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睾丸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睾丸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诊治及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男,27岁,因阴囊内无痛性肿块4个月就诊。体检于左侧阴囊内可扪及囊性肿块,同侧睾丸不能扪及。行左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结果:术中见左侧睾丸旁多发结节状隆起肿块,质偏硬;术后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呈巢状或梁索状结构并埋没在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具有上皮源性、间质性和神经源性等多向分化的特点。术后已随访3年无瘤生存,预后良好。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有特异的临床病理特征,好发于年轻男性,手术切除肿瘤联合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方法,睾丸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比腹腔型预后相对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非侵入式盆底肌康复疗法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尿失禁及盆底康复中心就诊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28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4)和对照组(n=64)。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接受相关健康宣教、电话随访,对照组患者进行家庭自主盆底肌锻炼,每天不少于4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非侵入式体外压力感受生物反馈训练联合体外盆底磁刺激疗法进行干预,每次治疗40 min,每周3次,共干预12周。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周、治疗后12周时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和盆底肌电测评得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6周及12周的盆底功能障碍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且治疗后12周的得分均低于治疗后6周(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盆底功能障碍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周及12周盆底肌电测评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提升(P0.05),且两组治疗后12周得分高于治疗后6周(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盆底肌电测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患者自行盆底肌锻炼相比,非侵入式盆底肌康复疗法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状态,增强盆底肌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该疗法非侵入、无创、无痛,更容易被广泛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TVT)失败患者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12年10月期间TVT治疗失败的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13例,其中术后中度SUI患者9例,重度SUI患者4例,均给予AM800B尿失禁治疗仪对患者进行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治疗时间20~30min/次,每周3次,疗程2个月。结果随访6~30个月,平均15.3个月。13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1.5%(8/13),其中术后中度SUI的有效率为77.8%(7/9),重度SUI的有效率为25%(1/4)。结论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可以作为TVT术后失败患者的补救治疗措施,尤其适合术后中度SUI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techniques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partial cystectomy with bilateral pelvic lymphadenectomy for urachal adenocarcinoma. Methods From July 2006 to April 2008, 4 patients with urachal adenocarcinoma were managed by the laparoscopic procedure. Three patients were male, the other one was female, with a median age of 51 (range 42 to 66)years. The mean size of tumors was 3.4(rang 1.9 to 5.4)cm in diameter. Three of them were diagnosed as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the other one was adenocarcinoma. There was 1 patient at stage Ⅱ , and the other three as stage Ⅲ according to Sheldon Stage. Four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by transperitoneal approach. The boundaries of resection were similar to the open surgery, including resection of the tumor with normal margins, the peritoneum lateral to the two medial unbilical ligaments,the posterior sheath of the rectus muscle and the muscle fibers of the rectus muscle below it, and bilateral pelvic lymphanodes. Results The procedure was successfully in all 4 patients, with a mean operative time of 220(range 150 to 350)min, a mean estimated blood loss of 180 (range 120 to 290)ml.No significant intraoperative 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except for an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injury in 1 case. The mean postoperative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 time was 6 (range 5 to 7)d, and the mean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6 (range 5 to 8)d. All 36 resected lymph nodes (range 8 to 11) were negative. At a median follow-up of 25(range 15 to 36) months,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recurrent disease by radiologic or cystoscopic evaluation.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partial cystectomy and bilateral extended pelvic lymphadenectomy in selected patients with urachal tumors could be a safe, feasible,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女性间质性膀胱炎(IC)患者尿液中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35例女性IC患者(IC组)和20例女性细菌感染性膀胱炎患者(UI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IC患者均符合美国国家糖尿病、消化和肾脏病研究协会(NIDDK)制定的IC诊断标准。IC组患者行O Leary-Sant IC问卷症状评分及麻醉下水扩张后膀胱镜检查。分别收集二组患者的尿液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尿液中HB-EGF的含量。以25名无症状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IC组、UI组和对照组尿液中HB-EGF的水平分别为(44.8±2.8)pg/mL、(13.3±3.5)pg/mL和(73.0±3.3)pg/mL,IC组和UI组尿液中HB-EGF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以UI组降低最为明显,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C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尿液中HB-EGF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18,P=0.917)。结论HB-EGF可能参与了IC的病理生理过程,检测该指标有助于I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市区中老年男性人群下尿路症状(LUTS)的患病率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多阶段抽样方法,在上海市市区一般人群中抽取40岁以上男性居民1 583名,通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QoL)评分等方法调查该人群中LUTS的患病率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在40~49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年龄组中,中、重度LUTS(IPSS≥8)患病率分别为8.7%、19.4%、32.3%和40.2%,呈现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上升趋势;随着LUTS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的QoL评分也显著上升,轻、中、重度LUTS三组间QoL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上海市市区男性LUTS患病率已接近欧美国家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和压力/急迫混合性尿失禁(MUI)的疗效。方法40例女性尿失禁患者,其中SUI 22例,MUI 18例,所有患者均行24 h排尿卡记录、尿常规检查、阴道抬举试验、尿垫试验以及盆底功能评估测试。通过AM800B尿失禁治疗仪对患者进行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的训练治疗,治疗时间20~30 min,每周治疗3次,疗程2个月。结果随访4~19个月,平均10.9个月。40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30/40),其中SUI有效率为77.3%(17/22),MUI为72.2%(13/18)。无阴道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随访中5例患者治疗后症状有复发。结论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SUI或MUI安全有效,治愈率较高。治疗后如能继续坚持Kegal操盆腔肌肉锻炼,有助于预防尿失禁的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各类手术治疗失败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2003年7月~2006年5月,收治女性SUI各类手术治疗失败患者23例,平均年龄(65±9.8)岁。根据病情和处理方法分为三组:A组2例,术后因排尿困难留置导尿管,予以留置导尿、定期尿扩、体育锻炼和α受体阻滞剂治疗;B组13例,其中3例轻度SUI者予以盆底肌群电刺激结合提肛锻炼,10例中、重度患者保守治疗3个月后再施行TVT吊带术;C组8例,为急迫性尿失禁(UUI)患者,予以电刺激盆底肌群结合M胆碱能受体阻滞剂治疗。结果A组患者治疗4~6周后可自行排尿;B组轻度尿失禁者经3个月治疗后症状消失,中、重度者再次TVT吊带术术后症状消失;C组患者治疗3月后症状明显好转,其中4例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对于女性SUI各类手术治疗后失败的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方法。部分患者综合性保守治疗有效,待保守治疗无效后再选择手术;严重UUI患者因再次手术可能加重症状,故为再次手术的相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LRP)中保留神经血管束(NVB)的临床意义。方法2005年8月—2008年3月,对17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行LRP,术前临床分期T1b3例,T1c8例,T2b2例,T2c3例,T3a1例。术中采用保护尿道膜部括约肌和双侧前列腺旁神经血管束,重建膀胱颈部充分外翻后,间断、无张力行膀胱颈尿道吻合。结果17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时间290min(190~370min),出血量平均360ml(200~640ml)。其中2例术中因处理阴茎背血管复合体(DVC)不当出现较大出血,分别为600ml和640ml,均未输血。术后随访6~37个月,全部患者排尿通畅,无肿瘤复发。14例术后6个月内恢复尿控能力,2例在术后9个月内恢复,1例术后12个月后尚存在轻度尿失禁。14例患者在术后12月内可以充分或部分勃起,3例不能勃起。结论LRP中保留双侧NVB,保护尿道膜部括约肌,能有效减少根治术后患者尿失禁及勃起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特征以及诊疗方法. 方法 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患者1例,女,71岁.因尿频尿急4个月,下腹隐痛2个月入院.盆腔CT及膀胱镜检查示膀胱三角区近左侧直径约4.0 cm隆起性占位,基底宽,表面充血明显.病理活检示膀胱黏膜固有层小巢性透明细胞癌组织浸润,癌细胞排列呈大小不等腺管状、巢状分布,大部分细胞胞质丰富、透明.入院后出现反复无痛性肉眼血尿,并伴有下腹胀痛. 结果术中发现肿瘤位于膀胱左后侧壁,呈浸润性生长,膀胱组织与子宫前壁黏连明显,行膀胱部分切除、输尿管膀胱移植术联合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透明细胞癌组织浸润膀胱全层.子宫前壁内可见少量癌组织浸润,呈透明细胞癌图像.组织化学:PAS(+),免疫组化染色:CK7、CK5/6及EMA标记(+),CK20、Vimentin、Claretinin、PSA、CEA及NSE表达均为(-).电镜下瘤细胞胞质多呈大空泡状,细胞器稀少,局部残留密集的糖原颗粒;部分瘤细胞胞质器以丛状聚集的糖原颗粒和小泡状结构为主.术后行全身化疗2次,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结论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膀胱腺癌,确诊需依据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及组织免疫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好于其他非尿路上皮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