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病例报告患者1,男,37岁,因发热、腹痛、腹泻就诊,以头痛、乏力、全身酸痛、食欲减退为首发症状,继而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腹泻8~10次/d,伴里急后重,于2011年7月15日入我院。入院检查:体温38.6℃,脉搏116/min,血压120/70mmHg(1mmHg=0.133kPa)。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敏感抗生素,为提高ESBLs感染患者临床治愈率提供指导。方法血液感染患者用BacT/Alert全自动血培养仪细菌培养、VitekⅡ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K-B药敏纸片测定法进行药敏试验并筛选出ESBLs细菌160株,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ESBLs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美唑、替加环素、黏菌素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分别为100%、100%、94.38%、100%、100%和95.63%,而对头孢他啶和四代头孢菌素的头孢吡肟的敏感率仅达58%,加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敏感性分别为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率分别为82.50%、80.63%、13.13%和3.75%。结论治疗ESBLs感染应以抗生素敏感性试验为指导,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3.
肱骨干骨折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骨干的中段,下段次之,上段最少,中下1/3骨折容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1/3骨折容易发生骨不连接,肱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3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但多见于成人。骨折程度不同,可分为完全骨折、不完全骨折,因骨折线方向不同,分为纵、横、斜、螺旋、粉碎骨折。目前随着西医骨科的普及,很多医院都选择了手术内固定,放弃了手法整复,外固定。笔者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对68例闭合性肱骨骨折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中立位固定前臂,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68例,男50例,女18例,年龄18~56岁,平均34.2岁,右侧47例,左侧21例。致伤原因:车祸伤44例,高处坠落伤16例,其他损伤4例,本组均为闭合性骨折。未合并神经损伤,受伤至手法整复时间0~6d,平均2d。2治疗方法2.1整复手法以上1/3骨折为例,患者坐位,近段助手握患者伤肢腋部,远段助手握腕关节,并沿纵轴牵引,2~5min,术者面对远端,拇指抵住远折端外侧向内按,余指环抱近折端内侧向外提,有旋转移位应配合旋转手法,有背靠背移位配合回旋手法,有分离移位施以纵向叩击手法,切忌暴力牵引,避免肌肉嵌顿骨折断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传统内固定术、3D打印辅助内固定术、3D打印辅助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C2、C3)的治疗效果,为后期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作者医院骨科2016-01/2021-09月60例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0)、3D打印组(n=20)和3D打印+外固定架组(n=20),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切口中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肘关节功能,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 MEPS)及并发症(内固定失效、异位骨化、关节僵硬)的发生率。结果 3D打印组、3D打印+外固定架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外固定架组术后肘关节屈伸角度、旋后角度、MEPS、上肢功能评定表(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 questionnaire, DASH)评分优于对照组和3D打印组,组间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5.
侧脑室神经上皮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侧脑室神经上皮囊肿的影像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侧脑室神经上皮囊肿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6~28岁,平均18.4岁。囊肿大小1.2cm×1.5cm~7.2cm×5.3cm不等。1例囊肿位于右侧侧脑室三角区并延伸至前角,呈双卵圆形。余7例位于左、右侧侧脑室三角区内各3例,1例位于左侧侧脑室后角内,呈类圆形或卵圆形。壁菲薄,未见壁结节。囊液密度和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增强扫描囊壁囊液均未见强化。脉络丛被不同程度推挤移位。CT侧脑室造影示对比剂包绕于囊肿周围而未进入囊肿内。结论侧脑室神经上皮囊肿具有较为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可对该病进行准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质谱仪在真菌感染中的应用,评价其鉴定真菌的能力。方法选取分离自我院住院患者的真菌菌株327株,用质谱仪进行快速鉴定,并与VITEK-2(酵母样真菌)和显微镜检查(丝状真菌)的鉴定结果进行比对,差异结果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确认鉴定。结果依照质谱仪评分标准,227株酵母样真菌在种水平(2.0)的鉴定率为90.31%,在属水平(1.7)为98.68%;丝状真菌在种水平的鉴定率为74.00%,在属水平为94.00%。对临床常见的曲霉菌鉴定正确率可达96.74%。结论质谱仪在鉴定真菌的种属水平上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尤其鉴定酵母菌和曲霉菌的能力更为突出,可作为临床实验室的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引起血液感染的腹泻病原菌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302医院2000-2010年分离自肝硬化患者血液的腹泻病原菌,分析其组成及耐药性。血液标本采用全自动血液培养仪(BACT/ALERT3D)进行培养,阳性标本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2)鉴定,并进一步采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00-2010年血液培养阳性的肠道病原菌其140株,分离自140例患者,男性117例,占83.5%,40~60岁为发病高峰,占55.7%。引起血液感染的肠道病原菌以气单胞菌属居首位(75.71%),其次是沙门菌属(14.29%)、弧菌属(9.29%)和耶尔森菌属(0.71%)。各菌属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差异,气单胞菌属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显著高于沙门菌属,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则显著低于沙门菌属(P<0.01)。气单胞菌属和沙门菌属存在多重耐药。弧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好。结论多种腹泻病原菌可引起血液感染,且耐药程度不同,应引起临床关注并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单酯型生物碱及非酯型生物碱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足趾容积变化的影响,初步明确其治疗佐剂性关节炎的药效物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左后足趾皮内一次性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CA)0.1mL/只造模,2W后,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单酯型生物碱组、双酯型生物碱组及非酯型生物碱组,各给药组灌胃给予相应生物碱药液,给药2W后,检测血清中NO及TNF-α含量,造模及给药期间同时记录体重及足趾容积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与各给药组大鼠体重增长均受到抑制(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清中NO、TNF-α含量亦显著性降低(P〈0.01),单酯型组及非酯型组在降低NO作用上较双酯型明显(P〈0.05);且各给药组大鼠的足趾容积显著降低(P〈0.01),其中单酯型组效果更为明显。[结论]附子中单酯型、双酯型及非酯型生物碱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中单酯型生物碱的治疗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气单胞菌临床分离株是否存在抗生素相关耐药基因aac(6’)-Ib-Cr和qnrS,以便更好地控制耐药菌的传播。方法选择3株临床分离自腹泻患者的耐药气单胞菌,行PCR法和基因测序检测aac(6’)-Ib-Cr和qnrS等耐药基因。结果 3株中包括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各1株,均耐氟喹诺酮类药物,其中2株对除亚胺培南外的所有检测抗生素耐药。3株均携带aac(6’)-Ib-Cr耐药基因,其中1株同时携带qnrS2耐药基因。结论本研究属我国首次报道气单胞菌中存在aac(6’)-Ib-Cr和qnrS2耐药基因,提示气单胞菌耐药严重,耐药机制复杂,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作者总结500例大肠息肉患者经纤维结肠镜摘除大肠息肉957颗的经验。介绍了息肉的发病情况、电切方法和并发症的预防。对388例(77.6%)进行了随访,其中102例(28%)息肉复发。根据本组随访结果,提出定期肠镜随访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