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时期起病的神经精神性疾病,易反复发作,且病情复杂,阻碍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已被众多临床工作者高度关注。笔者在辨证治疗小儿抽动症的过程中,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因为内生痰浊、痰凝气滞、痰阻络脉、瘀阻不通,继而痰浊瘀血交阻,而形成痰瘀阻络。痰浊闭阻清窍脉络,瘀血滞遏经脉,与风气相搏结,随风气走窜经络而见面部、四肢抽动不休,阻塞气道故见喉间吭吭有声。痰瘀入络,络脉不畅,痰瘀固着,病邪更盛,日久痰瘀阻滞络脉,形成恶性循环,顽疾怪病丛生,致使多发性抽动症更加缠绵难治。治疗方面,应从"痰""瘀"辨证入手,以祛痰通络,化痰熄风为主。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研究健脾止动汤对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鼠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DAT)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ICR小鼠分成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泰必利组、健脾止动汤组.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小鼠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建立Ts小鼠模型.除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外,其余2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4周后采用博士德公司的小鼠DATmRNA原位杂交试剂盒检测小鼠脑组织DATmRNA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Ts模型鼠表现出抽动症特征性的运动行为和刻板行为.模型组、泰必利组以及中药组小鼠纹状体部DATmRNA的表达[分别为(0.17 ±0.017),(0.20 ±0.021),(0.24±0.022)]分别比空白对照组(0.30 ±0.036)减少13%、10%和16%.结论 健脾止动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DAT基因表达,进而抑制多巴胺神经元功能亢进,达到抗抽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挖掘整理载有类抽动障碍表现疾病的古籍文献,为临床治疗抽动障碍提供参考.方法 以关键词"瘛疭""慢惊风""抽搐""筋惕肉瞤""肝风",检索《中华医典》软件,将涉及病名、病因病机、方药、禁忌与预后的内容予以分类归纳.通过Excel 2007软件对药物性味及用药频率进行频数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类似抽动障碍证候表现的疾病,其病因与患儿先天因素、外感寒热、饮食及母亲产后失血有关,病机以火热、津亏、血虚而致风动为主,亦与痰湿有关.共录入处方140张,药物169味,药物多数为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辛、苦、甘为主,剂型多为丸散.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31味,共聚为4类.在阴液亏损的情况下不宜汗下,忌用温针.结论 古代医家重视虚、风、痰在抽动类疾病中的作用,以补益中焦、祛风化痰、解表清热为核心治法,对药物的性味、剂型的选择颇有考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7.
刘弼臣教授行医几十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在继承"体禀少阳"学说的基础上,又将纯阳学说和稚阴稚阳学说融汇其中,用来揭示小儿生理和病理特点,并指导临床诊疗。现介绍刘弼臣教授应用“体禀少阳”学说临证案例4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化学因素诱发的多发性抽动症动物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化学因素诱发的4种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效度的比较,为TS动物模型的选择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不同化学造模剂建立4种TS模型-AMP模型、APO模型、IDPN模型、DOI模型,通过自主活动次数、爬杆时间、脑纹状体单胺类递质检测,分别从模型的表面效度、预测效度、结构效度方面比较评价4种TS动物模型.结果 AMP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自主活动次数增加(t=4.746,P=0.000),脑纹状体DOPAC含量升高[(0.99±0.18)ng/mg,P=0.029],NE含量下降[(0.11±0.033)ng/mg,P=0.012];APO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爬杆时间延长(t=3.353,P=0.004),脑纹状体DA、5-HT含量升高[分别为(10.19±1.23)ng/mg,(0.54±0.08)ng/mg,P=0.019,P=0.002],DOPAC、HVA含量降低[分别为(0.63±0.11)ng/mg,(0.45±0.04)ng/mg,均P<0.01];DOI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脑纹状体DA、DOPAC、HVA含量下降[分别为(13.66±1.55)ng/mg,(0.80±0.11)ng/mg,(1.04±0.14)ng/mg,P=0.029,P=0.001,P=0.004];IDPN300组与空白组比较,脑纹状体5-HT含量升高[(0.77±0.09)ng/mg,P=0.031].结论 AMP模型表面效度短暂,IDPN模型表面效度稳定、持久,AMP模型、APO模型、DOI模型具有预测效度,AMP模型、APO模型、DOI模型、IDPN模型具有成为结构效度模型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大鼠皮质及纹状体区内源性阿片肽——强啡肽(Dyn)及其前体物质强啡肽原(PDyn)的表达情况,以及中药组方健脾止动汤对二者的干预作用。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45只)和空白对照组(15只),造模组采用亚氨基二丙腈(IDPN)腹腔注射法建立TS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的动物纳入实验,随机分为模型组、泰必利组、健脾止动汤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2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泰必利混悬液(21 mg/kg)和健脾止动汤颗粒溶液(16 g/kg),连续给药6周,每周末次给药后记录TS大鼠刻板行为积分情况。6周给药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实时定量荧光PCR(RT-PCR)分别检测大鼠皮质区、纹状体区Dyn和PDyn表达。结果 (1)泰必利组和健脾止动汤组TS大鼠刻板行为积分均值呈下降趋势,末次观察结果显示,2组积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健脾止动汤组积分低于泰必利组(P0.05);(2)组间比较,皮质区Dyn含量和PDyn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纹状体区Dyn含量和PDyn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给药后,泰必利组和健脾止动汤组Dyn含量和PDyn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2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纹状体区Dyn和PDyn表达增加可能参与TS大鼠刻板行为发生,健脾止动汤抗抽动机制可能与抑制纹状体区Dyn过表达、降低直接通路的易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