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08篇
  免费   1388篇
  国内免费   895篇
耳鼻咽喉   321篇
儿科学   189篇
妇产科学   125篇
基础医学   1375篇
口腔科学   330篇
临床医学   3664篇
内科学   2221篇
皮肤病学   241篇
神经病学   675篇
特种医学   11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92篇
外科学   1971篇
综合类   7888篇
预防医学   2995篇
眼科学   230篇
药学   3033篇
  38篇
中国医学   2948篇
肿瘤学   846篇
  2024年   144篇
  2023年   583篇
  2022年   532篇
  2021年   489篇
  2020年   575篇
  2019年   676篇
  2018年   698篇
  2017年   434篇
  2016年   527篇
  2015年   608篇
  2014年   1461篇
  2013年   1182篇
  2012年   1423篇
  2011年   1506篇
  2010年   1462篇
  2009年   1437篇
  2008年   1378篇
  2007年   1436篇
  2006年   1322篇
  2005年   1498篇
  2004年   1341篇
  2003年   1140篇
  2002年   947篇
  2001年   832篇
  2000年   824篇
  1999年   717篇
  1998年   631篇
  1997年   618篇
  1996年   602篇
  1995年   565篇
  1994年   504篇
  1993年   334篇
  1992年   335篇
  1991年   271篇
  1990年   249篇
  1989年   211篇
  1988年   127篇
  1987年   129篇
  1986年   97篇
  1985年   81篇
  1984年   87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47篇
  1981年   51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22篇
  1965年   8篇
  1963年   9篇
  1962年   7篇
  195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ICC)病人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TO)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TO评分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八一医院收治的261例行肝切除术的ICC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TO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权重构建预测TO的评分模型。结果 261例ICC病人中,67例(25.7%)术后发生TO。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和T分期[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为术后TO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此4项因素构建的评分模型显示了较好的预测准确性,最佳截断值为-1.9分,其敏感度为67.2%,特异度为62.9%。一致性检验显示其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χ2=1.350,P=0.853)。结论 基于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T分期4个因素建立的评分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ICC病人术后TO的可能性,即手术时间短、无肝硬化、肿瘤直径<5 cm的年轻ICC病人肝切除后获得TO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2.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岁,60kg,13岁时确诊为A型血友病。因"反复多发关节肿痛27年加重伴行走困难4年"入院。患者于13岁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肿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行相关检查后诊断为"A型血友病",给予补充凝血Ⅷ因子制剂,症状明显好转。此后全身多处关节反复出现肿痛,以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医护技一体化模式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7月本院住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医护管理,试验组采取医护技一体化模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临床疗效、误吸率。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组出院时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误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技一体化模式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降低误吸率及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肿瘤治疗已经进入数字治疗时代。数字治疗是数字健康的重要部分,它是应用数字技术预防、控制和治疗疾病。人工智能分析由生物传感器发来的数据资料,远距离控制肿瘤患者进行虚拟治疗和数字临床试验,模拟现实在线治疗帮助肿瘤患者采取健康行为,这些技术正在改变现有的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究附子理中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内毒素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将7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附子理中汤观察组。采用腹主动脉取血法,收集血液后离心取上清,通过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鲎合成基质显色法检测内毒素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内CD14表达水平,并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与TNF-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NF-α水平显著提高,且在第12~24周内持续维持较高水平;附子理中汤观察组TNF-α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组;正常组大鼠肝脏TNF-α mRNA未见其表达,模型组TLR4和TNF-α 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理中汤观察组TLR4和TNF-α mRNA显著低于模型组,但仍高于正常组TLR4和TNF-α mRNA表达;正常组只有少量细胞能够表达CD14。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在第12~24周内,CD14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持续升高,在24周时略有降低,而附子理中汤观察组CD14表达的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减少。结论:附子理中汤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内毒素及其受体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脑出血患者运送途中的救护措施。方法:对64例脑出血患者的运送救护中建立路况条件的评估,成立救护组进行病情评估及急救器材准备,制定运送途中病情观察救护方案。结果:64例脑出血患者,经全力、及时救护运送,2例(运送前深度昏迷,家属强烈要求转上级医院)在途中病情迅速加重,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其余62例患者安全运送到达上级救治医院,为后期治疗赢得了宝贵时机。结论:通过对脑出血患者的长途救护运送中建立评估并及时成立救护组进行病情评估及急救器材准备、运送途中病情准确观察及救护积累了一定经验,积极探寻出一套适合于高海拔地区开展的脑出血患者运送救护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针刺不同穴位组方,观察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血压及血清活性因子的影响,以期找到最佳的腧穴配伍组方。方法将72只9周龄雄性SHR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即模型组、人迎组、曲池组、足三里组、曲池+足三里组、人迎+足三里组、人迎+曲池组以及三穴配伍组。另设8只Wistar-Kyoto (WKY)大鼠为空白对照组,不予针刺干预。每7天测定1次血压值,比较各组的血压变化水平,14周龄后检测大鼠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针刺1周后,人迎组、人迎+曲池组、人迎+足三里组和三穴配伍组血压较针刺前下降(P0.05),较模型组下降(P0.05);针刺4周后各针刺组血压较模型组下降(P0.05,P0.01),与三穴配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针刺后,各针刺组大鼠血清中的CGRP、ET-1和Ang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除人迎+曲池组和人迎+足三里组的CGRP外,各针刺组的CGRP、ET-1和AngⅡ含量与三穴配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不同腧穴组方可以降低SHR大鼠血压水平,其中人迎、曲池、足三里的三穴配伍组较其他腧穴组的降压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血清中的CGRP、ET-1和AngⅡ含量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