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外伤或反复劳损引起椎间盘纤维环松弛和破裂,突出的髓核压迫周围的脊髓或神经根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对该病的微创介入治疗得到了迅速发展。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采用CT引导下胶原酶溶解术联合三氧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60例患者中男86例,女74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2.3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病程4年;有明显的颈肩背疼痛40例,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低颅压(SIH)最早由Schaltenbranol于1938年报道,是一组以直立性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病因不明,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与脑脊液漏有关,但脑脊液漏的原因尚不明确。随着CT脊髓成像(CTM)、MRI技术及放射性核素脑池造影、脑CT等的不断应用,SIH腰穿前的诊断率不断提升,其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观察实验性脑出血(ICH)血肿周围组织白细胞介素8(IL-8)、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又分为5个时间点。采用肝素化VII型胶原酶脑内注入法制做大鼠ICH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监测大鼠ICH后血肿周围组织中IL-8、ICAM-1的动态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针道周围组织各个时间点仅见少量IL-8、ICAM-1表达。模型组各个时间点IL-8、ICAM-1表达均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H后大鼠血肿周围组织IL-8、ICAM-1表达均上调,IL-8,ICAM-1参与了ICH的病理过程。观察IL-8、ICAM-1浓度,对判断病情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小容量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成功率、输液量和时间的影响,探讨“小容量复苏”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2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分别用小容量复苏液(治疗组)和常规液体复苏(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小容量复苏液在纠正失血性休克时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所需输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可显著缩短纠正休克所用时间(P<0.01).结论 “小容量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复苏具有作用早、速度快、维持血压平稳且用量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是一组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而出现的病症。本文对68例脑梗死,检测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学,探讨两者与S-100β的相关性,为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预防寻找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6.
李政军  肖振芹  刘海龙 《河北医药》2012,34(15):2338-2339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portal vein,CTPV)是指门静脉系统阻塞后,导致周围形成大量侧支或阻塞后的再通,可引起门静脉系统、胆管系统、肝脏等的一系列改变是机体为保证肝脏血流量和肝功正常的一种代偿性病变.由于这些血管在大体标本侧面呈海绵样血管瘤样改变,故被称为门静脉海绵样变.本文收集18例CTPV患者资料,探讨CTPV的螺旋CT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政军 《河北医药》2011,33(10):1515-1516
目的探讨椎骨巨细胞瘤的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椎体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结果胸椎7例,腰椎1例。病灶累及2个以上椎体2例,均累及椎体和附件,出现软组织肿块2例,其中软组织肿物侵及肋骨1例。CT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MR I显示病变T1W I为均匀的低或中等信号,T2W I为不均匀高信号4例,呈等信号合并点状高信号1例,出现液液平面1例,T1W I和T2W I病变信号不均匀。椎间盘受侵消失1例,椎间盘T2出现高信号影1例。结论椎体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胶原酶溶解术和三氧消融术均为微创介入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之一。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我们参考临床症状、CT扫描、MRI结果,依据三氧注入颈椎间盘后的CT影像特点,对颈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型,根据分型选择应用这两种微创术,取得较理想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心功能指标与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89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90 d内预后结局分为死亡组76例和生存组213例,采集2组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采用COX回归评估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结果 脓毒症患者死亡率26.29%,Charlson指数(HR=0.231,P<0.05)、SOFA评分(HR=0.734,P<0.05)、APACHEⅡ评分(HR=0.783,P<0.05)、NTproBNP(HR=0.621,P<0.05)、射血分数(HR=-0.546,P<0.05)、左室每搏量(HR=-0.026,P<0.05)、肺动脉收缩压(HR=0.033,P<0.05)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心脏功能指标与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具有相关性,可用于指导临床结局事件的判定。  相似文献   
10.
椎弓峡部裂(spondyloschisis,SS)临床并不少见,患者常以腰腿痛症状就诊而拟诊为椎间盘突出。传统X线斜位片可发现病变,常规椎体横轴位CT扫描可确诊大部分病变,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使病变的显示更为准确、直观。常规椎间盘扫描往往不能包括峡部裂层面,易造成峡部裂的漏诊。如何对此类患者进行有效的检查,做到既能诊断椎间盘病变,又不遗漏椎弓峡部裂,在临床工作中有很大的意义。本文对因腰腿痛而行常规椎间盘扫描的患者改变扫描方式,再结合图像后处理,探讨临床对腰腿痛患者的CT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