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1.
吴南辉  许赤多  赵玲 《医学综述》2014,(7):1288-1290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合理剂量。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0年2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88例SLE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皮质激素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血清血Ca、甲状旁腺激素(PHT)的水平以及骨密度变化。结果高、中剂量组患者的疗效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高、中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患者血清Ca水平及Wards三角骨密度显著低于中、低剂量组(P<0.05),血清PHT水平显著高于中、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的骨损率显著高于中剂量组(χ2=4.504,P=0.034)和低剂量组(χ2=5.431,P=0.020),而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119,P=0.730)。结论中剂量组的疗效近似于高剂量,但骨损伤率显著低于高剂量组,因此临床上可以以泼尼松累计剂量14 g作为SLE治疗的指导用量。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例 1,患者男 ,37岁。因鼻塞、流涕自服阿莫西林胶囊 0 .5g( 2粒 )后约 15min突然出现胸闷、气促、头晕 ,舌及口唇麻木 ,逐渐加重 ,来院。既往无青霉素过敏史。查体 :BP 6.65/2 .66kPa ,R 2 8次 /min ,脉搏无法触及 ,神志模糊 ,面色苍白 ,口唇发绀 ,双肺呼吸音粗 ,未闻及干湿音 ,心音极弱 ,心率 130次 /min ,心律齐 ,未闻及杂音。给予吸氧 ,心电监护 ,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1mg ,静注地塞米松 10mg ,肌注非那根 2 5mg ,开放静脉通路二条 ,10min后血压升到 7.98/3.99kPa。继续以阿拉明 2 0mg ,多巴胺 …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水平与BR3表达,以探讨其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SLE患者40例作为病例,健康对照40例,检测SLE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BLyS和IL-1、BR3水平,并与患者临床活动性评分(SLEDAI)比较。结果SLE组BLyS、IL-1、BR3水平(123.79±68.80、123.79±68.80、123.79±68.80)μg/L和对照组(64.25±13.76、64.25±13.76、64.25±13.76)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沪〈0.01);SLE患者SLE评分与BLyS、IL-1、BR3之间存在正性相关性关系(r=0.783.P=0.007;r=0.654,P=0.034;r=0.875,P:0.002);BR3水平与BLyS之间存在正性相关性关系(r=0.945,P=0.000);与IL-1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关系(r=0.324,P=0.664)。结论BLyS、IL-1可以作为SLE病情诊断的客观指标;BlyS对B淋巴细胞的调控可能是通过BR3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6例活动期SLE患者(研究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与缓解期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对研究组的40例SLE患者进行抗心磷脂抗体(ACA)检测.结果 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活动期患者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及健康对照组(P 〈 0.01),并且与SLAM得分呈正相关(r = 0.530,P 〈 0.01);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伴有和不伴有血栓形成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0例SLE患者ACA阳性率为55.0%,ACA阳性和阴性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伴有和不伴有血栓形成SLE患者AC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SLE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能够反应疾病活跃性,联合ACA阳性率检测可判断SLE患者血液高凝与纤溶状态,并且可作为SLE患者并发血栓形成趋势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误诊为Hailey-Hailey病的毛囊角化病。患者女,31岁。乳房下红褐色丘疹19年,肛周红斑、糜烂4年。曾于外院多次诊断为湿疹、Hailey-Hailey病,因病情反复,近期有加重,遂至该院就诊。皮肤科检查:双侧乳房下多发红褐色丘疹,部分融合成斑块,肛周暗红色肥厚性斑块,伴皲裂,局部轻度糜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部分糜烂,疣状增生,基底层上可见裂隙及棘层松解细胞,大量红染的角化不良细胞。基因检测:ATP2A2基因突变。结合患者基因检测结果,最终诊断为毛囊角化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联合丹参酮ⅡA(TG+TanⅡA)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AA大鼠模型并随机分组,各组连续给药3周后处死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TNF-α、vWF含量。结果模型组、TanⅡA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TG+TanⅡA组水平最低,MTX组、TG组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模型组vWF水平最高,与空白对照组、MTX组、TG组、TanⅡ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G+TanⅡA组水平最低。结论TG+TanⅡA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RA心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7.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因发现左侧背部褐色萎缩性斑片3年余就诊。患者无痒痛等自觉症状,近期皮损未见明显扩大及颜色加深等改变,否认起病前外伤、局部炎症及特殊药物应用史等,否认家族成员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查体:左侧背部可见呈带状分布的散在褐色萎缩性斑片,沿Blaschko线分布,表面光滑,边界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二氢青蒿素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凋亡的信号机制。方法 无菌条件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关节滑膜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半定量分析Akt活化。电泳迁移率变动(EMSA)检测NF-κB活性。结果 在2.5μmol/L-1~10μmol/L-1质量浓度范围二氢青蒿素呈剂量依赖性诱导体外培养的关节炎滑膜细胞凋亡。5μmol/L-1和10μmol/L-1的二氢青蒿素与关节滑膜细胞共培养24小时显著抑制Akt激酶473位丝氨酸磷酸化及NF-κB的活化。结论 二氢青蒿素通过Akt信号途径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凋亡。 【关键词】二氢青蒿素;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凋亡;Akt/蛋白激酶B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联合丹参酮ⅡA(TG+TanⅡA)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AA大鼠模型并随机分组,各组连续给药3周后处死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TNF-α、vWF含量。结果模型组、TanⅡA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TG+TanⅡA组水平最低,MTX组、TG组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模型组vWW水平最高,与空白对照组、MTX组、TG组、TanⅡ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G+TanⅡA组水平最低。结论TG+TanⅡA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RA心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联合丹参酮ⅡA(TG+TanⅡA)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AA大鼠模型并随机分组,各组连续给药3周后处死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TNF-α、vWF含量。结果模型组、TanⅡA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TG+TanⅡA组水平最低,MTX组、TG组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模型组vWF水平最高,与空白对照组、MTX组、TG组、TanⅡ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G+TanⅡA组水平最低。结论TG+TanⅡA可能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改善RA心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