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药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为了确定硫酸核糖霉素分子式中硫酸的数目,并选择适合的方法控制其硫酸盐的含量。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HPLC-ELSD)对硫酸核糖霉素的硫酸盐(SO4)含量进行测定,并开发出了同样适用的离子色谱电导法(HPIC-CD)进行结果比对。同时采用《中国药典》方法测定硫酸核糖霉素的酸碱度。结果:HPLC-ELSD法,硫酸盐(SO4)在15~250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6 μg和0.25 μg,回收率为101.1%;HPIC-CD法,硫酸盐(SO4)在20~180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7 ng和0.50 ng,回收率为99.8%。结论:两种硫酸盐测定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分子式中硫酸的数目约为1.5,进一步发现,硫酸盐含量和溶液pH值呈显著负相关,并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酸碱度检查可以控制硫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建立不同分离原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7家企业的比伐芦定原料药中相关杂质进行分析,为全面控制比伐芦定有关物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11个杂质进行分离分析;采用亲水色谱法(HILIC-HPLC)对4个工艺杂质进行控制;采用分子排阻色谱法(SEC-HPLC)对聚合物进行测定。结果 建立的RP-HPLC方法可将主成分及11个杂质有效分离,11个杂质的校正因子均在0.8~1.2之间,比伐芦定检出浓度为0.1μg·ml-1,检测限为0.004%;建立的HILIC-HPLC方法可对主成分及4个工艺杂质有效分离,比伐芦定检出浓度为0.3μg·mL-1,检测限为0.01%;在SEC-HPLC条件下聚合物和比伐芦定依次出峰,两者分离度为2.9,比伐芦定检出浓度为6ng·mL-1,检测限为0.0006%。采用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7家企业15批样品中15种已知杂质及聚合物,不同企业的产品杂质含量与其生产工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三种不同原理的方法均专属性良好,灵敏度高,耐用性好,结果可靠,可用于比伐芦定有关物质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二维液质联用方法确定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CMS)杂质的结构及来源,进而用于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方法:一维系统:采用Acquity UPLC?Peptide CSH C18(150 mm×2.1 mm, 1.7μm)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7.8 g·L-1磷酸二氢钠,用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4)-乙腈(19∶1)为流动相A,磷酸盐缓冲液-乙腈(1∶1)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0℃;二维系统:采用Acquity BEH C18柱(50 mm×2.1 mm, 1.7μm)色谱柱,以甲酸铵(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10 nm。质谱检测器采用ESI源,负离子扫描模式。结果:采用2D-LC-Q TOF MS法,推定了CMS中55个杂质的结构,并推测其主要来源为多黏菌素E1-I、多黏菌素E1-7MOA、多黏菌素E3及多黏...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药用辅料乳糖中痕量亚硝酸盐、硝酸盐的离子色谱-抑制电导(IC-CD)检测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检测法。搭建在线膜抑制系统,结合LC-MS/MS技术进行结构确证,为药用辅料乳糖的前置风险控制提供新的策略。方法:IC-CD检测法和HPLC-UV检测法均采用高容量阴离子交换柱Dionex IonPacTM AS11-HC RFICTM(4.0 mm × 250 mm)和保护柱Dionex IonPacTM AS11-HC RFICTM(4.0 mm × 50 mm)。IC-CD检测法流动相为氢氧化钾溶液,梯度洗脱,抑制型电导检测器的电导池温度为30℃;HPLC-UV检测法流动相为5 mmol·L-1氢氧化钠溶液,检测波长为210 nm;两种方法的流速均为1.0 mL·min-1,柱温均为30℃,进样量均为25 μL。结果:两种方法测定亚硝酸根在0.03 ~ 10 μg·mL-1范围内、硝酸根在0.02 ~ 20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均为良好(r > 0.999);亚硝酸根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5 ng和0.75 ng,硝酸根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5 ng和0.50 ng;回收率在84.00% ~ 100.70%之间;进样精密度RSD(n = 6)在0.27% ~ 1.33%之间;均满足检验需求。结论:两种方法均具有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分离度好、前处理简单的优势,可表征药用辅料乳糖中痕量亚硝酸盐、硝酸盐的含量,也为其他药用辅料前置风险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硫酸新霉素软膏的质量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按法定标准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对原料及国家计划抽验的2批次制剂进行检验,通过对软膏及原料的粒径、晶型、有关物质、杂质谱、含量测定方法等的考察,分析原料及制剂的质量状况及质量标准合理性。结果按法定标准检验2批次硫酸新霉素软膏,合格率为100%。探索性研究显示软膏含量均匀性欠佳,进一步分析原因,发现原料粒径大小及分布均欠均匀,且原料在存放及制剂过程中易发生转晶;针对质量标准中缺失的有关物质检查项,建立了硫酸新霉素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的HPLC-PAD方法,并对杂质谱进行研究;初步完成了HPLC-PAD法替代微生物检定法测定硫酸新霉素效价的量效一致性研究。结论国内硫酸新霉素软膏质量总体良好;原料粒径不均匀及易发生结晶形态的转变,可能导致制剂含量均匀性欠佳;建议原料及软膏现行标准中增订有关物质检查项,用HPLC-PAD法替代传统的效价测定;建议原料药企业对原料工艺进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黄蛭益肾胶囊HPLC指纹图谱,采用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黄蛭益肾胶囊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采用Waters XBridge® Shield RP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采用HPLC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MS)对共有峰定性分析,采用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统计分析。结果 16批样品中共标定24个共有峰,相似度评价均大于0.9,鉴定了其中24个峰并归属于7味药;HCA及PCA识别方法将样品分为3类;PLS-DA筛选出包括黄芪异黄烷苷、人参皂苷Rg1、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绿原酸在内的8种主要差异成分。结论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可最大程度反映黄蛭益肾胶囊的药味组成信息,较全面反映其质量,应用的评价分析技术可合理评价其质量差异并准确寻找出差异成分,为其质量合理控制和标准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