养建立高脂血症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依折麦布组、荷叶组,每组7只。正常组与模型组予纯水灌胃,给药组分别予以相应剂量依折麦布及荷叶水提物灌胃,1次/d,连续给药6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指标;ELISA法检测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和Na+-K+-ATP酶水平;RT-qPCR法检测结肠组织AQP3、AQP8和AQP9 mRNA表达水平;HE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荷叶组大鼠血清TG及MTL水平降低,GAS水平和Na+-K+-ATP酶含量升高,结肠组织AQP8、AQP9 mRNA表达降低(P<0.05),肝组织脂质沉积减轻。结论 荷叶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TG水平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水通道蛋白表达,改善脾主运化功能及水液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2.
野生和栽培鲜肿节风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定野生和栽培鲜肿节风挥发油中的成分。方法应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和NIST-98、WILEY275检索库对两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分离出的115种物质中野生和栽培鲜肿节风挥发油分别鉴定了65和64种化学成分,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分别为76.3%和77.8%,其中两者共有化学成分为48个,其相对含量总和占各自总检出成分分别为74.38%和79.32%。结论野生品与栽培品的挥发油成分、共有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有差异,有些相差很多倍;共有成分所占比例较大,且共有成分总含量接近。该研究为肿节风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桑抹茶对THP-1泡沫细胞脂质沉积的改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佛波酯诱导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模型对照组:佛波酯+Ox-LDL诱导的THP-1源性泡沫细胞,药物干预组:THP-1源性泡沫细胞+不同浓度(10、20、40、80、160、320、640 μg/ml)桑抹茶提取物,同时设RPMI 1640培养基为空白对照。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沉积;荧光显微镜观察THP-1巨噬细胞内吞Dil-Ox-LDL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介导细胞内胆固醇流出蛋白ABCA1及PPAR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桑抹茶提取物能浓度依赖地抑制THP-1源性泡沫细胞对Ox-LDL的摄取,减少THP-1泡沫细胞内脂质沉积;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泡沫细胞内脂质水平显著升高[(0.974±0.033)比(0.794±0.030),P<0.01],ABCA1蛋白表达量增加[(0.702±0.005)比(0.575±0.014),P<0.01],PPARγ表达量降低[(0.099±0.004)比(0.875±0.019),P<0.01]。与模型组比较,93、186、372 μg/mL桑抹茶提取物能显著降低泡沫细胞内脂质水平[(0.876±0.032)、(0.835±0.019)、(0.815±0.028)比(0.974±0.033),P<0.01],增加PPARγ蛋白表达量[(0.270±0.006)、(0.328±0.014)、(0.706±0.020)比(0.099±0.004),P<0.01],93、372 μg/mL桑抹茶能提高ABCA1蛋白表达量[(0.823±0.041)、(1.411±0.048)比(0.702±0.005),P<0.01]。结论 桑抹茶可能通过减少Ox-LDL摄取,促进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减少细胞内脂质沉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乌药不同提取物对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大鼠肝脏及小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实验1: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STW组、CTW组、CTC1组、CTC2组、CTC3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以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外,其余各组灌胃法给予1mL/100g白酒,每日2次,连续10天;第l天起,正常组及模型组予相同体积的蒸馏水,其余各组灌胃给予1mL/100g体积的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10天。末次给药后处死大鼠并取下肝组织,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后观察病理改变。实验2:SD大鼠88只随机分组,组别同实验1,每组11只;除正常对照组(以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给予酒精体积浓度50%的白酒灌胃造模,每日1次,灌胃容积1.2mL/100g,连续33天;第1天起,正常组及模型组予相同体积的蒸馏水,其余各组灌胃给予1mL/100g体积的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33天。末次给药后处死大鼠并取下小肠组织,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后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受到损伤,其界限较模糊,肝细胞索排列紊乱,散见肝细胞呈点灶状坏死,汇管区可见炎细胞浸润;小肠粘膜呈部分肠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间质轻度水肿,绒毛横径增宽。与模型组相比,乌药各提取部位组大鼠肝脏、小肠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及坏死程度均降低,病理变化程度明显减轻。(2)乌药不同提取物组对比,乌药醇提取物抗肝及肠道损害优于水提取物;醇提取物中,乌药醇提石油醚萃取物和醇提正丁醇萃取物效果较优。结论乌药各提取物能明显改善酒精损伤大鼠肝和小肠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颗粒对利血平致偏头痛模型小鼠的影响,为该复方制剂临床应用的拓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利血平致小鼠偏头痛模型,观察天麻钩藤颗粒对模型小鼠行为学、血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以及脑组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的影响。结果:天麻钩藤颗粒能提高偏头痛小鼠的体温(P<0.01),增加自主活动和悬尾活动次数(P<0.05,P<0.01),提高SOD活力(P<0.05),降低血清NO含量(P<0.01),升高脑组织E、NE、5-HT的含量(P<0.05,P<0.01)。结论:天麻钩藤颗粒对利血平致偏头痛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血中NO、SOD、MDA含量及脑组织E、NE、5-HT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颗粒的活血、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断尾法测定偏头痛小鼠的出血时间,热板法测定小鼠痛阈值,二甲苯致耳肿法测定小鼠的耳廓肿胀度,观察天麻钩藤颗粒的活血、镇痛、抗炎作用。结果:天麻钩藤颗粒各剂量组能显著延长模型小鼠的出血时间(P〈0.05),中、高剂量组能显著延长凝血时间(P〈0.01);高剂量组能有效升高痛域提高百分率(P〈0.05,P〈0.01);各剂量组能有效降低模型小鼠的耳廓肿胀度和肿胀率(P〈0.05,P〈0.01)。结论:天麻钩藤颗粒具有较好的活血、镇痛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动物实验比较黄芩汤配伍使用白芍、赤芍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差异。方法 从TCMSP数据库和文献中检索白芍与赤芍活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潜在靶点;以Ulcerative Colitis为关键词在DisGenet、OMIM、Genecard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1.0获取交集靶点,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WIKI分析。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建立UC小鼠模型,观察分别黄芩汤配伍使用白芍(HQT-BS)和赤芍(HQT-CS)对UC的防治作用,并比较异同。结果 HQT-BS、HQT-CS治疗UC的活性成分别有7,11个,其中共有成分5个;靶点分别有146,157个,其中共有靶点106个,HQT-BS核心靶点为SRC、HSP90AA1、PIK3...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 观察抹茶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灌胃红星二锅头酒连续9天复制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予抹茶混悬液。实验期末,采血取血清,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分离肝脏,计算肝指数,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抹茶能缓解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小鼠体质量减轻,降低血清ALP活性(模型组116.6±19.4,抹茶组91.9±18.7 U/L)、肝指数(模型组4.62±0.42,抹茶组3.94±0.34 %)及肝组织MDA水平(模型组4.69±0.54,抹茶组3.99±0.75 nmol/gprot),增加SOD活性(模型组19.3±1.00,抹茶组23.5±1.61 U/gprot)。结论 抹茶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通过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楼招欢  杨波  沈炜  申力  张光霁 《中草药》2015,46(5):679-682
目的优选分离丹参二萜醌最佳的高速逆流色谱(HSCCC)溶剂体系,明确丹参二萜醌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制备丹参总二萜醌,采用UPLC测定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在不同溶剂系统上下相中的峰面积,计算分配系数(K)值及K值的比值(α),确定最佳溶剂体系。CKK-8法观察丹参二萜醌对人肝癌(QGY-7703)、肺癌(PC9、A549)、胃癌(MKN-45、HGC-27)、结肠癌(HCT116)、骨髓瘤(U266、RPMI8226)、乳腺癌(MCF-7)等9种人源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结果 HSCCC溶剂系统为石油醚-醋酸乙酯-甲醇-水(12∶8∶13∶7)时,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能得到较好的分离,丹参二萜醌的得率为8.65%。丹参二萜醌体外对人肝癌、肺癌、胃癌、结肠癌、骨髓瘤、乳腺癌等9种人源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人肺癌PC9细胞及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结论确定的溶剂体系对丹参二萜醌有效部位的分离效果可靠,建立的HSCCC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可作为高效快速分离纯化丹参二萜醌的分离制备方法。丹参二萜醌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并比较南、北五味子中原儿茶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色谱柱:DiamonsilTMC18(250×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乙腈-水-冰醋酸(10:90:1);流速:1.0mL.min-1;波长:260 nm。[结果]原儿茶酸在0.11~0.97μg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8%。三批南五味子中原儿茶酸的含量分别为0.10%、0.14%、0.08%,相应炮制品中的含量为0.072%、0.080%、0.054%;北五味子中的含量分别为0.112%、0.051%、0.059%,相应炮制品中的含量0.066%、0.037%、0.026%。[结论]南、北五味子中原儿茶酸的含量存在差异,南五味子中原儿茶酸的含量高于北五味子。炮制对五味子中原儿茶酸的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