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院内铜绿假单胞菌(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及其变迁,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集2001-2005年病房临床分离PA共2 629株,测定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药敏。结果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5 a总耐药率分别是49.54%和55.57%。2001年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是47.86%,2005年上升到60.59%(P<0.01)。2003年对美洛培南的耐药率是36.63%,2.005年上升到75.23%(P<0.01)。结论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已十分突出,对于PA的感染,应在药敏指导下用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应该适当控制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综合医院ICU老年败血症危险因素和耐药菌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ICU老年败血症的危险因素,致病菌的分布和耐药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2月间经血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21例老年败血症。结果有严重基础病与高危因素占95.84%(20/21)。高危因素包括介入性诊治、滥用抗药菌物、呼吸机的使用等;21例中G-菌9例(42.86%);G 菌9例(42.86%);真菌6例(28.57%)。细菌对常用抗菌药耐药严重。结论老年败血症病情危重,病死率高;G-菌有下降的趋势,但仍是老年败血症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条件致病菌和真菌感染率明显增多;防治ICU老年败血症的关键在于及早治疗基础疾病,预防高危因素,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革兰阴性菌败血症临床特点和致病菌耐药性的变化,指导临床诊断和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9年3月至2004年6月诊断为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所有病例。结果 革兰阴性菌败血症主要分布于感染科、血液科和ICU:前三种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阴性菌出现多重耐药且耐药水平增高。结论 感染科、血液科和ICU是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高发科室;革兰阴性菌出现多重耐药且耐药水平增高,应重视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防治,开展常规产酶菌的检测,指导抗生素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败血症病原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了解败血症病原菌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的变化,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液培养,用VITEK-AMS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并采用体外扩散确证试验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结果 221株败血症病原菌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液科和感染科;分离出大肠埃希菌61株、肺炎克雷伯菌26株.其中产ESBLs菌株分别为24株(39.3%)、7株(26.9 0A);ESBLs阳性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明显高于ESBLs阴性株;分离出葡萄球菌属32株.其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20株(62.5%);葡萄球菌属产β-内酰胺酶27株(84.4%);病原菌出现多药耐药且耐药水平增高;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最敏感的药物分别是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结论 ICU、血液科和感染科是败血症的高发科室;败血症病原菌出现多药耐药且耐药水平增高,产ESBLs是革兰阴性菌耐药的主要机制;应重视败血症的防治.常规开展产ESBLs菌株的检测,指导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延缓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rnannii,A6)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且出现了大量的多重耐药甚至全耐药菌株。作者回顾本院2004年12月至2005年10月间感染Ab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分析老年人感染Ab的临床流行特点、耐药谱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结核性脑膜炎15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诊断问题,及早诊断,减少误诊率,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的1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被误诊的病例中,有3例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2例被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6例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2例诊断为神经性头痛,2例诊断为精神异常,经抗痨对症治疗,11例好转出院,3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结核杆菌侵入颅内所致,病理改变为渗出和增生,造成脑积水,最重要的确诊依据是脑脊液检查和头颅CT增强或MRI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7.
医院感染革兰阴性菌耐药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医院感染致病菌的耐药情况,结合临床,探讨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现将本院近4年医院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结果及耐药性监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隐球菌性脑膜炎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球菌病是一种由新型隐球菌所引起的人兽共患疾病,各种哺乳动物均可为该菌的常见宿主;它在人类感染中有嗜中枢神经系统倾向。现就我院1980~1996年收治的,均经脑脊液(CSF)涂片检查或/和培养确诊的2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下称隐脑)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临床一般资料男18例;女6例,年龄19~57岁之间,以青壮年为多。曾在外院或门诊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者13例,颅内占位病变3例,病毒性脑膜炎2例,脱髓鞘病变1例。80年代收治13例,于入院后20~96d得到确诊,而90年代收治的11例,于人院后1~18d确诊(其中5例在入院后24h内确诊)…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2岁.有糖尿病史7年,不规则服用格列齐特,未监测血糖.因畏寒、寒战伴发热4d入院.入院前4d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畏寒、寒战伴发热,体温39℃左右,伴神志不清、尿失禁1次,约20min后神志自行转清,无明显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及皮疹,无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输液治疗(具体不详),未见好转.  相似文献   
10.
在鲍氏不动杆菌性脓毒症中随着不同时间存在一定变化,血清水平的测定将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