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在中国人原发性食管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技术,检测63例中国人原发性食管癌组织中做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结果食管癌中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的发生率为41.2%;微卫星DNA的不稳定性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有关,而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侵袭性等无关。结论中国人食管癌组织中存在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可能是食管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并且可能更多的参与了食管小细胞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合并孤立性肾上腺转移瘤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子。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1-01-01-2010-12-31收治的NSCLC合并孤立性肾上腺转移瘤患者住院及随访资料,用Kaplan-Meier法及Cox模型分析生存情况,筛选临床基线、治疗方式、病理类型、原发灶及转移瘤特征等预后影响因素。结果:NSCLC合并孤立性肾上腺转移的患者共计22例,总体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9.4~12.6个月),1年生存率51.4%(29.6%~73.2%)。10例患者接受了肺部病灶及肾上腺转移瘤切除术,12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和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9。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ECOG评分患者间存在生存差异,各分值对应中位生存期为0分14个月,1分11个月,2分8个月,3分6个月,P=0.024。多因素分析显示,仅ECOG评分进入Cox比例风险方程,P=0.033,RR=1.95。结论:ECOG评分及病理类型可能是孤立性肾上腺转移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对于ECOG评分差、合并N2纵隔淋巴结转移者,手术治疗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3.
肺癌组织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甲基化可以引起染色体结构、DNA构型和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研究发现,基因缺失和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是p16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我们联合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CR)、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癌组织中p16基因的异常改变,以了解p16基因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肺癌组织中p16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 ,探讨p16基因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肺癌组织中p16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肺良性疾病组织、癌周正常肺组织p16基因mRNA表达高于肺癌组织 ,差异有显著性 (P分别 <0 .0 5 ) ;小细胞肺癌p16基因mRNA阳性率 (10 0 %)高于非小细胞肺癌 (4 6.0 %)P <0 .0 5 ;临床Ⅰ、Ⅱ期p16基因mRNA阳性率 (75 .0 %)高于临床Ⅲ、Ⅳ期 (3 4.1%) ,P <0 .0 5 ;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p16基因mRNA阳性率 (73 .3 %)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 (3 3 .3 %) ,P <0 .0 5 ;高、中分化病例组p16基因mRNA表达阳性率 (5 4.5 %)与低分化病例组 (4 4 .0 %)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16基因的异常改变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过程 ,p16基因mRNA的表达检测作为一种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gp、GST-π、TopoⅡ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P-gp、GST-π、TopoⅡ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gp、GST-π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表达率分别为58.02%和72.84%,P-gp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癌肿浸润深度有关(P<0.05).GST-π的高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TopoⅡ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降低,表达率为61.73%,TopoⅡ的表达降低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存在着P-gp、GST-π、TopoⅡ表达水平的变化,临床检测P-gp、GST-π、TopoⅡ对食管癌化疗方案的制定、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人卵巢恶性肿瘤组织染色体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技术,检测60例原发卵巢恶性肿瘤组织染色体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结果:21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存在微卫星的不稳定(35.0%),微卫星的不稳定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有关,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无关。结论;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可能在卵巢癌恶性肿瘤尤其是特殊类型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较为重要的作用,并且与卵巢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气道上皮细胞衍生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CD8+T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人气道上皮细胞株RPMI2650与鼠过敏原Der p1共培养72 h,用定量PCR及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其IGF1表达情况。将前述上皮细胞、重组IGF1和IGF1抗体分别加入抗体激活的CD8+T细胞中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检测Der p1活化的上皮细胞及IGF1对CD8+T细胞p53基因甲基化及表达的影响。结果加入Der p1共同孵育后,RPMI2650细胞IGF1mRNA(23.1%±5.2%vs 5.2%±2.3%,P<0.01)和蛋白表达(33.4±6.4 vs 9.2±4.6,P<0.01)均明显增加。将CD3/CD28抗体激活的CD8+T细胞与Der p1活化的上皮细胞共培养,凋亡细胞增加的趋势被抑制(41.7%±8.2%vs5.2%±1.8%,P<0.01)。直接加入重组IGF1有同样效果,而IGF1抗体能阻断该效应。Der p1活化的上皮细胞能抑制活化CD8+T细胞p53基因mRNA(29.1%±5.9%vs 16.2%±4.3%,P<0.01)和蛋白表达(63.3±8.9 vs 26.9±5.6,P<0.01),加入IGF1抗体后这种作用消失。重组IGF1使CD8+T细胞p53基因甲基化增加。结论 Der p1蛋白能够诱发RPMI2650细胞产生IGF1,后者通过诱导p53基因甲基化抑制CD8+T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组织中p16基因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多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在人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食管癌及相应癌远端正常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癌及相应正常组织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3%(24/53)和88.7%(47/53)(P<0.05);p16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与食管癌组织浸润深度无关。结论:p16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临床诊断及判断恶性程度、估计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染色体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技术,检测51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染色体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结果 17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存在微卫星的不稳定(33.3%),微卫星的不稳定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型有关,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可能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尤其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过程中起较为重要的作用,并且与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