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
心脏瓣膜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行性变已替代风湿热成为瓣膜病的首要病因,需要接受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患者数量逐年攀升 [1].世界范围内每年心脏瓣膜手术 约27万例,占所有心脏外科手术的20%~35%,在美国及欧洲发达国家,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率为4.0%~ 6.8%,如同期行多瓣膜手术或联合...  相似文献   
3.
中医与西医互补融合,既是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与当代科技文化思潮的汇通,又是人文与科技的融合。其临床实践优势互补,可显著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本文从临床实践角度切入,首先阐释中西医思维逻辑差异,并追踪溯源;继而系统分析中西医单用与联用的作用环节及优势特色,指出当今中西医临床实践互补融合的问题及挑战;最后提出加强中西医互补优势点的发掘,加强中西药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加强中医原创理论与现代研究相融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hypertensive early renal damage,HT-ER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与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2月),收集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治疗HT-ERD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估,通过Jadad评分与RiskofBias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Jadad评分≥4的文献24篇,共2268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129例,对照组11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降压药治疗相比,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可显著降低HT-ERD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 ALB)[MD=-4.59,95%CI (-5.51,-3.68),P0.000 01]、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_2-MG)[血β_2-MG,MD=-0.75,95%CI (-0.95,-0.55),P0.000 01;尿β_2-MG,MD=-0.06,95%CI (-0.09,-0.02),P=0.000 8]、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MD=-6.05,95%CI (-8.69,-3.41),P0.000 01]、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MD=-1.77,95%CI (-2.88,-0.65),P=0.0020.01]与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MD=-0.30,95%CI (-0.44,-0.17),P0.000 1]水平;但在诊室血压方面,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治疗HT-ERD的疗效并不优于单纯降压药治疗[收缩压,MD=-0.95,95%CI(-2.69,0.80),P=0.290.05;舒张压,MD=-0.55,95%CI (-1.85,0.76),P=0.410.05]。纳入17篇研究报告的安全性指标或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现有的有限证据表明,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对HT-ERD患者的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异常有明确的改善作用;但上述结论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推动了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而在新发突发传染病来袭之际,能否在应急救治状态下拿出指导临床实践的研究证据,是对循证中医药发展的重大考验。在循证中医药发展的过程中,历经了非典型性肺炎(SARS)、甲型HIN1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等新发突发传染病事件,中医药研究人员在应急救治工作中开展临床研究的能力不断提升。本文对既往中医药抗击新发突发传染病中的临床研究情况进行概述,重点分析当下COVID-19救治所获得的临床研究成果,讨论在新发突发传染病蔓延态势下,循证中医药的发展对中医药临床研究能力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影响心脏瓣膜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老年心脏瓣膜术后院内全因死亡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心脏瓣膜术后患者死亡风险评估提供新思路。方法 连续纳入2016—2018年中国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研究数据库中接受心脏瓣膜手术的≥65岁患者,其中2016年1月—2018年6月患者纳入训练队列,2018年7—12月患者纳入测试队列,分析老年患者心脏瓣膜术后死亡的风险因素,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并与传统的EuroSCOREⅡ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共纳入7 163例患者,其中男3 939例、女3 224例,平均年龄(69.8±4.5)岁。训练队列5 774例,测试队列1 389例。290例(4.0%)患者术后死亡。通过LASSO回归变量筛选及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纳入预测模型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肌酐清除率、既往心脏手术史、体外循环时间、纽约心脏协会分级。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在训练队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85,0.627]及测试队列(AUC=...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复方及拆方对肠癌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及精氨酸酶1(ARG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肠复方干预肠癌CT26细胞,运用MTT法检测增殖情况,并探索肠复方最佳浓度及时间。建立小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21 d后取荷瘤小鼠脾脏,免疫磁珠法提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细胞。结合MTT试验筛选出抑制效果最佳的肠复方浓度,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肠复方全方组、香菇多糖组、模型组、拆方Ⅰ组(健脾益气扶正)及拆方Ⅱ组(祛湿化瘀解毒),每组4只,制备含药血清,分组干预MDSCs细胞。运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法检测5组MDSCs细胞i NOS及ARG1的表达。结果:MTT检测显示肠复方全方对CT26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含药血清干预72 h较干预24、48 h增殖抑制作用更强,与时间呈正相关(P0.05),肠复方中剂量组在不同干预时间段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均明显强于高、低剂量组(P0.05)。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MDSCs细胞为活性90%,纯度86.6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肠复方全方组、拆方Ⅰ组、拆方Ⅱ组MDSCs细胞i NOS mRNA、ARG1 mRNA表达均降低(P0.05),以肠复方全方组最优(P0.01),香菇多糖组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复方全方对MDSCs细胞i NOS mRNA、ARG1 mRNA抑制作用明显优于拆方Ⅰ组(P0.05),与拆方Ⅱ组无明显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肠复方全方组、拆方Ⅱ组MDSCs细胞i NOS、ARG1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拆方Ⅰ组、香菇多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复方全方对MDSCs细胞i NOS、ARG1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与拆方Ⅱ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肠复方全方及拆方能够抑制MDSCs细胞i NOS及ARG1的表达水平,肠复方全方抑制作用最优,且肠复方抗癌作用主要来自祛湿化瘀解毒组分,这可能是肠复方抑制肠癌细胞增殖和免疫抑制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国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现状。方法:依托中国急慢性心力衰竭外科注册登记(China-HFSR)研究,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中国北部、东部、中部、南部、东北部、西南部、西北部7个地区接受心脏瓣膜手术且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65岁)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以院内死亡作为结局判断指标。通过广义线性模型计算各地区风险因素标化院内死亡率(RSMR)。结果:自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全国心血管外科年手术量超过100例的109家心脏中心共完成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患者2 521例,其中东部、北部、中部、西南部、西北部、东北部、南部7个地区分别为927例(36.8%)、554例(22.0%)、300例(11.9%)、300例(11.9%)、178例(7.1%)、156例(6.2%)、106例(4.2%)。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8.7(66.7,72.2)岁,34.7%为女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占37.2%,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占34.2%。主动脉瓣置换术1 597例(63.3%),二尖瓣手术1 506...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脑泰方防治高血压脑小血管病(Hypertensive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HT-CSVD)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利用中医药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SMSP)、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与中医药资料库@Taiwan,并结合相关文献筛选脑泰方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再经PubChem数据库与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潜在靶点。其次,通过Genecards与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分别筛选出高血压和脑小血管病相关靶点,其交集靶点作为HT-CSVD的相关靶点。再次,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脑泰方-成分- HT-CSVD -靶点”网络可视化关系图,并基于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数据库,确立脑泰方和HT-CSVD 的PPI网络。最后,利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进行对接反向验证。结果 脑泰方4味中药中有40种有效成分和804个预测靶点,393个潜在靶点可作用于HT-CSVD;脑泰方防治HT-CSVD的作用通路涉及细胞对氮化合物的反应、神经活性配体-受体互作等;在脑泰方药物的主要成分中,化合物西加小冠花苷(hyrcanoside)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结合度最高。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脑泰方防治HT-CSVD的主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相关通路,为后续进一步探讨脑泰方靶向防治HT-CSVD提供了新思路。但本研究的分子机制探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仍需细胞、动物、和分子层面的实验验证,从而为脑泰方防治HT-CSVD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更为充分、完善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肠癌小鼠瘤体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与血清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以及肠复方干预的研究。[方法] 选取SPF级BALB/c小鼠40只,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30只小鼠采用动物移植性肿瘤实验法,在小鼠右腋下接种CT26肠癌细胞,制备小鼠荷瘤实验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肠复方、香菇多糖、蒸馏水干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亦用蒸馏水干预,连续干预4周,每周5 d。观察小鼠的生长状态。干预结束后计算各组小鼠的抑瘤率,以流式细胞仪、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各组荷瘤小鼠瘤体中CD11b+Gr-1+的MDSCs百分比和瘤体MDSCs(Gr-1)的表达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白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进行瘤体组织中MDSCs的表达与瘤体质量、免疫相关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及各组间差异分析。[结果] 1)模型组血清IL-2、TNF-α、IL-10、TGF-β的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2)与模型组相比,肠复方组、香菇多糖组能够下调瘤体组织MDSCs的表达,且肠复方组优于香菇多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模型组相比,肠复方组、香菇多糖组TNF-α、IL-2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肠复方组、香菇多糖组血清TGF-β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香菇多糖组血清IL-10的表达下降(P<0.05),而在肠复方组下降更显著(P<0.01),且肠复方组均优于香菇多糖组(P<0.01);4)应用Spearman相关性研究发现:肠癌瘤体中MDSCs表达与瘤体质量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IL-10、TGF-β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TNF-α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IL-2不具有相关性。[结论] 肠癌组织中MDSCs表达与瘤体负荷密切相关,且MDSCs与TGF-β、IL-10具有协同作用,肠复方可能通过上调TNF-α、IL-2表达,下调MDSCs、TGF-β、IL-10发挥免疫抗肠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