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常江平  王风  吴锋  史明  张新涛 《江西医药》2005,40(7):391-393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水平在肾移植诊断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和抗排斥疗效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逆转录PCR(RT-PCR)方法动态测定AR(n=7)、肾功能延迟恢复(n=8)、近期肾功能正常(n=27)、长期肾功能稳定(n=25)组共67例肾移植患者移植前后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水平和AR的关系。结果肾移植术后患者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强度依次为AR组、肾功能延迟恢复组、近期肾功能正常组、长期肾功能稳定组,AR组与其它3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升高时间比临床上出现AR的症状早3d左右,随着AR的逆转,其表达也逐渐降至原有基础水平。结论定量RT-PCR测定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可以是一种无创的、较敏感的早期诊断肾移植AR的发生。并可预测抗排斥反应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幌并急性尿潴留(AUR)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逼尿肌功能,预测术后疗效。方法对23例合并AUR的BPH患者术前后行尿动力学检查,评估逼尿肌功能(包括逼尿肌紊定性、顺应性、收缩功能),在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23例患者中,16例(70%)发生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DI),幅度5~168 cm H2O,平均(98±33)cm H2O(1cm H2O=0.098 kPa);20例(87%)可见有逼尿肌随意收缩;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OO);4例(17%)患者术后不能排尿,需要留置导尿。手术前后患者年龄、DI的发生率、DI幅度、膀胱顺应性及测压容量、逼尿肌收缩力强弱在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AUR的BPH患者留置尿管10 d后行尿动力学检查,可以预测术后疗效。术前尿动力学检查DI幅度越大,逼尿肌收缩力越强,术后疗效越好;术前膀胱顺应性及测压容量异常增高、无DI出现者术后疗效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显像及多普勒能量图对于检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肾移植受者术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多普勒能量图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将32例患者分为两组,移植肾正常组(26例)、急性排斥组(6例),并与超声引导下肾组织穿刺病理活检进行对比。结果6例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移植肾动脉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均高于移植肾正常组;急性排斥组肾脏的长径及肾皮质厚度明显大于移植肾正常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能量图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踝关节骨折脱位326例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的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踝关节骨折脱位326例,共随访225例,失访101例,随访4~120个月,平均38.4个月。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评分系统诸项内容及相关客观检查进行评分。结果:225例患者中优111例,良84例,一般21例,差9例,手术治疗的优良率为86.7%。出现1例浅层感染,2例深层感染,1例骨折不愈合,5例骨折畸形愈合,6例创伤性关节炎,有3例出现皮肤坏死,5例克氏针滑移;应用生物可吸收性螺钉4例出现明显皮肤刺激,其中1例需二次手术将螺钉帽截断。有68例患者术后长时间伤口部位疼痛或酸胀感,尤其是阴雨或寒冷时,占随访患者的30.2%。结论: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开放性骨折、合并脱位、复位质量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解剖复位和恢复关节面平整是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可吸收性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本院自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行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126例,术后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系统进行功能随访。结果:随访121例170枚螺钉,随访4~120个月,平均38.4个月,优70例,良48例。术中有1例出现螺钉断裂,3例螺纹滑丝;手术后4例明显皮肤刺激,其中有1例患者术后6周外踝尖端出现局部溃疡,钉帽外露,细菌培养阴性,二次手术将螺钉帽截断,2周后伤口愈合,另外3例酒精湿敷后好转;有2例出现螺钉帽顶住皮下引起疼痛,半年后疼痛逐渐缓解。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固定效果确切,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两种膀胱内灌注方法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后表浅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次吡柔比星灌注剂量30mg,治疗组术后24h内膀胱灌注1次,此后每周灌注1次,连续8周,再改为每月灌注1次,至术后1年。对照组术后2周开始灌注,此后每周灌注1次,连续8周,再改为每月灌注1次,至术后1年。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随访16.3个月。其中治疗组随访期内2例复发,复发率8%;对照组随访期内4例复发,复发率1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尿路刺激症状。结论:本研究显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满意,用药方便,患者耐受性好;术后即刻膀胱灌注联合常规灌注较常规灌注可以降低肿瘤复发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前角一般附着于前十字韧带胫骨止点前方约7 mm处的胫骨前缘,但内侧半月板的附着位置并非恒定,临床偶见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的内侧半月板异常连接(图1).由于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常被误诊或漏诊.自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我科收治3例4侧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前角与前十字韧带异常连接病例,占同期全部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0.5%.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在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膀胱的表达及其磷酸化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在膀胱过度活动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2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膀胱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和10例其他原因所致尿频患者膀胱组织中GAP-43的表达及其蛋白质磷酸化,32例OAB患者中,13例为特发性逼尿肌不稳定(IDI),19例为特发性感觉急迫(SU).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量正常和特发性逼尿肌不稳定膀胱标本中NGF的含量.结果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NC膜上43 kD处均有阳性的反应条带,正常膀胱和其他原因尿频膀胱反应带微弱;而OAB组反应条带明显加深,OAB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样,磷酸化的结果也表明OAB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稳定膀胱组,平均NGF含量为(1.06±0.11)pg/μg蛋白,而正常膀胱组为(0.58±0.07)pg/μg蛋白,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GAP-43在OAB膀胱中的表达量较正常膀胱显著增多,提示神经的发芽生长和再建重塑与膀胱过度活动症有关,而磷酸化的GAP-43对这些过程有重要调节作用.NGF在人膀胱生理学和病理学方面起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不稳定膀胱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测定62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TNF-α的基因型,并结合供受者HLA配型情况,比较各基因型对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在HLA—DR错配的情况下,TNF—α等位基因为高分泌型者,其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低分泌型者高(P〈0.05)。结论:TNF-α基因型对肾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影响,可据此或可制定更为合理的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治疗盘状半月板撕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治疗盘状半月板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5月-2009年9月,采用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治疗7例盘状半月板撕裂患者。男2例,女5例;年龄18~33岁,平均22.6岁。左膝5例,右膝2例。损伤原因:运动伤4例,撞击伤2例,无明显原因1例。检查:关节间隙压痛阳性7例,浮髌试验阳性2例,McMurray试验阳性7例,蹲行试验阳性6例。膝关节活动度为0~60°。病程3个月~17年,中位病程26个月。结果术中每例患者缝合9~13针,平均11针。手术时间1.5~2.7 h,平均1.7 h。术后发热时间31~57 h,平均46.4 h。术后6例切口Ⅰ期愈合;1例术后3周发生感染,经抗生素盐水灌注冲洗18 d后愈合。术后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53个月,平均21.6个月。术前临床症状均消失,膝关节活动度为0~125°。术后6个月MRI检查显示,骨、半月板及其周围滑膜均愈合良好。术后6个月根据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标准为(80.71±4.82)分,与术前(41.71±8.0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1,P=0.00)。结论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是治疗盘状半月板撕裂的较好方法,可以明显缓解膝关节的疼痛,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