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8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 建立应用微流芯片检测甲 1型、甲 3型、乙型流感病毒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mRT -PCR)产物的方法 ,在mRT -PCR扩增核酸的基础上自动化灵敏的定量检测扩增产物 ,快速检测甲亚型、乙型流感病毒 ,帮助临床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 ,以及明确流感病毒在人群中感染、流行情况。  [方法 ] 采用经MDCK细胞分离培养的甲 1型、甲 3型、乙型流感病毒毒株病毒液 ,使用 3组特异引物经mRT -PCR扩增核酸 ,扩增产物分别采用毛细管电泳技术经Caliper10 0 0微流芯片分析仪自动化检测和经 2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 [结果 ] 设计三组引物对相应甲 1型、甲 3型、乙型流感病毒靶基因的mRT -PCR扩增产物片段分别为 43 0bp、2 10bp、3 91bp ,本实验mRT -PCR扩增产物经 2 %琼脂糖凝胶电泳 ,与Marker比照 ,DNA条带基本在此位点附近 ;产物采用毛细管电泳法经Caliper10 0 0微流芯片分析仪后 ,分别于 413bp、2 0 3bp、3 79bp处出现陡峭的峰 ,如图所示。 [结论 ] 应用微流芯片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可对流感病毒mRT -PCR产物进行定位及相对定量 ,有助于快速诊断流感病毒感染 ,有助于对流感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下班回家用热水泡个脚,不但能缓解一天的疲劳,还能有效促进睡眠。如果再给热水加点“料”,效果会更好。泡脚时,不妨在水里撒点盐。加了盐的水能杀菌消毒,防冶脚气,使双脚皮肤变得光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犬肾细胞系(MDCK)、人喉表皮癌细胞(Hep-2)和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制备的MHV混合细胞与相应单一敏感细胞株对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肠道病毒的分离结果.方法 流感样患者咽拭子标本接种MHV混合细胞和MDCK细胞,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或粪标本接种MHV混合细胞和Vero细胞,观察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CPE),采用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mRT-PCR)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和肠道病毒.结果 MDCK和Vero细胞的CPE较MHV混合细胞明显.138份流感病毒接种MHV混合细胞,分离出34株流感病毒,分离率为24.6%;MDCK细胞分离出流感病毒39株,分离率为28.3%.MHV混合细胞与MDCK细胞流感病毒分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2,P>0.05).32株肠道病毒接种MHV混合细胞,分离出肠道病毒9株,分离率为28.1%;Vero细胞分离出12株肠道病毒,分离率为37.5%.MHV混合细胞与Vero细胞肠道病毒分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00,P>0.05).结论 MHV混合细胞CPE不如单一细胞易于观察;MHV混合细胞适用于生物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可分离培养临床标本中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和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的肠道病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区1998-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变化规律,探讨麻疹控制策略,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上海市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和人口学资料,对1998-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从疑似患者的咽拭子样本分离病毒,分析其基因特性及抗原性.结果 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17.69/10万,主要是20岁以上成人和小于8月龄幼儿;发病季节高峰在3-5月,户籍人口麻疹流行无明显周期性,非户籍人口2~3年一个流行高峰.健康人群不同年龄组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06,P<0.01),抗体水平在20~30岁最低.从10例疑似患者咽拭子样本中分离到4株麻疹病毒株,与麻疹疫苗株S191分属于不同的基因型,抗原性有一定的差异.结论 麻疹流行特征已发生根本性改变,流行周期不明显,发病年龄呈双向移位,不典型症状增多.非户籍人口的发病特征更接近于自然感染,对全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麻疹病毒株与疫苗株存在差异,因此监测地方性流行株的基因和抗原变化很有必要.现阶段应在对儿童保持高水平麻疹疫苗接种率的前提下,对特定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采取针对性免疫策略和加强麻疹监测工作是减少麻疹发病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volutionary rate and divergence time of influenza A virus HA gene isolated recently worldwide pandemic and explore the origin and its transmission. Methods A total of 344 HI sequences available in the GenBank (including 248 isolated from human, 84 from swine, 11 from avian, and 1 from ferret) and 7 isolated in Shanghai were collected. The nucleotide substitution rate and time to most recent common ancestor (tMRCA) was calculated using molecular clock theory and Bayesian Skyline Plot (BSP) based on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Then genetic phylogeny was constructed referring to posterior distribution.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H1 sequences in the US from human, swine and avian were clustered significantly with swine H1 ones from Asia phylogenetieally (Cluster US). The second cluster (Cluster Eurasian Human) nearly consisted of human H1 sequences isolated in other regions. The third cluster (Cluster Eurasian Animal) consisted of swine and avian H1 sequences from China and Italy respectively. As for all the H1 sequences, the evolutionary rate was of 2.57×10-3substitutions/site per year averagely (95% Highest Posterior Density: 1.96×10-3-3.03×10-3/site per year). The estimated dates for tMRCA of human H1 in Europe and swine H1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were the earliest, with the corresponding rates of 6.46×10-3/site per year and 0.97×10-3/site per year respectively. The tMRCAs of human and swine H1 sequences from the US were similar, with the rates of 5.86×10-3/site per year and 5.02×10-3/site per year. Conclusion The present flu outbreak was possibly induced by long-term circulation of influenza A virus (H1 N1) in human population and swine herds in America. There was no evidence proving that influenza virus in China involved in the present outbreak.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河南省狂犬病毒与人用、兽用狂犬病疫苗株在糖蛋白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水平上的差异,为有效控制狂犬病疫情提供初步的科学依据.方法 以反转录-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heminested-PCR)扩增2006年12月分离自河南省信阳市的9株狂犬病毒街毒株,经纯化、克隆、测序后获得9条糖蛋白基因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构建基因系统发育树,对糖蛋白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9株狂犬病毒糖蛋白在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水平上彼此的同源性分别为97.6%~98.9%和99.2%~99.8%;9株病毒与CTN疫苗的同源性最高,其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5.6%~93.0%和91.9%~92.9%;9株病毒与其他疫苗株相比,其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0.4%~83.3%和87.7%~92.5%;与已知的基因1型狂犬病毒比较,9株病毒糖蛋白氨基酸序列发生了若干位点的氨基酸取代.结论 9株河南省狂犬病毒街毒株均属基因1型,CTN疫苗株可能为目前我国河南省所流行的狂犬病提供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9株狂犬病毒的N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河南省9株狂犬病毒的核蛋白基因序列,探讨狂犬病毒流行株毒力与致病性的可能变异。方法 以RT-nested-PCR扩增9株2006年12月分离于河南省信阳市的狂犬病毒街株,经纯化、克隆、测序后获得9条N基因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N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9株狂犬病毒核蛋白在核苷酸及氨基酸水平上彼此的同源性分别为97.5%~99.3%和98.4%~99.8%;病毒与CTN疫苗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88.9%~90.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6%~98.0%;与其他疫苗株相比,9株病毒与其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范围分别为84.4%~87.9%和94.2%~97.3%;与已知的基因1型狂犬病毒比较,9株病毒核蛋白氨基酸序列发生了若干位点的取代。结论 9株河南省狂犬病毒流行株均属基因1型,其核蛋白在基因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水平上均有变异,这些变异可能影响疫苗对流行株所致狂犬病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2009年3月底,墨西哥流感样疾病(ILI)病例异常增加,2009年4月17~28日期间,共报道1551例严重肺炎流感疑似病例(其中7例确诊死亡病例),随后与之毗邻的美国也相继出现类似病例。2009年4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本次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并于4月30日将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从4级提高到5级,  相似文献   
9.
防控甲型H1N1流感要有较长时期的思想准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最近曾光教授提出针对甲型H1N1流感要做好秋季流感大流行的准备.WHO官员也提出警告,对流感疫情不要盲目乐观.甲型H1N1流感正在继续传播,存在巨大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方法。方法低温同步化处理HepG-2细胞后用高浓度HBV阳性血清与含有4%聚乙二醇的无血清伊格尔极限必需培养基(MEM)共孵育HepG-2细胞,设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18 h后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MEM继续培养6 d,每隔24 h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 HBV阳性血清感染组HepG-2细胞内和培养上清中在感染后第1 d可检测到HBV DNA,分别为(16.04±7.99)×103、(8.84±3.97)×103 copies/mL,细胞内DNA含量在第2 d达到(3.51±1.86)×105 copies/mL,然后逐渐下降,在第4 d降到检测下限以下,而培养上清中病毒DNA在检测的时间内逐渐升高,在第6天达到(8.41±5.34)×105 cop-ies/mL;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感染组细胞膜和胞浆中均有HBsAg表达;传代培养感染细胞后,在第1代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内均可检测到HBV DNA(3.58×105、7.34×105 copies/mL),第2代培养上清中可检测到少量HBV DNA(2.89×103 copies/mL),但细胞内检测到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896 copies/mL),第3代细胞的上清和细胞内均未检测到HBV DNA。结论 HBV阳性血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HepG-2细胞,病毒能在细胞内进行短期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