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危重病患者大多存在多脏器功能不全并伴有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和免疫功能低下,其中肺部感染尤其是重症肺炎最为常见,常需呼吸机支持。近年来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和耐药菌株的增加,ICU常见病原菌在构成和药物敏感性上发生了较大变化。我们对我院ICU 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前10位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同时对39例行经纤维支气管镜防污染毛刷(PSB)采样的患者的病原学结果与常规采样结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黄杆菌属医院感染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本院5年中黄杆菌属医院感染的分布及其耐药现况. 方法黄杆菌属的分离和鉴定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AMS 60及配套革兰阴性杆菌鉴定卡(GIN)和药敏卡(GNS). 结果发现感染者多为脑外科、ICU和呼吸科病房患者;均有吸氧、吸痰史,有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史,对亚胺培南>95%耐药,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各>90%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60%. 结论黄杆菌属医院感染有逐年增多趋势,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高,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该菌治疗的首选药物,提示与老年、有基础病及并发症、广谱抗生素及激素应用、呼吸道侵袭性操作、呼吸器具及空气消毒不严格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香港海鸥形菌(Laribacter hongkongensis,LH)的社区获得性胃肠炎患者及淡水鱼类标本采样、运输、培养、分离及鉴定方法。方法:于2005年~2006年,采集社区获得性胃肠炎患者及淡水鱼类新鲜粪样,分别接种SS、XLD、CCDA、TCBS、MacConkey琼脂(MA)以及改良头孢哌酮MacConkey琼脂(CMA)等6种培养基,对典型的菌落,进行常规生化试验,凡氧化酶、触酶试验阳性以及三糖铁试验阴性的菌株,采用特异性PCR检测确诊。结果:社区获得性胃肠炎患者的LH检出率为0.53%(4/759);淡水鱼类草鱼、鲢鱼与鲈鱼的阳性率分别为9.30%、8.33%和5.88%。结论:本文建立的LH表型与基因型诊断技术适合于LH的诊断;当前LH缺乏血清学诊断,发展LH的PCR诊断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多药联合应用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抗菌药物单用和联合应用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效果。方法检测3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测定不同抗菌药物对其中1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然后用该浓度的不同单种抗菌药物及抗菌药物组合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小鼠,观察各药对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3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均为OXA-23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利福平、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多粘菌素E的MBC分别为64,512,64,250,2 048,2 048,150,2μg.mL-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56μg.mL-1)使阿米卡星MBC从2 048μg.mL-1下降到64μg.mL-1,头孢哌酮/舒巴坦(32μg.mL-1)可使利福平从128μg.mL-1下降到8μg.mL-1,头孢哌酮/舒巴坦(32μg.mL-1)与阿米卡星(1 024μg.mL-1)联合应用具有抑菌效应,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32μg.mL-1)与阿米卡星(1024μg.mL-1)联合无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56μg.mL-1)与利福平(128μg.mL-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32μg.mL-1)与利福平(128μg.mL-1)联合均无效;多粘菌素E[0.1 mg.(24 h)-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40.4 mg.(24 h)-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0.2 mg.(24 h)-1]与阿米卡星[7.8 mg.(24 h)-1]、头孢哌酮/舒巴坦[41.6 mg.(24 h)-1]与阿米卡星[7.8 mg.(24 h)-1]联合治疗对感染小鼠的保护率(%)分别为100.0%,30.0%,90.0%,90.0%,头孢哌酮/舒巴坦[83.2 mg.(24 h)-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83.2 mg.(24 h)-1]治疗组小鼠全部死亡。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MBC均显著增加。合理的多药联合不仅对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效,而且可以减少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使得细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和复杂 ,为合理使用抗生素 ,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治愈率 ,我们将本院 1 999年 7~ 1 2月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 ,对 1 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作了分析 ,供临床医生参考。1 材料和方法1 1 菌株来源  1 1 91株细菌来自本院 1 999年 7月至 1 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的痰、血、尿等标本。1 2 抗生素纸片 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安灭菌、安曲南、头孢曲松、环丙沙星、派拉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哌酮 /舒巴坦 ,来源于英国Oxoid公司。GNS -QB、GPS -SB药敏卡片由…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我院近年来耳鼻喉科门诊中耳炎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我们对中耳分泌物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 ,现将结果报道并分析如下。1.1材料标本来自2001年1月~2002年10月门诊461例中耳炎患者 ,其中男性230例 ,女性231例 ,年龄1~84岁 ,平均41岁。抗菌药物纸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药敏试验培养基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1.2方法由临床医师用无菌棉拭子在患者耳道鼓膜穿孔处取分泌物 ,每例取1份标本,立即送检。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微生物分离 ,用VIT_EK -A…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耐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肠球菌(HLAR)的耐药性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HLAR氨基糖苷类耐药相关基因类型分布.方法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AMS对857株肠球菌属进行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PCR法检测HLAR氨基糖苷类耐药相关基因,并对PCR结果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肠球菌属中HLAR占50.4%,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HLAR的抗菌作用最好,但有3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粪肠球菌对氯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高于屎肠球菌,而屎肠球菌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耐药谱明显不同,aac(6')-Ie-aph(2〃)-Ia基因为耐庆大霉素高水平肠球菌(HLGR)的主要耐药基因,占HLGR的88.0%,严重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和头孢三代抗菌药物和激素的应用是肠球菌属医院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结论 HLAR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耐药菌,HLGR产生的主要机制是aac(6')-Ie-aph(2〃)-Ia基因介导对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控制常见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减少HLAR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肠球菌的院内感染状况以及耐药现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453株肠球菌采用VITEK-AMS微生物自动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453株肠球菌中以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屎肠球菌(55.4%)的分离率高于粪肠球菌(41.2%);ICU中肠球菌的分离率最高(1 3.8%).屎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但粪肠球菌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屎肠球菌(P<0.01).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1.6%,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2%.未见肠球菌对利奈唑烷耐药.结论肠球菌为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万古霉素仍是治疗肠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新抗菌药物的开发和应用,为临床治疗VRE的感染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肠球菌的院内感染状况以及耐药现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453株肠球菌采用VITEK-AMS微生物自动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453株肠球菌中以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屎肠球菌(55.4%)的分离率高于粪肠球菌(41.2%);ICU中肠球菌的分离率最高(13.8%)。屎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但粪肠球菌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屎肠球菌(P〈0.01)。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1.6%。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牢为2%。未见肠球菌对利奈唑烷耐药。结论肠球菌为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万古霉素仍是治疗肠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新抗菌药物的开发和应用,为临床治疗VRE的感染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取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深部痰做病原菌培养,用VITEK-AMS60全自动微生物仪进行菌种鉴定及K-B法药敏试验.结果 从2007年1月-2008年3月送检的320份痰标本中,分离出36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61株,占71.1%,真菌70株,占19.1%,革兰阳性球菌36株,占9.8%;鲍氏不动杆菌分离率为21.8%,该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16.7%,其他13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1.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发生率分别为65.2%、72.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发生率为84.6%.结论 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鲍氏不动杆菌排列居首,耐药情况显著,真菌感染严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