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ureterocele.Methods The ultrasonography and IVU data of 10 cases of ureterocel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our study with combination of the literature.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by ultrasongraphy, IVU and cystourethroscope. 10 cases underwent Ureterocele incision and trigone reconstruction. 8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and normal. Conclusions The diagnosis of ureterocele isn‘t difficult. Ureterocele incision and Trigone reconstruction are the choice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sPCNL)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安庆市石化医院收治的6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30例采用sPCNL治疗,32例采用mPCNL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血红蛋白下降值、总并发症发生率、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概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sPCNL组手术时间(113.2±49.8)min,mPCNL组手术时间(108.2±41.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CNL、mPCNL两组总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6.7%(26/30)、87.5%(28/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sPCNL、mPCNL两组分别为(2.15±1.10)、(1.20±1.2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sPCNL、mPCNL两组分别为16.7%(5/30)、15.6%(5/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概率sPCNL、mPCNL两组分别为3.3%(1/30)、3.1%(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sPCNL、mPCNL两组分别为(10.3±0.9)、(9.2±0.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CNL与mPCNL均为上尿路结石的理想治疗方法.mPCNL创伤更小,出血量少,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与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PCNL治疗23例(PCNL组)和采用RLU治疗29例(RLU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1周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等。结果52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PCNL组[(45.12±11.56)min]短于RLU组[(82.03±12.45)min](t=10.13,P〈0.01)。术后1周结石清除率PCNL组为95.6%(22/23),RLU组100.0%(29/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出血及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两组均未发现结石复发及输尿管狭窄。结论PCNL与RLU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视患者具体情况、单位设备条件、术者经验酌情选择。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1995-07~2003-12睾丸扭转1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非典型肾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规范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误诊的非典型肾结核临床资料。结果尿找抗酸杆菌和聚合酶链反应结核菌(PCR-TBDNA)阳性率分别为38.9%和66.7%;IVU、B超和CT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7.1%、38.1%和85.7%。行手术治疗15例,占71.4%,抗结核药物治疗6例。结论近年来肾结核呈现非典型化,应强调对非典型肾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结合X线影像学检查可使大部分非典型病例获得确诊。晚期肾结核治疗上仍以肾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分析手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1月至2016年1月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的孤立肾结石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及术后情况,记录术前术后血红蛋白、血肌酐并进行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出血及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32例,男性9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7.75(29 ~ 67)岁,平均BMI 23.7(18.2 ~ 28.4) kg/m2,鹿角形结石1例,多发结石11例,平均结石含量501.25(300 ~ 800) mm2,Guys结石分级:1级11例(34.4%)、2级9例(28.1%)、3级11例(34.4%)、4级1例(3.1%).4例患者建立两个经皮肾通道;平均手术时间73.75(40 ~ 120) min,平均术中估计出血量85 (40~300)mL,26例患者结石完全清除,总的结石清除率81.25%.3例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肌酐均未发生明显变化.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多个经皮肾通道的建立增加出血风险,手术时间延长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排石率高、手术并发症少.多个经皮肾通道的建立增加手术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防治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和毒副反应。方法将5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两组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术后观察组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丝裂霉素C( MMC)膀胱灌注治疗,随访1年评价两组复发率,观察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随访期内总复发率为10.3%,对照组总复发率为2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80,P<0.05);观察组毒性反应发生率为24.1%,低于对照组的2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0,P>0.05);Ⅱ~Ⅲ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6.8%,对照组为1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60,P<0.05)。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可以有效地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术后复发,且毒副作用小,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膀胱灌注药物。  相似文献   
8.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体会:附6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经验,笔者回顾分析了1988年5月—2002年9月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对60例SAP治疗依照“个体比方案”的原则,根据不同病因和病期而采取不同的综合治疗措施,非手术治疗35例,手术治疗25例,死亡8例(13.3%),治愈52例(86.7%),随诊52例,随访时间最长为10年,最短为0.5年,平均5.25年,均未发现复发。笔者认为,依照“个体化方案”的原则,并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期而合理采用不同的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SAP的治愈效果,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旁囊肿26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盂旁囊肿去顶术治疗肾盂旁囊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经后腹腔腹腔镜行肾盂旁囊肿去顶术26例.结果:26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25~80 min,平均50 min;术中出血量5~40 ml,平均12 ml;术后住院时间4~8天,平均6.2天.围术期无并发症.22例术后获随访3~46个月,无复发.结论:该术式具有暴露充分、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胸腹联合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胸腹联合伤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42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伤后24h内入院者40例,48~72h入院2例。胸腹部开放性损伤8例,胸腹部闭合性损伤34例(包括膈肌破裂并腹部脏器损伤)。术前确诊38例(90%)。42例均在入院后24h内手术。治愈40例;死亡2例(48%)。结论 胸腹联合伤一般都有合并伤和伤后出现并发症,病情凶险,因此对胸腹联合伤必须迅速正确地诊断和处理,尤其合并严重胸外伤、出现呼吸功能不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