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蔡智慧  李卉  东丽  薛丽英  田肖芳  姚远  杜家乐 《安徽医药》2019,23(11):2287-2290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PEG?rhG?CSF)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发生 Ⅳ度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7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化疗发生 Ⅳ度骨髓抑制的恶性肿瘤病人 52例,其中观察组 27例在第 2个周期化疗后 48 h皮下注射 PEG?rhG?CSF,对照组 25例在第 2个周期化疗后 48 h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CSF)治疗,比较两组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分析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在 PEG?rhG?CSF升白治疗第 1、3、5、7、10、14天的变化情况,同时评价两药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使用 PEG?rhG?CSF后第 1天白细胞数值为( 5.62±1.84)×109/L,第 3天( 14.78±9.57)×109/L,第 5天( 5.39±2.80)×109/L,第 7天( 5.44±3.57)×109/L,第 10天( 5.54±2.75)×109/L,第 14天( 7.09± 2.65)×109/L,中性粒细胞数第 1天( 3.59±1.31)×109/L,第 3天( 12.59±9.10)×109/L,第 5天( 4.11±2.82)×109/L,第 7天( 3.38±3.21)×109/L,第 10天( 3.31±2.33)×109/L,第 14天( 4.95±2.43)×109/L;两组均出现 Ⅳ度粒细胞骨髓抑制 1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程度的骨髓抑制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骨痛( 4例比 44例)、注射部位疼痛(1例比 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乏力、心悸、发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G?rhG?CSF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每个化疗周期只需用药 1次,可以减少病人反复注射的引起的骨痛及注射部位疼痛,减轻病人的不适症状,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和精神压力。  相似文献   
2.
肺癌目前是世界上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过去十年中,肺癌的治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希望。免疫治疗中的肿瘤疫苗在NSCLC中的临床研究被相继报道。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疫苗做阐述。  相似文献   
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蛋白程序死亡-1(PD-1)与其配体(PD-L1)之间相互作用的干预,已经应用于许多类型的癌症。尽管免疫治疗取得令人兴奋的进展,但仅有20-30%的患者对免疫治疗有效。为了更好地了解治疗失败原因以及如何最好地改变个体患者的治疗方案,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以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蒙古族特色的音乐疗法对改善癌症患者疼痛的疗效。方法将102例癌痛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n=51)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观察组(n=51)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音乐疗法,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用药剂量。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3d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4.9%、70.0%,治疗7d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7%、8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剂量大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头晕乏力、便秘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尿潴留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配合音乐疗法可改善癌痛患者疼痛,且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镇痛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前瞻性选取包头市肿瘤医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二线治疗晚期NSCLC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或多西他赛二线治疗, 45例)和对照组(单纯紫杉醇或多西他赛二线治疗, 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生命质量和T细胞亚群等;获取随访6个月内患者生存情况, 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总生存(OS), 组间比较行log-rank检验。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别为(63±5)岁、(65±6)岁, 分别有男性25例(55.56%)、28例(62.22%), 两组性别、年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具有可比性。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89%(40/45), 对照组为71.11%(32/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 P=0.035)。两组治疗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01...  相似文献   
6.
肿瘤免疫治疗是利用机体免疫系统特异性识别和杀伤的原理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在各种免疫治疗的方式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然而,与靶向治疗一样,免疫治疗在带给我们希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耐药的难题。从发生时间来看,肿瘤免疫治疗耐药可分为原发性耐药、适应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本文将就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