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鼠药氟乙酰胺中毒的脑电图(EEG)表现。方法 对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EEG表现与临床病情的关系进行总结。并与同期住院的8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EEG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6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中EEG轻度异常8例,中度异常23例,重度异常15例。其EEG异常程度与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平行关系。8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EEG异常率和异常程度明显低于氟乙酰胺中毒,且无癫痫样放电。结论 对氟乙酰胺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受到侵害,EEG异常率和异常程度明显低于氟乙酰胺中毒,且无癫痫样放电。结论 对氟乙酰胺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受到侵害,EEG可以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相比较。氟乙酰胺中毒EEG异常率较高。异常程度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2.
上肢屈曲性旋转撕脱离断伤的形成及功能挽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肢轴向屈曲性旋转撕脱离断伤的形成以及侧胸和背部组织在功能挽救中的应用方式和疗效。方法2000年7月~2003年9月共收治6例上肢轴向屈曲性旋转撕脱离断伤患者,所有病例行一期再植或寄养再植。术后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100°位石膏或支具固定,6周后去除固定行功能锻炼。结果6例患者再植均顺利成活,随访3个月~2年,术后肩关节外展50°~90°,前屈50°~70°,后伸20°~30°,内收20°~40°;肘关节屈曲100°~140°,伸-20°~0°;重建术后3个月时屈肘肌力达Ⅳ~Ⅴ级。结论充分利用侧胸和背部组织特点进行分期、分层手术,解决创面覆盖和功能重建互相干扰的矛盾,是挽救严重轴向屈曲性旋转撕脱离断伤上肢,恢复其外形和功能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小切口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4年10月应用自行设计的微创缝合技术治疗的134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0例,女4例;年龄18~52岁,平均37.4岁;左侧93例,右侧4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7d,平均2.5d。133例患者断裂部位分布在跟腱止点近端4.5—6.3cm,1例患者在1.2cm处。患足充分跖屈后,于断端凹陷中点做1.0—1.5cm的横行手术切口,手术钳腱周膜下钳夹梳理远近断端,根据MRI间接标定的腓肠神经走行位置确定安全穿刺点,在硬膜外穿刺针引导下远近端分别经皮交叉置入EthieonMB66不可吸收缝线,切口处打结,直视下消除两断端间隙达紧密接触。术后基于跟腱残端病理结果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8—48个月(平均19.6个月)随访。切口均获Ⅰ期愈合,无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腓肠神经损伤3例;跟腱再断裂4例,其中3例接受再手术,1例选择保守治疗。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一后足评分平均为99.6分,优133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根据Amer—Lindholm评定法:优99例,良34例,差1例,优良率为99.3%。结论应用新型小切口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操作简便、可靠,腱周血供损伤小,粘连轻,并发症少,运动功能恢复快,可以完全避免腓肠神经损伤,并最大程度防止再断裂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灰树花( Grifola frondosa )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同担子菌亚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中的一类真菌,又俗称舞茸(Maitake),在民间有较长的食、药用历史[1-3]。早期的研究证实,从灰树花中萃取的灰树花多糖,核心成分由具有β-(1-3)侧链的β-(1-6)葡聚糖和具有β-(1-6)侧链的β-(1-3)葡聚糖组成,是包含有葡聚糖、葡萄糖、木糖、岩藻糖、甘露糖、丰乳糖及少量蛋白质的异聚糖复合物,是灰树花的有效生物活性成分[1-5]。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1-4,6]发现,灰树花多糖在降血糖、调节血脂、降血压、抗氧化、抗肝炎病毒、抗HIV、改善免疫系统功能以及抵抗肿瘤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活性。因此,本文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就灰树花多糖的生物学活性作一综述,以期为灰树花多糖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操作技巧进行总结,并对所做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应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对1 475例患者进行全结肠检查,总结成功率。结果1475例结肠镜操作成功率为96.5%。回肠末段到达率为38.6%,熟练操作者达85.3%。并发症发生率为0.1%。结论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是一种安全、效率高的结肠镜检查方法,有省时、省人力、用镜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7.
脑电图纸上记录下来的是一种光滑规则和重复出现的曲线或是两个波重叠而成的多形态曲线。这种曲线单个出现时称为波,连续出现不到一秒钟则称活动,如连续出现超过一秒称为节律。波、活动、节律都是指波而言,只是数量的多少不同。一个波型从它的起点至返回基线的时间称作周期(用毫秒表示)。从波的起点至顶峰的高度称为波幅高度(用微伏μv表示)。一秒钟出现的周期数称为  相似文献   
8.
定量药物脑电图评估异丙酚对兔脑电图α2频段的双相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定量药物脑电图可反映大脑皮质功能,全麻药物对脑皮质功能有肯定影响,由于麻醉深度与麻醉剂量有很好的相关性,若能找出与麻醉药剂量相关性好的定量药物脑电图的脑区与频段,则此频段可能成为反映麻醉深度的指标.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家兔定量药物脑电图α2频段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徐州医学院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材料实验在徐州医学院动物实验室进行.取健康成年白兔36只,随机均分为异丙酚2.5,5,10 mg/kg 3组,每组12只,其中6只用于观察定量药物脑电图各频段功率百分比变化,另外6只用于观察兔翻正反射消失的潜伏期和持续期. 方法每日1400~1700进行实验.3组兔分别静脉注射异丙酚2.5,5,10 mg/kg,药物均在30 s内匀速注完.①将清醒兔俯卧位固定在兔台上,采用功率谱分析法,分别记录3组兔给药前和给药后20,30,40,50,60,70,80,90,100,110 s,2,5,10,15,20,30 min的定量药物脑电图.每时间点采样时间为5 s.②记录兔翻正反射消失的潜伏期和持续期.结果36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兔静脉注射异丙酚后,翻正反射均在1 min内消失.剂量越大,潜伏期越短,持续期越长(r=0.79,<0.01).②与给药前相比,异丙酚2.5 mg/kg对α2频段的功率百分比无明显影响(P>0.05);5 mg/kg时,各脑区α2频段的功率百分比在给药后升高(P<0.05);10 mg/kg时,除左右顶区与2.5 mg/kg组差异无显著性外,各脑区α2频段的功率百分比较给药前及前两个剂量组均下降(P<0.05),以上变化以额、颞区最为明显.结论异丙酚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α2频段的功率百分比的影响呈双向型,提示α2频段可能成为反映异丙酚麻醉深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依托咪酯对人定量药物脑电图δ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对人定量药物脑电图(quantitative pharmaco-EEG,QPEEG)δ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影响。方法选择志愿者20人,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10人,男女各半,分别静脉注射0.2 mg/kg或0.3 mg/kg依托咪酯,观察、比较给药前后QPEEG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结果静脉输注依托咪酯后,两组志愿者QPEEG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均增加(P〈0.01),2-5 min达高峰,约10 min恢复。0.3 mg/kg组QPEEGδ频段功率百分比增加幅度大于0.2 mg/kg组(P〈0.05或P〈0.01)。结论依托咪酯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人QPEEG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提示QPEEG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可能成为监测依托咪酯麻醉深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超声导向穿刺治疗巨大肝囊肿(附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 1 998年我院行超声导向穿刺治疗巨大肝囊肿 97例 ,囊肿直径均大于 1 0cm。其中破膜治疗2 8例 (Ⅰ组 ) ,无水乙醇硬化治疗 69例 (Ⅱ组 )。硬化治疗病例中使用PTC针穿刺 2 7例 (Ⅱa) ,使用导管针穿刺 4 2例 (Ⅱb) ,现将穿刺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97例巨大肝囊肿平均直径 1 4 8cm。使用仪器为RT360 0双功超声诊断仪及HDI30 0 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3 5MHz。破膜治疗使用 1 8号粗针 ,硬化治疗使用PTC针 ( 2 1G)、导管针 (外径0 9mm) ,针具长度 1 5~ 2 0cm。硬化剂为无水乙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