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膝关节镜和开放手术两种方法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组收治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的患者中,选取没有窦道形成,没有明显骨质感染、破坏,假体没有松动并且能找到敏感抗生素的患者13例13个膝。治疗前抽取关节液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随机分成两组,A组6例关节镜下关节腔清创术,B组7例开放手术关节腔清创术,术后用敏感抗生素液持续闭式灌冼2~4周,待冲洗液变清后3~5天拔管。结果选取的两组病例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滑膜组织病理分析示炎性改变。13例患者经治疗后局部及全身症状、体征消失,血液和关节液检查结果正常,X线照片基本正常。13例患者平均随诊1.5年(6个月~3年),A组2例、B组1例术后3个月感染复发,均行关节镜清创术后感染治愈。B组1例术后半年感染复发,并出现明显的假体松动,施行清创及二期翻修术,术后感染治愈,无复发。A、B两组感染治愈率分别为66.7%和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优良率100%,B组优良率为85.7%,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结论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没有窦道形成,无明显骨质破坏,假体没有松动,可找到敏感抗生素的患者,选择关节镜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关节功能恢复比开放手术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创伤小、治疗效果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11年2月我院56例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的女性骨质疏松性单个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单侧椎弓根t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30例,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26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X线照射次数及术后VAS评分。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25±6)min显著少于双侧组(45±5)rain(t=-13.426,P=0.011)。单侧组骨水泥渗漏率10.0%(3/30),与双侧组3.8%(1/26)无显著差异(X^2=0.138,P=0.710)。单侧组术中X线曝光(10.5±2.5)次,显著少于双侧组(19.4±3.0)次(t=-12.110,P=0.000)。2组术后24h、术后6、12个月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能取得良好效果。单侧穿刺方法手术时间短,X线暴露次数少;双侧入路穿刺方法手术操作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用FG、D-二聚体测定结合危险性评估(WELLS评分分组)的方法预测下肢深静脉栓塞可行性.方法 2005年8月1日~2006年8月1日骨科住院病人64例,已排除合并有对DVT有肯定影响因素的患者.术后当天根据下肢深静脉栓塞危险度评分表(wells评分表)进行评分分组:低危组:分值<1;危险组:1≤分值≤2;高危组:2<分值.术后当天,抽静脉血进行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测,包括PT(凝血酶原时间)、APT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FG(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记录结果.术后4~7天,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记录结果.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验证、评价相关实验室测定指标结合wells评分对DVT的初步预测效果.结果 通过循证医学评价方法得出:实验室指标结合wells评分对各组患者诊断价值的准确性评价结果分别为:64%、7 7%、9 2.5%.结论 FG、D-二聚体测定结合wells评分可用于骨科术后DVT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4.
基于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的病案流程管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病案质量和病案价值利用并重的病案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设计中,引入企业流程再造的思想,可以使病案管理在病案形成流程控制、病案质量控制、病案信息利用控制及信息反馈控制等方面采用更科学、更合理的新型管理控制模式,从而使病案流程管理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闭合性下肢动脉血管损伤延误诊疗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闭合性下肢股、胭动脉损伤延误诊疗原因和救治方法.方法 对延误诊疗闭合性下肢股动脉损伤6例、胭动脉损伤8例进行手术探查修复,其中经游离损伤动脉血管断端直接吻合4例,取对侧大隐静脉游离移植修复动脉缺损7例,单纯取栓治疗3例.结果 经随访2~5年,患肢保留行走功能12例,但伴有轻度跛行步态及小腿皮肤感觉不同程度的减退.小腿高位截肢2例.结论 延误诊疗的闭合性下肢股、腘动脉损伤积极手术探查修复可挽救肢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闭合性下肢股、胭动脉损伤延误诊疗原因和救治方法.方法 对延误诊疗闭合性下肢股动脉损伤6例、胭动脉损伤8例进行手术探查修复,其中经游离损伤动脉血管断端直接吻合4例,取对侧大隐静脉游离移植修复动脉缺损7例,单纯取栓治疗3例.结果 经随访2~5年,患肢保留行走功能12例,但伴有轻度跛行步态及小腿皮肤感觉不同程度的减退.小腿高位截肢2例.结论 延误诊疗的闭合性下肢股、腘动脉损伤积极手术探查修复可挽救肢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髌股关节轨迹不良的个体化处理策略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45例(184膝)拟初次行保留髌骨TKA的膝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根据髌股关节轨迹不良情况酌情采用假体位置调整、髌骨修整成形、髌骨内外侧支持带张力调整及Goldthwait-Roux术处理,评估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Feller髌骨评分以及胫骨角、股骨角、胫骨后倾角及股骨屈曲角等假体力线相关参数变化情况,记录假体松动、髌骨坏死、髌骨骨折和骨溶解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无假体松动、髌骨坏死、髌骨骨折和骨溶解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6.72±4.16)个月,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t=38.483,P=0.000),KSS评分、Feller髌骨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t=36.110、17.700,P均=0.000),胫骨角、股骨角、胫骨后倾角、股骨屈曲角均明显大于术前(t=99.997、87.499、14.084、4.101,P均=0.000)。结论 TKA术中根据患者髌股关节轨迹不良情况个性化采用假体位置调整、髌骨修整成形、髌骨内外侧支持带张力调整及Goldthwait-Roux术处理,可纠正患者髌股关节轨迹不良,缓解膝前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闭合性下肢股、胭动脉损伤延误诊疗原因和救治方法.方法 对延误诊疗闭合性下肢股动脉损伤6例、胭动脉损伤8例进行手术探查修复,其中经游离损伤动脉血管断端直接吻合4例,取对侧大隐静脉游离移植修复动脉缺损7例,单纯取栓治疗3例.结果 经随访2~5年,患肢保留行走功能12例,但伴有轻度跛行步态及小腿皮肤感觉不同程度的减退.小腿高位截肢2例.结论 延误诊疗的闭合性下肢股、腘动脉损伤积极手术探查修复可挽救肢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闭合性下肢股、胭动脉损伤延误诊疗原因和救治方法.方法 对延误诊疗闭合性下肢股动脉损伤6例、胭动脉损伤8例进行手术探查修复,其中经游离损伤动脉血管断端直接吻合4例,取对侧大隐静脉游离移植修复动脉缺损7例,单纯取栓治疗3例.结果 经随访2~5年,患肢保留行走功能12例,但伴有轻度跛行步态及小腿皮肤感觉不同程度的减退.小腿高位截肢2例.结论 延误诊疗的闭合性下肢股、腘动脉损伤积极手术探查修复可挽救肢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级复合人类基因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磷酸钙骨水泥(CPC),合称CCPC,在修复股骨假体翻修时骨缺损的成骨作用。方法选择8只健康成年杂种犬,每只犬双侧股骨通过配对,均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一侧为实验组,即CCPC组;另一侧为对照组,即同种异体颗粒性松质骨组(MCA组)。术中按临床上AAOS分型Ⅱ型Ⅱ度行股骨近端骨缺损造模,然后分别应用CCPC和MCA两种材料填充股骨近端骨缺损区,同时固定股骨假体。术后3、6个月分别取出各组骨缺损区标本进行大体及组织学切片观察,了解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CCPC组与MCA组骨缺损区均见有新骨形成,术后6个月两种植入材料基本被吸收替代,骨一材料结合良好,骨缺损修复良好。结论纳米级复合rhBMP-2/CPC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与MCA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